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書讀活閱讀練習及答案

  只有會讀書的人,將書讀活的人,才能盡情享受這無窮無盡的讀書之樂。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將書讀活》閱讀練習及答案,希望能幫到你。

  《將書讀活》閱讀材料

  將書讀活

  吳泰昌

  ①當下想讀或愛讀書的人眾多。郭沫若說:“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郭老的這幾句話,道出了讀書活動的這個特點。讀書,就是人要將死書讀活,讀者與活書做朋友,交流對話,從中瞭解作者所描寫、記載的事件和意義,體驗作者所傳遞的思想和感情……進而使自己增長智慧、知識,增添快樂和力量,收“開卷有益”之效。

  ②許多前輩早悟到了讀書的這種奧祕,一再以各種表述提醒讀者。茅盾說:“讀死書是沒有用的,要怎樣用眼晴去觀察,用腦子去思想才行。”歌德說:“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晴,一隻眼晴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晴看到紙的背面。”而高爾基則說得更具體、形象:“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晴、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

  ③在閱讀過程中,讀者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意向交織進行,是將死書讀活的關鍵所在。只有用思想、情感去感知、去理解、去思考,死書才能成為讀書人眼中、心中的活人,一位可以與之傾心交談的忠實朋友。

  ④閱讀是極具個性的創造性的實踐過程。作者和讀者均是獨特的“這一個”。作者通過書面發出交流訊號,讀者接收了訊號後,經過思考、領悟,其所得可能吻合或基本吻合作者原意,也可能不吻合或基本不吻合作者的原意,有所增補,甚或讀者會有超出作者所預想的發現和聯想。讀者尋找作者的空間自由度是很大的。有修養、有經驗的讀書人,閱讀不同種類的書籍,比一般讀者會有更多的收穫。文學作品許多人愛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比之學術等著作留給讀者閱讀的想象、聯想、創造的空間更大。“說什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們連腳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見,而且頃刻可到。儘管古人把書說成‘浩如煙海’,書的世界卻真正的‘天涯若比鄰’,這話絕不是唯心的比擬。世界再大也沒有阻隔,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極了,書的境地呢,‘現在界’,還加上‘過去界’,也帶上‘未來界’,實在是包羅永珍,貫通三界。而我們卻可以足不出戶,在這裡隨意閱歷,隨時拜師求教。誰說讀書人目光短淺,不通人情,不關心世界呢!這裡可得到豐富的經歷,可認識各時各地、多種多樣的人,經常在這裡‘串門兒’,至少也可以脫去幾分愚昧,多長几個心眼兒吧?”—–著名作家楊絳如是談論自己的讀書。

  ⑤生命有限,知識無涯。目前圖書出版事業空前發達,中外古今舊書新著浩繁,人的生活節奏加快,社會交際活動俱增,即便是一個迷戀讀書的人,可以用來讀書的時間也很有限。面對這種狀況,讀書人要學會更用心地去挑選對自己身心有益、適用的好書來讀。世界各國都有悠久的讀書傳統,前人積累了豐富的讀書經驗,先賢哲人們介紹了自己的種種讀書方法,推薦列舉過數不勝數的好書篇目。凡此,對我們今天的讀書人都有寶貴的借鑑意義。達·芬奇說:“在經驗的指導下讀書,價值要大得多,因為經驗是他們老師的導師。”著名學者季羨林說他平生唯一的嗜好就是讀書,而像他這樣的飽學之士也坦承,在他家藏的大量圖書中“我只看過極少極少的一部分。”讀書,讀者與書的作者在相互自由地尋求和選擇。在博覽泛讀好書的基礎上,再花工夫精讀少量。各人有自己的讀書需求和志趣意向,對好書的精選,也難免會多有差異。北大教授朱光潛和宗白華,是公認的兩位學貫中西的美學大師。他們愛讀西方古典哲學、美學經典名著,但偏重的物件卻大不一樣。朱光潛愛讀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克羅齊的《美學原理》、黑格爾的《美學》、萊莘的《拉奧孔》、維柯的《新科學》,並翻譯成中文出版;而宗白華則愛讀叔本華、康德、尼采和歌德的著作,翻譯出版了康德的名著《判斷力的匹配》***上***。

  ⑥“讀書樂”,是長久流傳的一句話。“樂”從何來?***讀書本是花時間、傷腦子的苦事,而從書中獲取的多方面充實感,則是苦事成樂事的根由***。培根說:“閱讀使人充實。”只有會讀書的人,將書讀活的人,才能盡情享受這無窮無盡的讀書之樂。

  《將書讀活》閱讀題題目

  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3分***

  6.作者認為將死書讀活的關鍵是什麼?***3分***

  7.本文第⑤段主要運用的論證方法是什麼?有什麼作用?***3分***

  8.請談談你對文章末尾段落中畫線句子的理解。***3分***

  9.你知道將書讀活的例子嗎?結合自己的生活或閱讀積累從正面或反面列舉一個例子作為事實論據。***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