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論文關於道路

  城市的道路是供各種無軌車輛和行人通行的基礎設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淺議城市道路綠化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綠化的分類與功能,就道路綠化管理提出了幾點措施,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 道路 綠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 C93 文獻標識碼: A

  城市道路綠化是城市的風景線,它體現了一個城市的綠化風貌和景觀特點。同時道路綠化作為城市園林綠地系統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古今中外道路綠化都倍受重視。我國早在《漢書》中就有記載:“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錐,樹以青松“ 說明兩幹多年前我國就已經用松樹作行道樹了。綠化不僅有益於人民的身體健康,可以製造清新的自然環境,還能夠阻止一些大面積的沙塵、汙染、輻射等,是建設城市健康生活模式的新思維趨勢。

  一、道路綠化分類

  道路綠化一般分為三類:

  1.1分車綠帶。分車綠帶指車行道之間可以綠化的分隔帶,其位於上下機動車道之間的為中間分車綠帶;位於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或同方向機動車之間的為兩側分車綠帶。綠帶的寬度由道路的不同而各異。窄者僅Im,寬可lOm,在分隔綠帶上的植物,首先要滿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礙司機和行人的視線。在道路盡頭或人行橫道、車輛的拐彎處不宜配植妨礙視線的喬灌木,只能夠種植草坪、花卉和一些低矮灌木。

  1.2行道樹綠帶。行道樹綠帶是指車行道與人行道之間種植行道樹的綠帶。其主要功能是為行人遮蔭,同時美化街景。行道樹以冠大蔭濃的喬木為主,要求樹冠整齊,分枝點足夠高,主枝伸張,葉片緊密,以常綠類為主。例如肥城龍山路建設局前路段,懸鈴木樹蔭已經覆蓋了整個路面。

  1.3路側綠帶 。路側綠帶是指在道路的側方,佈設在人行道邊緣至道路紅線之間的綠帶,是構成道路優美景觀的可貴地段。

  二、道路綠化的功能

  2.1 環境功能。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道路上汽車的尾氣噪音及煙塵對環境的汙染日趨嚴重。綠色植物被稱之為“生物過濾器”,道路綠化帶內栽植的喬灌木、花卉、地被等,不僅能美化道路環境,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夠吸滯交通揚塵、吸收汽車尾氣、殺菌,從而淨化空氣、淨化土壤、淨化水體、降低噪音,還可改善城市小氣候環境,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2.2 交通功能。植物對人類有一定的心理功能,綠色使人感到舒適,能調節人的神經系統。利用道路綠化帶,可以劃分城市道路的主要組成部分,組織交通,引導車流。在急轉彎、陡坡、狹窄的險要路段,綠化帶起到護欄和引導視線的作用。尤其是在能見度較低的霧、雪、雨天裡,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生。並且行道樹具有遮陰降溫作用,使路面溫度降低,並使晝夜和季節間的溫度變化減少,從而減少了瀝青路面泛油現象,縮小了水泥路面的漲縮係數,延長了道路的使用壽命。

  2.3 景觀功能。道路是城市的骨架,穿梭於城市各區域,利用道路綠化植物分隔、圍合空間的功能,使道路綠化發揮其對城市空間的連線、分隔、圍合等作用。道路的景觀是體現城市風貌最直接的一面。一條街道,如果沒有綠色植物的裝飾,無論其兩側的建築多麼新穎,也會覺得缺乏生氣。美的道路除了建築風格的一致和變化外,用綠色植物構成的連續構圖和季相變化,才能產生美感。道路景觀,其最終是以“一路一景,兩側綠廊,三季有花,四季見綠”來要求和確定的。

  三、加強道路綠化管理的具體措施

  3.1加強道路綠化管理 “三分種植,七分養護”是園林綠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打破“重建設,輕管理”的管理理念。成立專門的管護隊伍,把管護人的具體責任落實到片或地段上。根據不同區域植被的配置情況及生長狀況制訂出詳細的管護方案,按照方案進行管護。對人為踐踏、車輛輾壓比較嚴重的地段,將種植的草坪改為灌木,從視覺上引起人們的重視。在醒目的地方插上警示標牌,提醒人們保護綠色植物。對土壤板結地段進行中耕鋤草,經常澆水施肥,做好雨季的排水工作,發現病蟲害應及時防治。針對當前城市道路綠化種植密度普遍過大的情況,對同種植物之間,上木、下木之間由於密度過大引起的互相抑制、競爭,應及時移植、調整、重新配置。管養工作是一件十分重要的細緻工作,一定要做好,才能保持道路綠地景觀的長期優美狀態。

  3.2合理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關係到樹木成型和美觀問題,整形修剪後的樹木對環境具有更為明顯的裝飾作用,它不僅可以提高行道樹的成活率,促進其生長旺盛,也能提高其觀賞價值,裝點街景。按照“服從樹木景觀配置要求,遵循樹木生長髮育習性”的原則,喬木長大鬱閉後,在秋季落葉後或春季萌芽前對其進行修剪撫育,以及根據植物的生長情況進行夏季修剪,根據灌木的生長情況常年進行修剪,從而達到植物造景的設計要求。夏季草坪根據要求10-15天修建一次,修剪後要及時噴藥,或灌根25%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控制病害的發生。

  3.3要適地適樹地選擇樹種,合理引進外來品種。

  樹種的選擇,“適地”與“適樹”是長期並存,雙贏雙進的因果關係,充分體現生物倫理學和科學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律。要根據栽植地的氣候,環境,土壤條件等,選擇適宜生長的樹種。肥城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適中,非常適宜懸鈴木、國槐、欒樹、銀杏等闊葉樹種的生長。為做到四季種樹,就要有計劃地開發新品種,培養多品種不同規格的苗木。對引進的新品種,要做好馴化工作,使新品種適宜城市道路綠化的新環境,做到品種多樣化。

  3.4 合理進行植物配置

  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首先應考慮交通安全,有效地協助組織人流的集散,同時發揮道路綠化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豐富城市景觀中的作用。現代化城市中除必備的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道、立交橋、高速公路外,有時還有濱河路、濱海路、林蔭道等。通過道路綠化,不僅美化環境,同時也避免了司機的駕車疲勞,提高安全。

  分車綠帶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樣,可規則,也可自然。利用植物不同的姿態、線條、色彩,將常綠,落葉的喬、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植成高低錯落、層次參差的樹叢、觀花或觀葉孤立樹、花徑、岩石小品等各種景觀,以達到四季有景。北方宿根花卉豐富,如菊花類、鳶尾類等;矮牽牛、孔雀草、波斯菊、一串紅等可點綴草地。還有些秋色葉樹種如紫葉李、銀杏、紅葉石楠、欒樹、紅楓等都可配植在分隔綠帶上。這裡需要提到得是我們無論以何種方式配置植物,都需處理好交通與植物景觀的關係。

  行道樹的配植要注意喬灌草結合,常綠與落葉、速生與慢長相結合;喬灌木與地被、草皮相結合,適當點綴草花,構成多層次的複合結構,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觀,大大提高環境效益。

  路側綠帶則可以攀援植物作為綠色屏障背景,前面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緣要用綠籬分隔,如紅葉小檗、大葉黃楊、龍柏等,以防行人踐踏破壞。綠頻寬度超過10m者,也可用規則的林帶式配植或培植成花園林蔭道,道路兩側較寬的城市道路,植物配置均應採用喬灌草相結合的方式,植物品種多樣化,形成較好的植物群落。只有這樣才能把路側綠帶和建築物的基礎綠帶統一以來,才能形成和諧的道路兩側綠化景觀。

  3.5建立城市道路綠化檔案及資訊系統

  加強對園林綠化構成主管部門、施工單位、監理監督單位等方面的資料管理人員的培訓,實行動態管理與監測,為巨集觀決策、科學經營提供服務。對城市綠化建設中使用的外來樹木、花卉等苗木要查驗植物檢疫證書或複檢,嚴禁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的輸入。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強化市民對城市綠化的認識,讓廣大市民自覺地保護城市綠地和樹木。

  【結束語】

  道路綠化是城市綠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充分體現一個城市的綠化風貌與景觀特色。做為城市綠化系統的骨架與核心,其與城市綠地以“點”“線”“面”的形式聯結起來,形成綠色網路,構成優美街景,成為城市的重要標誌。科學美觀的道路綠化建設有助於建立系統的綠地道路網路,有助於交通中的人、車分流,同時也對防治汙染,美化環境起著重要作用。作為園林綠化工作者,我們將會以先進的設計理念,給人們創造新時代最良好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空間。

  【1】李一卓 王闊然 城市道路綠化設計與重要性 科技嚮導. 2011

  【2】王 悅 淺談城市道路綠化設計中的植物配置 林業科技情報. 2010

  【3】賈建中城市綠地規劃設計.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