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學試題及答案

  法理學是以整個法律現象的共同發展規律和共同性問題為研究物件的學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法理學的考試試題以及相關的試題答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法理學試題及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公法:

  【答案】公法是在民法法系中和私法相對的一種法的分類.古羅馬法學家將公法定義為有關國家利益的法律;現代法學一般認為凡是涉及到公共權利,公共關係,公共利益和上下服從關係,管理關係,強制關係的法就是公法.包括行政法,刑法和組織法等.

  2.法系:

  【答案】法系的含義和劃分標準並沒有完全一致的共識.一般認為,法系是根據若干國家和地區基於歷史傳統原因和由此表現出的不同的外部特徵對法律進行的一種分類;凡是具有共同歷史傳統和相似外部特徵的法就構成一個法系,法系是某些國家和地區的法的總稱.西方社會最主要存在兩大法系,即大陸法系***民法法系*** 和英美法系***普通法法系***.

  二、判斷題

  1.原始社會的習慣就是習慣法。

  【答案】錯誤。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本題主要考察古代法律的產生形態;重點區別原始社會習慣和習慣法的關係;

  【考點分析】法律的產生是一個長期漸進的由習慣到習慣法再到成文法的漫長過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法經歷了從個別調整到一般調整的過程.社會關係的調整總是從個別調整再發展到一般調整.個別調整數量的增多,就需要形成一個一般的行為規則,以便對社會關係進行調整.另一方面,法又經歷了從自發調整到自覺調整的過程.習慣法是國家有關機關認可的並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習慣,屬於法律的正式淵源,它和習慣相比已經有了質的變化.因此說原始社會的習慣並不就是習慣法。故本題選錯。

  2.非規範性法律檔案也具有法律效力。

  【答案】正確。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非規範性法律檔案的效力

  【考點分析】國家機關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檔案,可以分為規範性法律檔案和非規範性法律檔案;前者針對一般的情況、一般的主體釋出,可以反覆適用,屬於法的範圍。後者針對特定情況,特定主體釋出,並且一次性適用。規範性法律檔案的實質就是法的載體,法的具體的表現形式。在當代中國法的正式淵源中提及的檔案,例如:憲法.民法和行政法等都是規範性法律檔案,其目的就是體現法的權利義務的內容。而非規範法律檔案主要指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節書、逮捕證等。雖然具有法律效力,但不屬於正式的法的範圍,它只是法的適用等結果,沒有普遍的約束力,但其針對特定主體、事件或場合具有具體的法律效力.

  3.法律效力的一般原則是不溯及既往。

  【答案】正確。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法律的溯及力

  【考點分析】法律的溯及力又稱法的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的法律頒佈後,對其生效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如果適用,則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則不具有溯及力。法律是否具有溯及力,一般由具體的歷史條件決定並由法律本身明確規定,在不同的國家或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處理原則.在當代中國,一般情況下,我國法律堅持“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則,這一原則也是各法治國家通行的法律原則。但是,“法律不溯及既往”並非是一項絕對化的原則,現代國家立法規範,尤其在刑法中,各國採用的通例是“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溯及既往,不能適用它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應以舊法為準;但新法不認為犯罪或罪輕的,可以適用新法,即新法此時具有溯及力.我國現行刑法就是採用“從舊兼從輕”的原則。

  4.侵犯****的法是惡法。

  【答案】正確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保護以及善法與惡法的觀念

  【考點分析】****是人之為人所應當享有的的權利,人之為人是一種道德判斷,****本質上就是一種道德權利.****為國家實定法提供一種基礎的應然的判斷依據,違背****的國家法是惡法,自然法學派一貫主張"惡法非法".

  5.司法人員首要的倫理規範是忠誠於法律,只服從於法律。

  【答案】正確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司法活動的職業倫理

  【考點分析】司法的過程就是司法權的運用過程,司法人員在行使司法權的過程中應當嚴格恪守司法職業倫理規範和倫理原則.忠誠於法律,只服從法律,這是司法活動的首要職業倫理規範。具體表現在:***1***司法權一項獨立性權力,在其之上的只有法律;***2***司法權只服從法的引導,而不接受任何命令;***3***對司法權只能實行監督制約而不能實行領導;***4***司法權只服從理性,而不服從任何權勢和情感的壓迫。

  三、簡答題

  試從法的形式特徵論述法的主要特點。

  [答案要點]法的形式特徵是法律本質的外化,是法律區別於其他事物和現象的徵象和標誌所在。法的特徵是法律固有的、確定的東西,人們不能主觀臆想,只能科學地予以認識和分析。法的基本特徵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調整行為關係的規範;

  法律通過對行為的作用來調整社會關係,法律是針對行為而設立的,它首先對行為起調控作用。對於法律來說,不通過行為調控就無法調整和控制社會關係。這是法律區別於其他社會規範的重要特徵之一。例如:道德規範主要是通過思想和社會輿論控制來調整社會關係,政治規範則是通過組織控制來完成社會調整。

  由國家專門機關制定或認可;

  法律出自於國家,具有國家性。法律在全國範圍的實施,要求以國家名義來制定和頒佈。制定和認可是法律創制的兩種基本方式:制定是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通過一定的程式產生新規範的活動;認可是國家對既存的行為規範予以確認和承認,賦予法律效力。

  以權利義務雙向規定為調整機制;

  法律的構成要素以法律規則為主,法律規則的內容是對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的規定。法律規則中的行為模式以授權、禁止和命令的形式規定了權利和義務,法律規則中的法律後果是對權利義務的再分配。

  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法律的實施由國家強制力為保證。國家強制力是指國家的軍隊、警察、法庭和監獄等有組織的國家暴力。儘管其他社會規範也有強制力,但是其他社會規範的強制力不具有國家強制的效能。

  這種形式特徵導致法律具有如下優點:

  1.法律具有規範性;法律具有概括性,它是一般的、概括的規範,不針對具體的人和事,可以被反覆適用;法律具有效率性,作用是高效率的。法律的規範性決定了它的效率性。法律通過規範性調整,可以對一切同類主體和同類行為起作用,每個人只需根據法律而行為,不必事先經過任何人的批准,因此是高效率的。

  2.法律具有普遍性。法律是國家制定和認可的,在一國全部地域範圍內對一切人和組織發生效力。法律的普遍性的程度不是一致的而是有差異的。

  3.法律具有利導性。法律通過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來分配利益,影響人們的動機和行為,進而影響社會關係。法律的利導性取決於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是雙向的。權利和義務互為範圍和界限。權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導向和激勵機制作用於人的行為;義務則以其特有的約束機制和強制機制作用於人的行為。

  4.法律具有強制性。法律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國家的強制力決定了法的強制性,強制性是強制的反映。

  5.法律具有程式性。法律的強制實施都是通過法定時間和法定空間上的步驟和方法而得以實現的,都是由專門的機關依照法定的程式進行的。法律是強調程式、規定程式和實行程式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