兒童情緒管理論文

  情緒管理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組織行為學研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一年級學齡兒童情緒管理現狀分析

  摘 要: 小學生的情緒困擾有日趨普遍及惡化的現象,一年級的兒童正處於幼兒園和小學的轉折期,一方面要經歷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適應和成長階段,另一方面面臨中國特色的學業的壓力,我們必須及時發現他們的情感需要,瞭解他們的願望和感受。家庭作為影響一年級學齡兒童的微觀系統,對孩子情緒管理現狀必須重視起來,及時瞭解他們的情緒現狀,對解決和調整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一年級學齡兒童 情緒管理 灣裡社群

  一、理論分析

  情緒管理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組織行為學研究,當時“情緒工作”的概念曾引起過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等相關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情緒管理的範疇涉及社會學、心理學和管理學,而且概念的界定意見不一。目前各個學科比較認可的是指通過研究個體和群體對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認識、協調、引導,培養駕馭情緒的能力,並由此達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情緒管理能力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分別是情緒知覺能力、情緒控制能力及情緒調節能力。情緒知覺能力是指個體能及時並正確察覺到自己的情緒和認知他人的情緒狀態,併合時宜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的能力。情緒控制能力是指在具體情境下,個體能調適好自身情緒並做出適宜的行為的能力。情緒運用能力是指在具體情境或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個體能同理關懷他人情緒,維持身心平衡,並促進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的複雜、社會交往的頻繁、各種價值觀念的充斥,人們面臨的心理壓力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就是情緒的複雜多變,波動爆發的愈加頻繁,給人們日常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很多家庭對待兒童的教育上是隨著情緒的變化而變化,處理問題是簡單而敷衍的,這不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

  本文主要將一年級學齡兒童作為研究物件,筆者對湖塘灣裡社群的部分家庭進行隨機調查,共隨機抽取100戶含有一年級學齡兒童的家庭,發放調查問卷120份,收回問卷111份,回收率為92.5%。剔除不合格問卷,獲得有效問卷109份,有效問卷率90.8%。同時,針對研究結論中的突出問題,對學生和家長進行個別訪談,由此分析一年級學齡兒童情緒管理能力現狀。

  三、現狀分析

  1.不同性別的兒童在情緒管理上有差異

  調查顯示,男生在恐懼的情緒控制方面優於女生,但是男生在憤怒的情緒控制上普遍不如女生,碰上他人情緒不佳的時候不善於安慰和鼓勵。男生的攻擊行為更多涉及人身攻擊,女生的攻擊行為多表現為言語。在被調查的68名男生中,有60.25%的男生在特別憤怒時有打人的傾向。在訪談的一個案例中,一年級7班的小方同學談起,班級的一位女同學在別人不答應她的請求時,總是說:“哼,不理你了!不跟你玩了,我叫別人也不理你!”

  2.不同年齡的兒童在情緒管理上略有差異

  因為研究物件是一年級學齡兒童,所以年齡的差別不是很大,兒童的年齡區間在6週歲到7週歲之間。年齡這個因子對兒童情緒管理能力的影響並不突出。7週歲的兒童的情緒管理能力略高於6週歲的兒童,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情緒管理能力應有持續的增強。在訪談的案例中,部分家長提到自己孩子班上成績較好的、穩重成熟的大多數都是年齡大一歲的,即出生在下半年的兒童。這些年齡上稍大一點的兒童在情緒知覺能力方面也佔優勢,他們會比較迅速地察覺到他人的情緒變化,並會採取相應的措施,而且會主動關心他人。

  3.不同性格的兒童在情緒管理上有差異

  不同性格氣質的兒童對情緒和表達感受的方式有一定的差異。在背景資料中,被家長評價為非常外向和較外向的兒童有77名,佔調查人數的69.36%。被評價為外向的兒童情緒管理的得分明顯高於內向的兒童。但內向兒童的情緒控制能力比較強,他們一般不會“情緒不穩定,經常喜怒無常,容易發脾氣”,也不會“憤怒的時候想打人”,內向的兒童相較於外向的兒童更敏感,更擅長察覺他人的情緒狀況。

  4.不同健康狀況的兒童在情緒管理上有差異

  在被研究的物件中,有76名兒童的健康狀況是較好的,佔總人數的68.46%,有31名兒童的健康狀況一般,佔總人數的27.93%,有4名兒童的健康狀況是易生病,佔總人數的3.60%。越是健康的兒童,他們的情緒管理能力越強。易生病的兒童在“做事有始無終”、“稚氣或不成熟***自己會的事情要別人幫忙,依纏別人,常需要別人鼓勵支援***”、“一個人在家裡的時候很恐懼”這些方面的得分很高,這顯示出他們的情緒運用能力較弱。

  5.不同家庭環境的兒童在情緒管理上有差異

  兒童成長離不開家庭教養環境,家庭教養與父母文化程度、職業、教養方式等息息相關。調查顯示,教師家庭的孩子比非教師家庭的孩子更焦慮,更容易產生情緒和行為障礙。在發放調查問卷的時候,由母親填寫的調查問卷達到總數的61.25%,這從側面反映出母親在家庭教育中擔任更多的工作,而父親很容易忽視孩子的教育,這類孩子更易焦慮、膽小、愛計較。調查顯示,有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易存在溺愛和不一致的特點,文化程度高的家長更會和家中其他人的觀點不一致,從而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達不到一致,導致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減弱。在調查的120戶家庭中,有4戶家庭是父母離異的,這些孩子相較於同齡孩子更內向、更脆弱。

  6.不同學校環境的兒童在情緒管理上有差異

  由於現代城市化發展,人們的心理壓力隨之增大,小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他們沒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自由成長。父母在選擇孩子就讀哪所小學的時候就顯得特別焦慮。那些在管理嚴格、家庭作業多的學校的兒童,明顯比環境輕鬆、作業少的學校的兒童焦慮。在一次訪談中,孩子的媽媽提到自己的孩子才一年級,每天回來的作業就要做到八點,加上彈古箏,都要到八點半,要是到了高年級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參考文獻:

  [1]陸芳,陳國鵬.兒童情緒調節的發展研究[J].心理科學,2003,26***5***.

  [2]黎安林.兒童情緒能力研究現狀及啟示[J].幼兒教育,2007***7、8***.

  [3]李歡,趙玉紅.學齡期兒童情緒能力的發展特點概述[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28***1***.

  [4]趙娜.試論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情緒生態管理[J].才智,2014***22***.

  [5]龍蘭.淺論兒童期的情緒管理[J].考試周刊,2013***43***.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