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實踐表明:良好的教學情景設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增強學生的探究慾望,並影響探究活動的實效,決定著學生探究能力形成的程序。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創設教學情景呢?我認為應堅持正確的原則和選擇好的方法。
        一、教學情景創設的原則
        1.教學情景的創設應具有真實性。教學中學生探究的問題絕大多數是前人已研究過的,有現成的結論,但對於學生而言卻是新穎的。當他們面臨這些問題時,同科學家們當時的心境是相似的,教師將探究的環境創設得越真實,學生心理上探究的動機越強烈,探究的慾望越大,探究過程的收穫也就越大。
        2.教學情景的創設應具有趣味性。美國心裡學家斯奇卡列說:“好奇是學生的原始本性,感知會使學生的心靈昇華,為其未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學生只有對所探究的問題產生興趣,才能主動參與,並在探究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
        3.教學情景的創設應具有針對性。教學情景的創設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針對不同的教材、不同環境、不同條件、不同時間,選擇不同的方法。切忌只圖表面的熱鬧,佔用過多的時間,而學生提出的問題又與情景問題相去甚遠,導致教師只能無可奈何地自己指定出要探究的問題,從而失去創設教學情景的意義。
        二、教學情景的創設方法
        1.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 
        從學生熟悉而有興趣的生活問題入手創設教學情景,既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關注,又能夠讓學生聯絡已有的經驗,揭露學生的已有認識,激發學生流露自己的想法,引發學生思考,進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例如,在學習“鐵生鏽條件的探究”這一課題時,首先提出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在你學習、生活的哪些活動、哪些場所中用到了鐵製品?”通過觀看多媒體圖片和錄影資料,並讓學生相互談論,學生的思想很快融入了以鐵為紐帶的廣大社會背景中。同學之間相互印證、補充鐵在社會中的廣泛應用,建立了相對平等的學習平臺。接著提出問題:“你見到過鐵鏽嗎?鐵生鏽對我們來說是利還是弊?” 學生則從剛建立的廣泛的鐵製品的應用場景中去比較、討論,得出“弊大於利”的結論。此時,再投影大幅圖片與資料:鐵生鏽對裝置的嚴重損害、年度鐵鏽蝕的量與生產總量的直觀資料,誘發學生積極尋找防止鐵鏽蝕的強烈動機:“怎樣可以防止鐵生鏽?”進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作出猜想,並依據猜想積極進行實驗探究。
      2.利用學生的學習問題創設情境 
        通過設定與學生已有知識相沖突的教學情景,可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急需解決問題的願望。例如,在學習“分子和原子”這一課題時,先在黑板上寫下:“50+50=?”,學生立即齊聲回答:“100”。此時我卻帶著一臉的笑意,慢慢的在“=”上打了個“×”,學生個個疑惑不解。接著我說:“口說無憑,我用事實來說話。”並請學生上講臺演示了50毫升水倒入50毫升酒精中的實驗,其結果讓學生心中的疑惑進一步激化,個個表現出想一探究竟的慾望。此時進入新課題的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求知的主動性也更強。
        3.利用實驗過程、結果的新奇創設教學情景 
        初中生對實驗充滿了好奇與渴望,尤其對那些超出他們預料的實驗結果,更是驚歎不已,都希望自己能親手來完成。因此在教學中若能通過實驗來創設與教學密切相關的情景,定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例如,在學習“金屬的化學活動性順序”時,可分別讓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下列兩個實驗:(1)在5只小燒杯中加入適量的鹽酸,而後分先後順序加入大小相同的銅片、鐵片、鋅片、鎂片和一小粒綠豆大的鈉,觀察現象。(2)向盛有足量硫酸銅溶液的試管中投入無鏽鐵釘、刀片等鐵製品,觀察現象。實驗中及實驗後,同學們個個興奮不已,滿臉好奇的提出下列一些問題:“為什麼有的沒有現象,有的逸出氣泡且速率有快有慢,甚至出現火球?”“鐵釘怎麼變成銅釘啦?”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維被迅速激發,並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探究金屬與其他物質反應有什麼規律。
        4.利用真實而又有啟發性的故事創設教學情境 
        故事和傳說都是中學生所喜聞樂道的,選擇一些與將要學習的新課有關的真實動人的故事,定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誘導學生作出各種假設,進而產生探究的慾望。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時,我給學生講了一則小故事。第一則:在爪哇的毒谷和義大利靠近那不勒斯的地方,有一種奇怪的峽谷,當人領著狗走進峽谷時,狗很快就暈倒,人卻安然無恙,當人彎下腰去救狗時,人也暈倒。聽完這則故事後,同學們興趣盎然:峽谷中的奇怪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此時,在學生的心中已有了一些初步的猜想,並急於要驗證自己的猜想,於是我說:“那就請大家與我一起去探望兩位朋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或許它們能為你解開心中的迷霧。”學習完畢後再請學生來破解那些迷霧,學生則有些洋洋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