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作文
創新思維的主要特徵有求異、求新、求發現、求超越。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1
看著2006年6月8日《廈門日報》上的福建高考語文試卷的作文題,特別是題目中的“創新思維課堂上”“留下一點空白”這些字句,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創新”與“空白”或“留白”有沒有關係?如果有的話,又是什麼樣的關係?
先想到的是“有關係”。語文課中,米洛斯的維納斯那失去的雙臂對觀賞的我們來說,無疑是一種空白,與多數完整的雕像相比,正是這空白體現了一種藝術的創新——捨棄區域性獲得整體,拋棄具體獲得抽象。美術課上,老師展示的齊白石的蝦,那躲在石頭縫裡只露出半截身子甚至一點觸鬚的“殘蝦”,與一般完整的構圖相比,這種“殘蝦”無疑也是一種空白,體現了中國國畫的創新——以藏來表現露,以少來表現多。還有音樂課上的“頓”——那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留白藝術效果。
接著,我又想到的是“沒關係”。很多工作是不能留下一點空白的:衛星發射中,如果工作人員在安裝零件時,大膽創新,留下的一點空白,造成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一套完整軟體的設計,如果工程師突發奇想,刪除一道程式,留下一點空白,對不知情的使用者無疑是殘酷的;就算是日常的一道菜餚,廚師為了留下一點空白,創新地少一種調料,並不能必然地創新出一片喝彩的讚譽。
那創新與空白到底有沒有關係?嚴格地說,沒有必然的關係。用句學生們愛說的“行話”,就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現實生活中,多數時候,我們需要完整、完全、完美,不容許留下一點空白,留下一點空白不僅不是什麼創新的明智之舉,反而是壞事,是惹麻煩的愚蠢行為。藝術領域,的確講究“留白”,但這並不能證明創新與空白的存在必然關係。當傳統乃至大家都處於“非留白”狀態的前提下,“留白”才是一種創新的行為,離開這一前提,不僅談不上什麼“創新”,相反,只能是步人後塵,令人恥笑。現在,有誰不知道“留白”,還會有誰把“留白”的人當作“創新”之人?
2
陶行知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在美國就有以為這樣的小女孩,她六歲就成了百萬富翁,她就是利用自己的創新思維做到的。
她已作為最年輕的百萬富翁和最年輕的商人被載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瑪麗亞出生在薩爾瓦多一個貧窮的印第安人家庭。6歲時,有一天她隨父親到著名玩具商唐納德?斯帕克特的家裡擦洗玻璃窗,正好碰見了手裡拿著玩具的斯帕克特。斯帕克特問她:“你喜歡這些玩具嗎?”她回答道:“你手裡的這些玩具我都不喜歡。”然後逐一地數落起這些玩具的缺點來。斯帕克特感到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小女孩,於是把她帶到屋裡,將各種玩具擺在她的面前,徵求她的意見。
瑪麗亞的意見說得那麼準確、那麼切中要害,斯帕克特十分高興地聘請她做公司的設計顧問,並簽訂了一項長期合同。斯帕克特在談到為什麼聘請6歲的瑪麗亞做公司的顧問時說了這麼一番話:“所有的玩具設計師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我們早已成為成年人,失去直接反應的能力,眼光陳舊,缺乏激情。”此後,經小瑪麗亞鑑別過的玩具給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生活離不開創新,同樣,創新來源於生活。沒有創新,答案就會籠統單調;沒有創新,世界就不會豐富多彩;沒有創新,社會就不會發展進步。
創新總是喜歡藏在生活中,讓你去尋找它!
3
大凡作出卓越貢獻的人都有一顆善於洞察生活的頭腦,他們不會忽視生活中任何一個異常的元素,他們會將這作為難得的機遇,深入研究,從而有所開拓、有所創造。
總是有一種驅動力促使人們去探究未知世界裡的謎團。別涅迪克由一隻裂而不碎的燒瓶研製出裂而不碎的安全玻璃,主要得益於他對科學的敏感。達爾文由美洲和歐洲兩地生物的異同而提出生物進化論,更得益於他不捨的探索。
總有一個方向促使人們向它發出挑戰。奧斯特始終堅信電與磁之間一定存在某種聯絡,於是他一遍又一遍地閉合切斷電源,最終發現了電磁互相轉換的原理,也正是藉著這個原理才使人們對電磁波有了新的認識和利用。敢於堅守一個方向努力拼搏的人們往往成為創造的寵兒,因為創造的成果也要感激他們那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奮鬥精神。
總是堅信鳳凰涅盤之後一切會更加美好。居里夫人憑藉著對科學的熱愛和生活賜予她的靈感,讓她從瀝青中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雖然她為此付出了美好而寶貴的時光,但她無怨無悔。為了科學,為了創造,縱使紅顏變成了白髮,但只要有創造性的成果來回報殫精竭慮的付出,也可以無悔矣。
總是陶醉於深秋裡片片灼熱的紅葉能在風霜中快樂地吟唱。達·芬奇為了畫那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雞蛋,也能嘔心瀝血,孜孜不倦,由畫雞蛋而開創了全新的繪畫生涯。經歷了歲月風霜的考驗,他採擷到的紅葉是永不褪色的。
總是堅信有追求就有快樂,有追求就有創造。“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與助手先後用了6年時間做了3000多個雜交組合,都不曾得到滿意的雜交品種。為了找到遠源的雄性不育稻,他與助手征程萬里,像神農嘗百草一樣,日復一日地在一簇簇野草堆裡搜尋。憑藉著這份執著與追求,一塊沼澤地裡的希望找到了他,既而開創了震驚世界的第一次“綠色革命”。可以說袁隆平就是那位飛上天空摘到星星的偉人,因為他堅信只要有執著追求的激情與行動,就會有創造的果實。*** 文章閱讀網: ***
總是堅守理想的人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達到創造的高峰。愛迪生說創造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他為了發明電燈做了1600多次實驗,沒有一次不是以失敗告終。但是,因為站在執著追求的至高點上,他成功了,他為世界創造出的光明劃破了黑暗的籠罩。他不在意追求過程中的每一次挫折,他堅信機遇就藏在執著的身後,有堅持不懈的追求就會有成功的創造。
其實,每個人都有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只是缺少那份堅持不懈的毅力和執著追求的恆心。要是兩項兼得,幸運女神就會眷顧垂青,還怕創造不出成果?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