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人員管理論文

  人員管理是人員的行為規範、思想意識的管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海底撈員工關係管理啟示

  摘要:海底撈火鍋的人力資源管理是當今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典範。本文通過對海底撈火鍋人力資源管理的細節的描述和分析,闡述海底撈火鍋在員工關係管理上的創新思想和方法,擬得到在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如何打造和諧的雙贏的員工關係的啟示。

  關鍵詞:員工關係;和諧;勞動力密集產業

  海底撈起初是一個有四張桌子的小麻辣燙小店,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海底撈發展成為一家以經營川味火鍋為主,融匯各地火鍋特色於一體的大型跨省直營餐飲民營企業。到目前為止,海底撈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有14000員工規模的餐飲企業,在北京、上海、西安、鄭州、天津、南京、青島、杭州等全國15個城市擁有60餘家直營店,4個大型現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一個原料生產基地。

  凡是去過海底撈火鍋店的人想必都會留下深刻印象:你若沒有預定,踩著飯點去吃飯,幾乎都要排隊,且一排就要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如果到其他餐廳吃飯排隊等個十幾分鍾可能就讓人心煩了,但是在海底撈不但不心煩,或許會感到是一種享受,因為在排隊的期間您可以上網,下跳棋、玩撲克牌,甚至還有麻將可打,與此同時,瓜子、水果、飲料、點心隨時奉送,如果需要,還有專人給你擦皮鞋,女士還可美甲。我每次去海底撈吃飯,都會被海底撈的服務所折服,他們似乎有一個個小魔法,不斷地給你帶來驚喜。海底撈為什麼能夠將服務做的如此極致?他們是如何能夠讓員工高強度地熱情地負責任地工作呢?

  經過資料的收集和對海底撈基層員工的訪談,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個有關和諧勞動關係打造的金礦,在這裡我們能夠看到許多有關和諧勞動關係的啟示,同時,這也可能對勞動密集行業的員工關係管理有很多啟示。

  一、打造平等、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圍

  海底撈的和諧的員工關係構建主要有兩塊基石,一個是平等,另一個就是尊重。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在海底撈,是如何將平等這一理念落到實處的。海底撈的老闆張勇曾說:“我們不是在執行公司命令去關心員工,而是真正意識到我們都是人,每個人都需要關心與被關心,而這個關心基於一種信念,那就是‘人生而平等’”。“平等”正是海底撈人力資源管理和勞動關係管理的理念基石之一,並且海底撈將此理念落到了實處。我們知道,餐飲業企業一線員工多是來自農村,受教育程度比較低,來到城市後多從事的是餐飲服務等服務業,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他們很難感受到平等。每個人都有理想,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自農村、學歷也不高,但他們一樣希望和城市居民一樣舒適體面地生活,他們也願意為追逐夢想而努力,用雙手改變命運。海底撈就是為他們提供一個實現夢想的平臺的。從職業上升渠道設計來講,海底撈打造了一個“海底撈夢”。海底撈的管理人員基本上都是從基層成長起來的。只要用心幹,好好努力,就有被提拔的可能,這個通道是對所有的海底撈基層員工開放的,而且如果到了一定的職位後,公司會提供良好的待遇,實現員工在大城市安家的夢想。在海底撈,袁華強可以說是一個代表性的人物:剛過30歲、只有高中學歷的袁華強管理著海底撈15家店,還有整個海底撈的運營和市場開拓。1999年,袁華強來到海底撈,先是刷碗,後是傳菜、做過門迎、服務員、領班、會計,幾乎海底撈所有的職位他都做過。2007年,袁華強在北京買了一套房子,把家安在了那裡。他的經歷成了海底撈對員工承諾的最佳範例:“希望利用海底撈這個平臺,讓兄弟們用雙手改變命運”。

  第二,相互尊重是海底撈員工關係管理的另一塊基石。海底撈將此簡單地描述為“將人當人對待”。這看似是最平常的一句話,做起來確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個企業能夠真正地將員工作為一個平等的人來尊重是營造和諧員工關係的第一步。人是相互的,只有對對方尊重,並且讓對方體會到被尊重,對方才有可能報以尊重。而尊重的最重要的體現是信任,即假設人性善。我們知道,作為企業和員工的關係,有兩種模式可以選擇,一種是假設員工是好的,企業先對員工尊重,信任員工,這是企業採取先冒險的模式;另一種是先假設員工是未知的,通過員工的一系列行為來證明員工是可信任的後,企業才對員工信任和尊重,這是一種員工先冒險的模式。很顯然,在這兩個模式中,海底撈選擇了企業先冒險的模式。它把每一個員工都當作好人,充分尊重信任,在管理上就體現為充分授權。在海底撈,每個員工都是管理者,他們有給顧客打折的權利。可能有人會疑問,在海底撈有沒有員工濫用權力的事情發生呢?答案是否定的。據說在到目前為止,創業十六年,全國52家店,年營業額超過十五億的海底撈沒有發現過一起員工濫用權力的事件,相反,整個企業展現出超常的活力和凝聚力,體現為員工一張張微笑的臉和熱情貼心的服務。

  二、深度的員工關懷建設,家文化植根

  海底撈的年度離職率大約是10%,遠低於28.6%的中國餐飲行業員工的平均流動率。這個令人驚歎的數字是如何做到的呢?通過訪談,我們知道這是由海底撈對員工像家人一樣的關懷的親情家文化做到的。很多企業都希望員工能夠以企業為家,也要求員工以企業為家,但是做到的很少。歸其原因是不對等,企業要想讓員工以企業為家,就必須對員工像家人一樣。海底撈切實做到了,讓員工把海底撈當成家,每時每刻都為家著想。這看似很難,其實也很簡單。海底撈的老闆張勇的一席話道出了關鍵所在——“其實,海底撈之所以讓大家感覺服務比較好,可能關鍵就在於我們都是在用心服務,都是當做家人一樣的真誠。而要想讓員工對顧客像家人一樣,那很簡單,老闆就得像家人一樣對待自己的員工。”張勇對《新領軍》如此表示。自古,我們中國人講究心換心,認為你對別人好,別人自然才會對你好。海底撈對員工確實如家人一般,不像很多企業一樣將家文化只停留在口頭階段,而是將此落到實處,併為此進行了大量的投入。

  1***海底撈的宿舍文化

  如何能讓員工盡心盡力地服務,高高興興地工作?既然員工也是顧客,這群特殊的顧客就需要特殊的對待。海底撈員工都是剛離開家鄉的年輕人,他們在陌生的城市中,基本上可以說工作就是一切,海底撈為了能讓員工一心工作,給員工提供宿舍。而且海底撈的宿舍不是一般的宿舍,和餐飲行業其他企業為員工提供的宿舍大為不同。海底撈為員工提供的宿舍可謂是軟硬體條件皆很好。關於員工的宿舍條件,海底撈是有專門的相關規定的:“必須給所有員工租住配有空調的正式住宅小區的兩、三居室,不能是地下室,而且距離店面走路不能超過20分鐘,因為太遠會縮短員工的休息時間,夫妻雙方都在海底撈工作的,還必須考慮配備一個單獨房間”。而且,據瞭解海底撈還為每套員工宿舍裝上了可以上網的電腦,目的是減少員工外出上網可能帶來的風險。“我們一個門店,僅員工住宿的費用一年就要花掉50萬元”。據海底撈大區經理袁華強說。由此可見,為了打造家文化海底撈是不惜付出重金的,也足矣看出企業對員工的重視和關懷。 海底撈的員工宿舍不光硬體條件好,還有一些人性化的軟性條件。比如,海底撈有一個特殊的職位—宿舍長。她們大都由40歲以上的女工來擔任。她們的唯一職責就是照顧好這些剛離家的年輕員工。海底撈的員工一般都叫她們阿姨。阿姨每天會打掃宿舍的衛生,照顧好宿舍成員的住。這種心理上的歸屬感是就是靠這些關心的細節做到的。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