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閱讀答案

  “詩聖”杜甫能夠看到人民的苦難,能夠揭露統治者的荒淫奢侈,並在詩歌中如實反映。杜甫作為一個詩人的偉大之處就在這裡。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閱讀材料

  到了755年的10月,除去中間回了幾趟洛陽,他在長安已經整整九年,也許是他上左丞相韋見素的詩發生了作用,被任河西縣尉。當時的縣尉,可以說是使一個有良心的詩人最難忍受的職位。高適任封丘尉時,有幾句詩寫縣尉的生活非常沉痛:

  只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

  拜迎官長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高適:《封丘作》

  杜甫在長安與高適重逢,也曾經為他欣幸,因為他脫身縣尉,再也用不著鞭打人民了。如今他絕不願蹈高適的覆轍,去過逢迎官長、鞭打人民的生活,他雖然貧困,雖然44歲了還沒有一個官職,他卻不加考慮便拒絕了這個任命。他辭卻河西尉,改就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任務是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門禁鎖鑰,職位是正八品下。

  他決定接受這個職務後,又到奉先去探視一次妻子。這正是唐朝成立以來統治集團的奢侈生活與人民所受的剝削都達到前此未有的高點的時刻,隨著頻年的水旱成災,人民的生活比起開元時代好像翻了一個大筋斗,貧富的懸殊一天比一天尖銳。杜甫在11月裡一天的夜半從長安出發,當時百草凋零,寒風凜冽,手指凍僵,連衣帶斷了都不能結上。他如今有了這麼一個小小的官職,可以說是長安九年內不斷地獻賦呈詩所得到的結果,他一路上便把這些年的生活總括起來檢討了一遍。他想起在長安內心裡常常發生的衝突,他本來可以像李白那樣,遨遊江海,瀟灑送日月,但他關心人民,希望有一個愛護人民的政府,他把這希望完全寄託在皇帝身上,所以他捨不得離開長安,他覺得自己好像傾向太陽的葵藿,本性不能改變。如今頭髮白了,身體衰弱了,當年以稷契自命,如今獲得的職務不過是在率府裡看管兵器。至於他所傾向的“太陽”呢?——他走過驪山下,天已破曉,他知道,玄宗正在山上的華清官裡避寒,在歌舞聲中盡情歡樂,把從民間搜刮來的財物,任意賜予,他追究這些財物的來源是——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而楊貴妃與楊氏姊妹飲饌的豐美,使他不禁想起長安街頭的餓殍,心頭湧出來這千古的名句: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門內門外,咫尺之間竟有這麼大的不同,想到這裡,他或許會感到這個局面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但他當時並不知道,安祿山已經起兵范陽,而唐代的社會從此便結束了它的盛世,邁入了坎坷多難的時期。他轉北渡過渭水,到了奉先,一進家門便聽見一片號眺的聲音,原來他未滿週歲的幼兒剛剛餓死。鄰居都覺得可憐,做父親的哪能不悲哀呢?但是杜甫的悲哀並不停滯在這上邊,他想,他自己還享有特權,既不納租稅,也不服兵役,如今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窮苦無歸與長年遠戍的人,他們身受的痛苦不知比自己的要多多少倍!想到這裡,他的憂愁已經漫過終南山,瀰漫天下了。

  他把從長安出發到奉先這段路程的經歷和感想寫成《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是一篇杜甫劃時代的傑作,裡邊反映出安史之亂前社會的實況,反映出杜甫內心的矛盾與他偉大的人格;這也是杜甫長安十年生活的總結,從這裡我們知道,杜甫無論在思想的進步上或藝術的純熟上都超越了他同時代的任何一個詩人。***選自《杜甫傳》,有刪節***

  《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閱讀題目

  1.下列對傳記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A.杜甫拒絕了河西尉的任命,是因為他不願意去過逢迎官長、鞭打人民的生活。這麼看來,杜甫雖然希望有官可做,但不做什麼樣的官,還是有原則的。

  B.本文記述了風雲多變憂患重重的現實處境如何造成杜甫一生無窮的災難,而詩人又如何和人民患難與共、用詩歌記載苦難的歷史。

  C.本文所展現的杜甫形象生動,性格心理髮掘很深入;達到了學術性與文學性完美的結合,是一部傳記文學的佳作。

  D.詩人杜甫無論是“慨世”還是“慨身”,他的感情心志總是和國家危機、民生痛苦膠漆般地結合在一起,所有的詩篇都充溢著個人的與時代的血淚。

  E.本文創作講求忠於史實,所有描寫都有史實作為根據,但又不作煩瑣的考據。正因為這樣,本文才膾炙人口,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好評。

  2.說說下面畫線詞語、句子的含義。

  ***1***他想起在長安內心裡常常發生的衝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覺得自己好像傾向太陽的葵藿,本性不能改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他也有他的缺點。請結合本文談一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們都知道,杜甫被稱為“詩聖”,這是為什麼呢?請結合本文作一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閱讀答案

  1.DE

  2.***1***一方面,他嚮往自由,希望能夠有一天遨遊江海,瀟灑一生;一方面,他關心人民,把希望寄託在政府身上,期待著有一天能夠有個一官半職造福百姓,所以不能離開長安。這裡的“衝突”是指這兩種思想的衝突。

  ***2***這裡是用了一個比喻,說皇帝是太陽,自己就是葵藿,忠於皇帝是自己的本性,永遠不會改變。

  3.獻賦呈詩干謁權貴,以求得到一官半職。在唐朝雖然是較為普遍的現象,但現在看來,也是不可取的。

  4.他能夠看到人民的苦難,能夠揭露統治者的荒淫奢侈,並在詩歌中如實反映。這決定了他的詩歌絕不是無病呻吟,而是具有極強的人民性。杜甫作為一個詩人的偉大之處就在這裡。如此,他自然是詩歌王國裡的聖人。***意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