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一語文閱讀理解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初一 語文閱讀理解***一***

  ①這裡要說的是我母親在乘公共汽車時的一些表現,但我首先須交代一下我母親的職業。我母親退休前是一名聲樂教授。她對自己的職業很滿意,甚至可以說是熱愛,因此她一開始有點不知道怎樣面對退休。

  ②我記得退休之後的母親曾經很鄭重地對我說,她的退休最好別告訴我的熟人和同事。我說退休了有什麼不好,至少你不用每天都擠公共汽車,又累又乏又耗時間。母親衝我訕訕一笑,不否認她說過這話,可那神情又分明叫人覺出她對於擠車的某種留戀。

  ③母親的工作和公共汽車關係密切,她一輩子乘公共汽車上下班。公共汽車連線了她的聲樂事業,也使她幾十年間飽受奔波之苦。在中國,我還沒有聽說過在哪個城市乘公共汽車不用擠、不用等、不用趕。我們這座城市也一樣。母親就在常年的盼車、趕車、等車、擠車的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上車經驗。

  ④有時候我和母親一道乘公共汽車,不管人多麼擁擠,她總是能比較靠前地登上車。她上了車,一邊搶佔座位***如果車上有座位的話***一邊告訴我,擠車時一定要溜邊兒,儘可能貼近車身,這樣你就能被堆在車門口的人們順利“擁”上車去。試想,對於一位年過六十的婦女,這是一種多麼危險的行為啊。

  ⑤我的確親眼見過母親擠車時的危險動作:遠遠看見車來了,她定會迎著車頭衝上去。這時車速雖慢但並無停下的意思,母親便會讓過車頭,極近地貼著車身隨車奔跑。當車終於停穩,她即能就近扒住車門一躍而上。她上去了,一邊催促著仍在車下笨手笨腳的我——她替我著急;一邊又有點居高臨下的優越和得意——對於她在上車這件事上的比我機靈。

  ⑥她這種情態讓我在一瞬間覺得,抱怨擠車和對自己能巧妙擠上車去的得意相比,母親是更看重後者的。她這種心態也使我們母女乘公共汽車的時候總彷彿不是母女同道,而是母親率領著我上車。這種率領與被率領的關係使母親在汽車上總是顯得比我忙亂而又主動。

  ⑦近幾年來,我們城市的公共交通狀況逐漸得到了緩解,可母親在乘公共汽車時仍是固執地使用她多年來練就的上車法。她製造的這種驚險每每令我頭暈,我不止一次地提醒她不必這樣,萬一她被車剮倒了呢,萬一她在奔跑中扭傷了腿腳呢?我知道提醒的無用,因為下一次母親照舊。

  ⑧每逢這時我便有意離母親遠遠的,在汽車上我故意不和她站在***或坐在***一起。我遙望著母親,看她在找到一個座位之後是那麼的幸福感十足。我母親也遙望著我,她張張嘴,顯然又要提醒我眼觀六路留神座位,但我那拒絕的表情又讓她生出些許膽怯。我遙望著母親,遙望她面對我時的“膽怯”,忽然覺得母親練就的所有“驚險動作”其實和我的童年、少年時代都有關聯。

  ⑨在我童年、少年的印象裡,母親就總是擁擠在蟻群般密密麻麻的隊伍裡,盼望、等待、追趕……擁擠著別人,也被別人擁擠:年節時買豬肉、雞蛋、粉條、豆腐的隊伍;憑票證買月餅、火柴、洗衣粉的隊伍;定量食油和定量富強粉的隊伍;火車票、長途汽車票的隊伍……

  ⑩每一樣物品在那個年代都是極其珍貴的,每一支隊伍都可能因那些珍貴物品的突然售完而宣告解散。母親這一代人就在這樣的隊伍裡和這樣的等待裡練就著常人不解的“本領”而且欲罷不能。我漸漸開始理解我母親不再領受擠車之苦而形成的那種失落心境,我知道等待公共汽車、擠上公共汽車其實早已是她聲樂教學事業中的一部分。她看重這個把家和事業連線在一起的環節,並由此樂意讓她的孩子領受她在車上給予的“庇護”。那似乎成了她的一項“專利”,就像在從前的歲月裡,她曾為她的孩子、她的家,無數次地排在長長的隊伍裡,擁擠在嘈雜的人群裡等待各種食品、日用品一樣。

  不久之後,母親同時受聘於兩所大學繼續教授聲樂。她顯得很興奮,因為她又可以和學生們在一起了,又可以敲著琴鍵對她的學生髮脾氣了,她也可以繼續她的擠車運動了。我不想再指責母親自造的這種驚險,我知道有句老話叫作“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幸福,對於母親來說,一定程度上源自對於擠公共汽車的“愛好”。

  ***選自2013年12期《雜文選刊·下半月》,有改動***

  1.選文第②段中加著重號的“訕訕”一詞的含義是什麼?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母親的“上車經驗”。

  3.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詞句的表達效果。

  在我童年、少年的印象裡,母親就總是擁擠在蟻群般密密麻麻的隊伍裡,盼望、等待、追趕……

  4.選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5.選文結尾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初一 語文閱讀理解答案:

  1.母親因“我”的反駁無言以對,從而感到害羞***或不好意思***。

  2.看見車來了,會迎著車頭衝上去,讓過車頭,極近地貼著車身隨車奔跑。車停穩,她即能就近扒住車門一躍而上。

  3.運用比喻,把“隊伍”比作“蟻群”,生動具體地刻畫出隊伍中人數多、人員密,反映出那個年代物質的極度睏乏。

  4.愛家、愛聲樂教學事業、被社會磨練得吃苦耐勞、精明能幹的人。

  5.內容上點明文章主題,結構上照應題目。

  初一 語文閱讀理解***二***

  林老師:

  請原諒一個家庭主婦給您寫這封信。

  寫信是因為三天前,我初次發現小兒振亞帶回的飯盒中有一塊蘿蔔乾,當時我以為那是午飯時同學們互嘗菜味所交換來的。可當第二天飯盒中的殘羹又是蘿蔔乾時,我不免生疑。第三天,就是昨天早上,我裝進飯盒裡的有一塊炸排骨。但下午振亞帶回的飯盒中,依然是蘿蔔乾。

  我想這是有人在幹著偷天換日的勾當。林老師,您或許知道,我的丈夫靠微薄的薪水養活一家人,因此在每天給他們父子倆的飯盒裡,無論裝入的是一塊排骨或者一隻雞腿,我都會想到它來之不易。我求您多費心,查明是哪個孩子乾的。為了您調查方便,我想告訴您,今天早上我在飯盒裡裝進了一個大肉丸。您可以看看,到底是哪個孩子在吃這個大肉丸?

  敬祝教安

  朱××上

  朱太太:

  當您的信送進來時,孩子們正吃著午飯。現在我以無比輕鬆的心情寫信給您,我捉到那“賊”了。

  三天前吃午飯時,劉毅軍站起來說:“老師,有人拿錯了我的飯盒。”我抬頭望去,那個飯盒裡是一隻紅燒雞腿,確實不會是劉毅軍的。我便對同學們說:“誰拿錯了飯盒?”沒有人來認。我只好叫劉毅軍吃了再說。毅軍津津有味地吃著雞腿。他沒有父親,靠寡母替人縫補度日。如果不是有人拿錯了,他哪裡能有雞腿吃呀!

  可是第二天,當劉毅軍開啟飯盒,又驚奇地喊著有人拿錯了。今天的是一塊炸排骨。我問毅軍自己帶的是什麼菜,他很難為情地說:“只有一些蘿蔔乾!”還是無人認領。我也納悶起來,劉毅軍也以想不通的樣子吃下了這頓排骨飯。今天,當我們正為那個大肉丸驚疑時,您的信來了。

  我讀完您的信,良久不能自已。我順著飯廳巡視一番。走到那個圓圓小臉蛋兒的孩子面前,這孩子抬頭看見了我,有點做“賊”心虛。我在他耳旁悄聲問道:“蘿蔔乾的滋味怎麼樣?”他先是一驚,隨後回答我:“很甜,老師!”

  很甜!我回味著他這句話,抿嘴笑著走出飯廳,可是身後響起了跑步聲。“林老師!”他跑到我面前,“老師不要講出去吧,劉毅軍天天吃白飯配蘿蔔乾,所以……”您現在已明瞭了吧。您要我調查的那個“偷天換日”的孩子,正是令郎朱振亞自己!

  我答應了振亞的請求,心情卻無法平靜。

  我想,雖在如此紛亂醜惡的人間,善良的本性卻並未從我們的後代身上失去,這是多麼令人喜悅的事情。

  當您看完了這封信,您會原諒“偷天換日”的孩子嗎?我倒要為我的學生向您求情了!

  林××上

  ***選自2013年第16期《讀者》***

  1.選文中加著重號的“偷天換日”具體指什麼?

  2.選文中加橫線的句子中的“賊”加引號有什麼作用?

  3.簡析選文中加波浪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4.朱太太讀到林老師回信後會怎樣想?請以朱太太的口吻描繪一下。

  5.研讀加雙橫線的語段,說說該段在語言表達方式上與前文有何不同。

  初一 語文閱讀理解答案:

  1.把炸排骨等美食換為蘿蔔乾。

  2.“賊”在此處是特殊含義,屬於貶詞褒用,指富有愛心的更換飯盒的人。

  3.“驚”字刻畫出他被發現時吃驚的神態,“很甜,老師!”簡單的語言映襯出人物默默助人的美好的心靈。

  4.示例:真沒想到,偷天換日的竟然是兒子振亞。他小小的年紀居然懂得了默默幫助比自己更苦的同學,我真為兒子的舉動自豪啊!

  5.前面為記敘描寫,該段為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