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論語》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閱讀。

  《論語》閱讀原文(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易君子乎?” ***《學而》***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學而》***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論語》閱讀題目(一)

  9.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__________家。***1分***

  10.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思而不學則殆*** *** ***2***是知也*** ***

  11.學習能使人心情愉悅。在第一則語錄中,孔子認為學習的快樂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吾日三省乎吾身”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座右銘,請你談談這麼做的好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論語》八則中的每一則都蘊含深意,相信在老師的引導下,你一定有所領悟。請根據文中的相關內容,將下聯補充完整。***3分***

  上聯:學思結合益處頗豐;

  下聯:_________受益匪淺。

  《論語》閱讀答案(一)

  10.***1***疑惑。 ***2***通“智”智慧

  11.經常複習,並去實現所學;與志同道合的人切磋學問。

  12.圍繞“這是一種嚴於律己、勇於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這樣,人才能淨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與求學方面得到提高”回答即可。

  13.示例:一日三省;見賢思齊;擇善而從。

  《論語》閱讀原文***二***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①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②也,不知其仁也。”“赤③ 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①賦:兵賦,向居民徵收的軍事費用。②宰:家臣、總管。③赤:姓公西名赤,字子華,生於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學生。

  《論語》閱讀題目***二***

  ***1***下列對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子路雖然能使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但是並不是說人民富裕,國家富強就是仁。

  B、冉求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所以孔子始終是反對冉求的。

  C、公孫華雖然能言善辯,知道禮節進退之道。但是不一定就能遵守並達到仁的境界

  D、在孔子看來,他的三個學生雖然各有專長,但所有這些專長都必須服務於禮制、德治,必須以具備仁德情操為前提。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2***結合下面選段,分析孔子的思想。***3分***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答:

  《論語》閱讀答案***二***

  ***1***B***實際上,孔子也是很欣賞冉有的。《雍也》曾記載季康子問孔子子路、子貢、冉求是否可以從政,孔子回答三人皆可從政,認為“求也藝”。《先進》說政事才能要數冉有、季路。***

  ***2***孔子評價學生的標準就是“仁”。他們雖然各有專長,但所有這些專長都必須服務於禮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須以具備仁德情操為前提。做到仁,就要做到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或者說,利己、利人、利家、利國、利天下的就是仁。***

  《論語》閱讀譯文***二***

  孟武伯問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說:“我不知道。”孟武伯又問。孔子說:“仲由嘛,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可以讓他管理軍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問:“冉求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冉求這個人,可以讓他在一個有千戶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輛兵車的采邑裡當總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問:“公西赤又怎麼樣呢?”孔子說:“公西赤嘛,可以讓他穿著禮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貴賓,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子張向孔子問仁。孔子說:“能夠處處實行五種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張說:“請問哪五種。”孔子說:“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