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李白閱讀答案
李白平生最佩服的人物,是魯仲連,是謝安。他最佩服他們什麼呢?李白佩服魯仲連的是“功成不受賞”的氣度,佩服謝安“為君談笑靜胡沙”的功業,而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做了大事之後飄然隱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歡迎參考閱讀!
《論李白》文章閱讀:
汪寒水
一時代有一時代的風氣,現在的學術風氣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學者們把這個當成了無往而不利的武器,見了任何東西都先攔腰一刀,一分為二。反映政治,同現實相結合的詩就是李白的好詩。比如《古風五十九首》裡的“大車揚飛塵”,比如“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而飲酒、遊仙則是李白詩的糟粕,比如“吾將營丹砂,永世與人別”,比如“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身”。這種分法,其實不見得科學,至少對李白不見得科學。
詩歌是表情達意的媒介,它的本質也只是用語言傳達出難以傳達的心緒和思想。只要詩歌成功完成了這個傳達,就可以從藝術層面上認定它是好詩,不必計較內容是否句句符合聖賢之識、家國之義。至於情感和思想崇高與否,分出的是詩人人格的高下,而此時此地,情感的自然與否,才是區分詩藝高下的唯一標誌。
李白儒氣淡而道氣重,遊仙入道的思想肯定大於憂國憂民的情懷。李白並非不關心政治,但是政治只是他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一部分,不見得就成了他終極的追求。
他不去科舉,幻想名動天下,聲名為皇上所聞,特召入宮,作出萬世留名的功業。這是他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原因。李白離京之後,在東魯一帶曾經同杜甫高適結伴遊玩。但是喜歡謝安和魯仲連的李白不可能像喜歡諸葛武侯的杜甫一樣“每飯不忘君”,所以,“西上蓮花山”後“俯視洛陽川”,只能算做內心的憂民情懷偶爾露頭,是特例而非常態。孤傲得有點天真的李白也不會像高適一樣有“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打黎庶令人悲”的痛苦,因為他早就辭官不做了。
李白平生最佩服的人物,是魯仲連,是謝安。他最佩服他們什麼呢?李白佩服魯仲連的是“功成不受賞”的氣度,佩服謝安“為君談笑靜胡沙”的功業,而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做了大事之後飄然隱居。傳統的儒家文人講求的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濟世,窮則隱居,非此即彼,但是李白的志向和口氣明顯要大得多,他想兩者通吃。
也許,李白算是唐代最天真幼稚的文人。***選自“新浪網”***
《論李白》閱讀題:
小題1:文章開始兩段,談了作者對“好詩”的看法,請你說說其“好詩”的內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這種分法,其實不見得科學,至少對李白不見得科學”,“這種”是指什麼?作者是怎樣評價李白的詩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作者為什麼說李白是“唐代最天真幼稚的文人”?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4:全文在寫作手法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這樣寫的效果怎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論李白》閱讀題答案:
小題1:用語言傳達出難以傳達的心緒和思想,且表達情感真摯自然的詩就是好詩。***4分***
小題2:“這種”是指“辯證唯物主義”“學者”“見了任何東西都先攔腰一刀,一分為二”。作者認為李白的詩有好詩也有糟粕,“反映政治,同現實相結合”的就是好詩,而飲酒、遊仙則是李白詩的糟粕。***6分***
小題3:李白既崇尚儒家,更崇尚道家,既想揚名,又思歸隱,這種思想是自相矛盾的,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作者說他是“唐代最天真幼稚的文人”。這句話點明瞭作者對李白的看法,是對全文內容的概括與總結。***6分***
小題4:全文在寫作上突出的特點就是運用了舉例和對比的手法。這樣來論李白,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可以使人易於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觀點。***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