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專案管理論文

  從國際範圍內看,建設工程專案管理已成為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建設工程實施過程中必然採用的模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建設工程專案管理模式探討

  摘要:

  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再加上建設工程專案的不斷增多,建築領域發展也越來越迅速,在各種科學技術的支援下建築形勢也開始逐漸向著多方向發展,對於建設工程專案來說,如何有效進行管理,提高工程效率,進而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主要通過對建設工程專案管理模式進行分析,進而指明發展與管理方向,通過分析目前存在於其中的問題,並結合實際有針對的提出了對應研究方法,希望對建設工程專案管理有所助力。

  關鍵詞:建設工程專案;管理模式;探討

  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各種各樣的工程專案日益增多,在眾多工程建設過程中,複雜的建設內容與情況要求我們必須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模式,只有通過合理,長效的管理機制進行合理管理,才能夠使我國建設中的工程順利進行,進而更好的為人們服務。下面通過筆者研究與分析,旨在提高建設工程管理能力,進而提高建設工程專案科學有效的進行。具體分析如下:

  1建設工程專案管理現狀

  通過對建設工程管理現狀的分析,可以有效提出對應的管理模式,進而通過模式的提出找出符合並使用的管理方法。

  1.1政府管理不善

  從政府方面的管理來看,我們可以瞭解到其主要的職能就是發揮巨集觀調控的職能,促進建設工程等行業在健康,正確的道路有效並穩定發展。而實現這些管理職能也需要依靠相關法律規範,對參與建設施工專案的主體部門也要進行約束與管理,這樣才能夠保障建設工程專案管理能夠有章可循,並且有法可依。另外負責建設工程的主管部門還需要嚴格依據行業規範進行管理,必須要配備專業的人員對相關的註冊工作以及專業機構進行資質管理,通過專案規劃審批以及使用許可制度等對建設中的工程專案質量進行全面控制。但是我國目前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雖然各級地方政府也都相繼頒佈了關於建設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但結合實際看也存在不足,處於初級階段,並且對於所涉及的內容不完善並非常不利於其發展,尤其是在施工規範以及工程驗收管理上,標準仍需進一步完善,不然若導致建築質量問題就會很難控制,這也就造成了建設工程專案在設計和施工上的不規範問題,不能夠不規範地進行管理必然也會造成設計方案不合理及工程不過關等嚴重後果。

  1.2建設工程設計不夠完善

  設計上的問題在管理上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導致我國建設工程專案管理工作無從開展的原因之一,設計方面的職能是從工程的使用要求出發,通過對該工程的最大限度的瞭解分析,進而實現適用性,達到某種意義上的經濟性。但是受到傳統建設模式的影響,我國在建設工程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不能真正將建設工程專案管理的各種功能發揮出來。

  1.3管理部門工作能力不強

  管理部門本身的工作能力不強也是我國建設工程管理中的普遍現象,主要表現為相關的工程技術人才緊缺,對於所施工工程中各項技術並不瞭解,有些時候也存在無法進行相關裝置的操作,從而導致大量的裝置閒置等情況,造成了浪費問題。管理人員掌握的技術的程度不高,在建設工程中對於各種先進技術的使用更是不能保障,對於管理部門來說,更應該加強部門間的工作能力,而不是單一的進行規劃與管理。

  2加強當前建設工程專案模式的措施

  2.1完善建設工程管理模式制度

  每項工程的管理模式都不必要相同,雖然有自有的標準衡量,但都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量身定做建設工程管理措施,遵照規範管理模式,嚴格依照客觀實際情況,進行有效並有序的管理措施,對於特殊崗位來說,在管理上更要加強,有必要的時候適當進行培訓,到達任務的有效完成,通過管理模式的完善,具體到每個人,每項工作,讓建設工程工作標準化進行。同時也要進一步完善競爭機制,約束和獎勵機制。在專案管理過程上,必須明確責任分配,避免發生工程承包等責任問題,將管理工作明確,進一步提出有效的模式管理,並結合管理模式制度進一步完善工程建設。

  2.2加強工程成本管理

  成本是工程施工資金的保證,加強成本管理即是對工程的整個施工過程進行全面、有效的成本控制。從工程中標開始到竣工結束,整個過程中都要進行細緻的成本管理。施工企業的財務部門要及時地對工程資金進行成本核算、預算,控制、管理工程所需的材料、機械裝置、成品構件和大型水暖電氣裝置等在市場中的成本差價,以減少成本浪費。此外,還應對人力資源成本、物資資源成本進行科學、有效的成本管理,控制成本流向,合理規劃施工組織管理。通過有效的管理方法和途徑,可提高工程成本的利用率,從而為施工企業創造最大的成本利益。

  2.3增強創新精神與提高對員工的理解力

  在我國目前的專案管理中已建立了管理責任制,但就責任制中的細節問題還需要進行調整和完善。也要完善相關的競爭機制、監管機制、約束體制和激勵體制等,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管理和培訓企業內部的人才,保證其不斷髮展創新,成為創新型人才。此外,要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保證激勵機制的完善和實行,保證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並通過相應的獎懲機制督促工作人員,從而保證專案的施工和管理向著文明化的方向前進。同時管理責任制中的細節問題需要進行調整和改善,保證主體精幹,步驟明確,管理層次分明,完善相關的競爭體制、監管機制、約束機制和激勵體制,管理和培訓企業內部的人才,保證其不斷髮展創新,通過相關的獎罰機制督促工作人員。提高工作人員對管理模式的認知,有相應的選撥制度和考核機制,重視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對各種管理模式的開始時間、管理的範圍、業主付出的工作差異、對專案負責程度等加深瞭解。

  2.4借鑑國外建設工程專案管理模式

  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努力改進與完善我國工程專案管理模式,隨之與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相適應。建設工程專案管理模式應具有多樣性,採用傳統模式不是長久之計,當前各國的建設工程專案管理模式的差異各不同,發展迅速,並且在深層次上不斷改革創新。與之相應,建設工程專案管理模式的創新的應嘗試運用立法的手段保證其得以實現。綜上所述,如今各項建設工程飛速發展,也越來越多的關係到人們生活,各種工程對於技術要求也不斷提高,在建設工程管理方面若不提高管理水平必然會影響建設工程質量,通過分析得出,只有通過對建設工程管理過程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再通過結合實際建設工程進行對應管理,找出最合理的管理形式,通過不斷的研究,進而有效的提高建設工程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張輅.當前我國建設工程專案管理模式探討[J].科技與創新,2014***19***:105-106.

  [2]李民.新時代下對建設工程專案管理模式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資訊,2015***1***:193.

  範文二:淺談建設工程專案管理分析與建議

  1建設工程綠色專案管理的評價指標

  1.1環境指標

  環境指標是指工程建設過程對自然環境產生的直接影響,可具體分為:***1***空氣環境。建設工程管理現場必須加強對空氣汙染的防治力度。採取防塵、消塵措施,提高現場道路與場地的硬化覆蓋率,控制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2***水環境。在專案管理現場對任何可能導致水體汙染的潛在危險源都必須及時地進行處理。必須考慮到汙水處理、水的再利用率和節水措施。***3***聲環境。工程專案施工過程中的噪聲汙染也是非常嚴重的環境問題,應通過採取消聲、隔音措施和控制施工時間實現對聲環境的控制。***4***固體垃圾。對固體廢棄物的不恰當處理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因此,減少這類廢棄物的排放量,最大程度地回收再利用及無害化處理是控制固體垃圾的關鍵。***5***文化環境。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和專案文化可以增加企業員工的向心力,讓員工看到希望和前途,激發員工的團隊精神,為實現專案管理目標而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工作。

  1.2管理指標

  管理指標反映組織管理方法、手段和具體措施,主要包括:***1***企業管理層參與。以專案性質劃分,管理層可分為專案巨集觀方面的高層管理者和專案具體實施管理與資源調配的專案管理者。管理層的參與程度直接影響建設專案綠色管理效果。***2***員工培訓。對員工進行有關綠色知識的培訓有利於實施綠色專案管理。衡量指標有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和培訓效果。***3***環境投資。實施綠色專案管理所需要的各種附加裝置和相關的追加投資,會增加專案的成本,所以必須充分考慮對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力度。***4***綠色規劃。專案開發組織的施工組織總設計等規劃是專案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案規劃必須體現出先進性、規範性、科學性和可行性。***5***人員配備。專案管理中對於人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一定意義上是決定綠色專案管理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衡量指標有人員的綜合素質、人員的合理分配以及人員的綠色操作技能。***6***資訊化水平。專案管理中的資訊化水平直接影響著專案的實施質量,也影響著專案管理綠色化水平的高低。資訊資源的系統性、準確性和資訊更新的及時性在綠色專案管理中尤為重要。

  1.3技術指標

  工程專案實施過程中所採用的技術手段是否先進、合理、有效,是否體現綠色管理的要求,對專案的成功與否以及完工後的順利執行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1***綠色技術的創新能力。綠色技術創新主要包括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的創新,在建設專案的各個階段儘可能採用先進、成熟、有效、合理的技術手段,才能使專案的綠色化管理程度不斷提高。***2***生產作業和管理行為的宜人性。人是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第一要素,必須考慮到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要素,使人員在最為適宜的環境中愉快地從事生產和工作,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3***生產作業和管理行為的安全可靠性。應在確保專案市場操作人員和職能管理人員的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實施建設工程專案的全部生產作業和管理活動,為專案的綠色管理提供保障。

  2建設工程綠色專案管理的評價方法

  2.1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本文基於改進AHP演算法確定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該演算法的關鍵在於建立客觀、合理、一致的判斷矩陣。但是,對於多級評價指標來講,僅僅對一致性進行檢驗已不能滿足權重排序精確度的要求,還需要在矩陣符合一致性的前提下,考慮其相容性檢驗及修正問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如果有關專家無法通過交流形成統一意見,則剔除或修正一些相容性不佳的指標。本文采用的改進演算法旨在平衡矩陣相容性與結果可信度之間的矛盾,使判斷矩陣儘量通過最少次數的迭代獲得偏離度最小的結果。

  2.2建設工程綠色專案管理水平的評分

  成熟的評價體系一般都已經給出了較為詳盡的評價標準,且多為客觀資料。評價指標一般分為控制項與一般項兩大類。控制項是必須達到的標準,而一般項是專家們參與分析權重與評分的重點,是具體的數字,各評價體系可根據不同標準將得分分級。評價總分基本計算方式為:Σ指標得分×相應指標的權值。計算出總分後,對建設工程綠色專案管理水平進行等級劃分,如優、良、及格和不及格等。具體步驟如下:①確定建設工程綠色專案管理評價指標及其權重;②專家進行建設工程綠色專案管理評價指標打分;③計算建設工程綠色專案管理水平總得分與評級。

  3結語

  本文基於綠色管理理念,從管理、技術、環境、資源、能源和經濟等方面探討了建設工程綠色專案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和評價方法的運用,其目的在於倡導建設工程專案建設及施工企業以及專案管理工作者應關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動態資訊,提升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專案的科技含量,樹立節能環保的綠色品牌形象,牢固樹立綠色管理新觀念,關注建設工程產品生產過程及其管理行為的低碳和綠色水平,追求工程專案的環境品質,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協調和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