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拉克的故事有哪些

  彼特拉克,義大利著名詩人及人文主義者,他與但丁、薄伽丘齊名,文學史上稱他們為“三顆巨星”。1374年7月18日,彼特拉克在Euganean Hills的Arquà離世。這樣的成功人物都有哪些值得懷念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彼特拉克墮入情網的故事

  1327年,23歲的彼特拉克已是精力旺盛、才華橫溢的青年。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使彼特拉克終生難忘的事情。有一天,他在阿維農的一所教堂衛與一位騎士的妻子邂逅相識。這位年方20歲的少婦,儀態端莊,嫵媚動人。彼特拉克一見鍾情,深深墮入情網之中。從此之後,雖然歲月不斷流逝,可是彼特拉克卻一往情深,對勞拉的愛戀之情有增無減。

  1327年,一位名為勞拉的女士在亞維農的Sainte-Claire教堂裡出演 Rime sparse***“離散的旋律”***的身影,激起了他持續很久的創作衝動。後來的那些沿襲他風格的文藝復興詩人把這三六六首詩的合集稱為《Canzoniere》***《歌集》***。她可能就是Laure de Noves, Hugues de Sade***Marquis de Sade的一個祖先***的妻子,或者,她只是理想化的或者假想的人物。她在他詩中的表現相對於大家熟知的遊吟詩人和他們的高貴的戀愛***courtly love***不同。她的出現使他體會到不可言傳的愉悅,但是他不求回報的愛戀使得這不能持久。除了說她看起來很可愛,有一頭金髮和謙虛高貴的氣質外,在彼特拉克的作品中幾乎沒有確定的關於勞拉的資訊。

  勞拉和彼特拉克從來沒有見面。他把他的感情全部傾注到作品中。他的詩是感嘆的,不是勸誘的。他的散文表現出他對男人追逐婦女的蔑視。在一三四八年勞拉離世時,詩人的哀傷和他以前的絕望一樣難以忍受。後來,在《給後人的信》中,詩人寫道:“我年輕時,我曾一直同那無法抵抗的,但是純潔的,我唯一的愛,鬥爭。如果不是她的早逝,我會繼續鬥爭下去,***鬥爭***痛苦,但是對我有益的。鬥爭把那團火熄滅。我常常希望我能說我完全自由於肉體的慾望了,但是我知道,那樣我是在說謊。”

  義大利式十四行詩***Petrarchan Sonnet***一名即來源於他。浪漫作曲家李斯特給他的三首十四行詩***47,104和123***加譜為歌,名為 Tre sonetti del Petrarca***意即“彼特拉克的三首十四行詩”***。後來作曲家把它作為 Années de Pélerinage II - Italie 組曲***《旅遊歲月》第二集“義大利”***共七首鋼琴獨奏曲的其中第四、第五和第六首。

  彼特拉克與世長辭的故事

  1349年,彼特拉克與義大利另一位著名的人文主義者薄伽丘相識。薄伽丘比他小九歲,是他的狂熱崇拜者。兩位志同道合的人一見如故,結下了終生友誼。1351年,彼特拉克毅然辭去教皇祕書的職務,由薄伽丘薦舉,到剛剛成立的佛羅倫薩大學講學。在這裡,這兩位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通力合作,相互幫助。在他們的熱心支援下,一位名叫里昂古奧·彼拉多的希臘人把荷馬史詩全部譯成拉丁文。

  彼特拉克的後半生是在自己的祖國度過的。他行蹤不定,時而出現在這個城市,時而出現在那個城市,常常為各個城邦做些外交方面的事情,希望他們能夠團結起來。

  彼特拉克是處於新舊時代交替時期的人物,因此表現出很大的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他鞭撻教廷的虛偽,但又長期在教廷擔任要職;大膽追求愛情和幸福,但有時又認為這是邪惡;熱愛祖國和人民,但又輕視和脫離群眾;主張人類之愛,但又有濃厚的個人主義色彩。這些都是早期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的特徵。

  1374年7月18日夜幕降臨後,彼特拉克在一個名叫阿克瓦的小村莊與世長辭,享年70歲。當人們來到他的房問時,發現他的頭還埋在維吉爾的手稿中。反動的教會勢力對彼特拉克恨之入骨,將他暴屍示眾,手段卑劣而又殘忍。然而,彼特拉克的歷史功績是永遠也抹煞不了的,在他死後不久,人類文明史上偉大的文藝復興運動蓬勃興起,尊稱他為“文藝復興之父”,就是最好的證明。英國著名詩人拜倫在遊歷義大利時,留下了光輝的詩篇,讚美彼特拉克的“名聲傳遍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