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琅彩的收藏價值分析

  琺琅彩價值連城,有著很大的收藏價值。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琺琅彩的收藏價值,一起來看看。

  琺琅彩的收藏價值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是清代社會發展的最高峰,瓷器製造集幾千年來歷代名窯之大成,製作了許多巧奪天工的瓷器,是中國瓷器生產的黃金時期,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琺琅彩在乾隆時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製作工藝也是達到了頂峰。其繪彩與前朝大有不同,集多種修飾手法。如繪畫、凸印、加繪金彩等。有的紋飾還帶有御題詩句,器物底部有“乾隆年制”四字楷書款,少數是篆書款。有藍料款、青花款、金彩款等。

  琺琅彩瓷的繪畫是其精華所在。琺琅彩瓷的胎、彩和造型終究逃不過同時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繪畫卻有他獨特酌一面。琺琅彩瓷的特點是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豔靚麗,畫工精緻。製作琺琅彩瓷極度費工,乾隆以後就銷聲匿跡了。 此外,在裝飾工藝上它集彩繪、描金、軋道、凸印、開光等多種工藝於一身,充分反映出乾隆時期高超的制瓷工藝水平。也體現了清代乾隆時期琺琅彩的收藏價值。

  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擴大, 乾隆琺琅彩瓷器上的繪畫風格吸收了西洋油畫的技法,出現了一類臨摹西洋人物和景色的紋飾,其用筆光滑平柔,幾乎看不到筆觸,色彩絢麗豐富,並運用焦點透視方式,使畫面上的人物及背景上的建築物,具有光線明暗的立體效果。這些都是制瓷匠師將西洋畫法摻入琺琅彩瓷繪技藝中的結果。清代乾隆時期琺琅彩的收藏價值是不言而喻的。若是收藏有收藏了清代乾隆時期琺琅彩瓷器的朋友,建議一定要拿去做個鑑定。若是到代的藏品,其收藏價值是相當高的。

  琺琅彩的收藏價格

  琺琅彩瓷器大器稀少,小件多,絕大多數是盤、碗、 杯、瓶、盒、壺,其中碗、盤最多,只是每一品種都有不同的變化。另外還有一個品種是宜興紫砂陶胎外繪琺琅料彩,這也是難得一見的。琺琅彩瓷器在胎質的製作方面是非常講究的。胎壁極薄,均勻規整,結合緊密。在如此的胎質上又施釉極細,釉色極白,釉表光澤沒有桔皮釉、浪蕩釉,更沒有棕眼的現象,確可用“白璧無瑕”來讚譽。琺琅彩瓷的特點是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豔靚麗,畫工精緻。

  製作琺琅彩瓷極度費工,乾隆以後就銷聲匿跡了。康熙的琺琅彩瓷大多作規矩寫生的西番蓮和纏枝牡丹,有花無鳥,顯得單調。而雍正以花卉圖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當時尤為突出的是畫面上配以相呼應的題詩。雍正時這些題詩的書法極佳,並於題詩的引首、句後配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紅印章,其印面文字又往往與畫面及題詩內容相配合,如畫竹的用“彬然”、“君子”章;畫山水的用“山高”、“水長”章;畫梅花的用“先春章等。

  琺琅彩瓷器可以說秉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胚、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製的技術上幾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時期出現了很多極其優秀的陶瓷作品,但琺琅彩在製作程式和用料上是其他眾多品種無法比擬的。畫工也不是一般的窯工,而是皇宮裡面頂尖的專業畫師,所以這些器物可以代表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最高的工藝水準。 康熙琺琅彩瓷多數為色地彩瓷,少見白地彩瓷,常見花卉紋飾,民國時期仿製品曾一度盛行。2007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法國藏家舊藏的一隻康熙黃地琺琅彩花卉紋“萱壽延齡”圖碗,以897.68萬港幣成交,是拍場上最貴的康熙琺琅彩瓷。這種黃彩色地花卉紋琺琅彩碗存世數量極少,僅臺北、北京故宮有類似品。

  琺琅彩收藏前景

  琺琅釉是一種低溫燒成的以硼酸為助溶劑的矽鹽玻璃料。這種不透明的白色易溶物質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呈色劑後形成不同的顏色,用以裝飾器物表面被稱作“琺琅”。西方的琺琅器是金屬質地的,13世紀由陸路傳入中國,在明代就有大量的掐絲琺琅產品出現。而一種叫做銅胎畫琺琅的器物,則是由歐洲傳教士或商人在清朝康熙年間從海上帶入中國的。康熙皇帝對這些從遙遠的法蘭西運來的精美鮮亮的銅胎畫琺琅器物非常喜愛。他邀請法國的畫琺琅藝人進入內廷造辦處,並要求他們傳授畫琺琅的技藝。義大利耶穌會士郎世寧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來中國時就攜帶一批畫琺琅器物作為贈禮。

  琺琅彩瓷器為什麼會被收藏者如此青睞呢?這主要是由於琺琅彩的產生具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琺琅彩瓷器的工藝有著極高的要求;琺琅彩的原料及其繪製方法豐富了中國彩瓷藝術的表現形式;琺琅彩瓷器的形制和紋樣構圖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淵源,適應了新的審美需要;琺琅彩瓷器特殊的生產過程決定了它的存世量較小,市場流通量極低。

  清乾隆御製琺琅彩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高16.5釐米,造型小巧秀麗。瓶身繪“花石錦雞圖”。另一面墨彩題詩:“新枝含淺綠,曉萼散輕紅”。此瓶於2005年10月23日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1.1548億港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