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法學專業畢業論文

  眾所周知,法律是人民安全的保障,是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規範。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下載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淺析我國老年福利制度的完善

  論文摘要 本文作者從西方几種典型老年福利制度出發,思考我國關於建立老年人福利制度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所面臨的挑戰,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對老年人的福利需求與發展條件加以分析,並給出了相關的具體對策與建議。

  論文關鍵詞 老年福利制度 物質保障 社會服務工作

  一、西方國家幾種典型的老年福利制度概況

  目前世界大多數學者一致認為,福利應該有國家包攬向多元化轉化。這也就是福利多元主義觀,倡導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新型社會福利主導思想,旨在營造一種與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相一致的、公平合理的、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福利制度,強調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社會福利制度或計劃,以社群為立足點和出發點,發動和鼓勵所有社會成員積極參與,挖掘自身潛力,實現人生價值,追求生活質量。雖然世界福利事業都受到福利多元主義的影響,但因為不同國家的社會經濟、文化、環境和政治狀況不盡相同,於此同時,西方各國的社會福利思路也存在差異,因此各國老年福利制度也各具特色。

  一英國——終身型老年福利模式

  英國推行社會福利政策是一種終身制的,也就是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均享有政法的福利。在英國,一方面,英國的老年人普遍認為子女應當主要負責自己的生活,父母不應當成為子女生活的拖累,各有各的生活,因此,老年人與子女共同生活的同住率很低;另一方面,老年人享受公費醫療,並有專為老年人設定的老年人醫院;於此同時,英國醫療機構與社群結合,配置老年人健康文員,按照醫師的建議的指導定期到老人家中探視,提供醫療康復等方面的建議。

  二美國——國家社會型老年福利模式

  1944年美國成為老年型國家,老齡化發展速度比法國和瑞典快,而且根據相關的統計表明,美國的老年人有220萬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在美國,由政府興建了大批的老年人福利機構,對老年人提供衣、食住等全方面的服務,在美股的福利機構運作中,慈善機構和非營利機構佔據了很大的份額,這些機構不僅負責資金的籌集而且還負責養老機構的運作和管理。而且有很多的非營利機構和慈善機構以及其社會自願者組織會通過上門服務等方式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二、我國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目前,我國老年福利制度體系的幾乎都存在尚待完善之處。在老年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方面,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剛剛推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尚未上實現全覆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支付標準還都比較低,農村五保戶供養制度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因此,完善我國老年福利制度的第一部應該是完善我國老年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程序,提高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制度標準,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制度。

  三、我國老年福利制度建設的突出成就

  一老年福利水平不斷改善

  近年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國家對老年人福利事業的投入不斷加大,我國健全了相關的保險制度,包括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廉租房制度等惠民制度與工程,保障金額不斷提高,保障層次不斷提升,這大大改善了老年人的生存狀況,總體上實現了“老有所住、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年人的福利水平等到了極大的完善。

  二老年福利制度內容在不斷完善

  2011年,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第十八條新增內容,“贍養人與老人分局的,應該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首次將老年人的精神贍養問題提升到法律層面,這在中國的社會保障史上也是是一次歷史性突破。這也表明了,我國老年人福利制度不僅僅在物質層面,國籍更加重視精神層面對老年的人關照,這更利於對老年人權益的保障.

  三老年福利制度進一步落實到實處

  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資料,2008年我國共有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38593個,是1978年的4.5倍,床位146.8萬張,比1978年22.6萬張增長549.6%;收養110.9萬人,比1978年16.3萬人增長580.4%。各地針對老年人口日益突出的問題,除了大力發展機構養老外,還紛紛為老年人開展以居家為基礎、社群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的養老服務,使社會福利從單純的院內走向社會大眾,拓寬了社會化的路徑,同時也保證了老年福利制度的可執行性與可持續性。

  總體來說,無論是從福利的受益者——老年人的角度來看,還是從福利制度的內容來看,亦或是福利制度的可執行性來看,國家的老年福利事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四、老年人的福利需求與發展條件分析

  一老年人有尋求家庭以外幫助的需要

  我國實現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單純依靠家庭養老已經不適合當今的人口老齡化形勢發展需要。據推算我國約有3250萬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長期護理,目前5%的老年人有入住養老機構的願望,且將逐步增加因此,老年人有對社群幫助的需要,有對居家養老的需要,也有對養老機構的需要。

  首先從經濟發展水平上來看,我國應當具備了滿足老年人尋求家庭以外幫助需要的要求,我國目前經濟總量已躋身世界前列,2012年gdp達到401202億元。據統計,201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765億。如果按照預計5%的老年人有意願入住養老機構,且政府給予每人每年600元補貼的標準,那麼預計補貼53.3億元,約佔gdp的0.01325%。可見,按照目前的國力,將gdp一部分用於安老工程並不困難,對於社群養老服務和機構養老加以經濟上的扶持,並不需要巨大的社會成本。其次我國傳統文化支援老看,“敬老養老”、“共扶共助”是中華民族傳美德,不僅國家、社會,而且有很多人都隨意通過自己的力量成立一些社會性的扶助機構。因此,在未來,廣泛開展社群服務,多渠道扶持養老機構是必要且可行的。

  二老年人有尋求較高標準物質保障的需要

  當前我國的社會福利提供“廣覆蓋、提標準”的原則,僅僅能維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停留在“老有所養”的初級層面,不能滿足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因此提高老年人的福利水平是未來老年福利的發展趨勢,也應當成為我國福利制度的發展方向。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從我國層面要改變老年福利提供的觀念,要轉變原有的“高覆蓋低標準”的理念,要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不斷髮展的老年福利體系;另一方面,要通過多種方式尋求老年福利制度的資金支援體系,通過社會共同的力量來共同建設更加完善的老年福利體系。

  三老年人有積極參與社會的需要

  當前老年人普遍願意參加與社會,尋求自身發展。我國全國性老年群眾組織已經達到30多個,基層老年群眾組織42萬多個。此外,我國基層老年人協會已達79.21萬個。老年大學的報名人數也逐年增長,“十一五”期間,老年大學學員數量將超過1000萬人。體現出老年人“老驥伏櫪在千里”的雄心與期望。老年人蔘與社會活動既是人力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又能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對於老年人的身心發展有很大幫助,要通過政府、社會和公共組織共同努力滿足老年人自我實現的需求,積極開辦老年大學、發展老年群眾組織等福利服務機構,顯得比以往任何時期都必要。

  五、我國老年人福利制度模式

  針對當前我國老年人福會福利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借鑑國外老年人社會福利制度的,在我國國情和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重構我國老年人社會福利制度模式的建議。

  一政府與市場共建型老年福利模式

  借鑑法國和瑞典的老年福利模式。實行政府與市場共建的老年福利模式,政府在政府投入的基礎上,調動經濟資源興辦老年人社會福利事業。豐富用於投入老年福利的資金。老年的經濟福利和服務福利都有了切實保障。我國近些年來,有一些地區已經開始了這種模式的實踐,如上海市民政局舉辦的淞江社會福利院,廣州番禺頤養院,浙江的浦江養老院等。

  二社群核心型老年福利模式

  我國的社群老年服務採取的是一種民辦公助的模式,過分強調了社會部門、社會關係和市場力量的作用,淡化政府的責任。政府在社群服務中只負責提供部分建設資金和獎勵資金,沒有常規性預算。為了實現“老有所養”,使每一個老人都得到最好的社群照顧,我國應該適當加大對社群老年服務的資金投入,併為提供服務的機構給予稅收上的優惠,同時提供一些硬體設施的建設資金和地皮等,讓社群老年服務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良好的發展。

  三家庭中心型老年福利模式

  這種模式應當在我國西部等經濟最不發達的地區提倡,由於這些地區政府的經費省少,老年人舉辦福利事業的能力相當有限。但是這些地區的老年人的更需要得到照料和關心老年人的觀念也比較保守,多希望與子女共同生活。綜合這些方面的特點,比較適合參考注重家庭的日本老年福利模式。大力弘揚中國敬老愛老傳統美德,發揮家庭照顧老年人的功能,注意引導老年人與年輕人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使老年人在家庭裡能夠得到子女的照顧。同時社群和老年服務機構為家庭提供適當的支援,比如提供託老服務、為家庭提供護理老年人的家政服務員、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照顧等。

  六、具體的對策建議

  一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合作、合理分工的格局

  構建政府引導,市場機制適當引入,非營利組織做補充的機制。具體來說,政府制定系統、健全的法律法規,為整體老年福利制度的運作提供健全的法律環境。鼓勵老年福利領域興辦私營機構,分層次為不同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服務,在競爭的壓力下,提高老年福利服務質量。政府在此過程中負責監督、維護老年福利市場秩序。同時,大力扶植非營利組織加入其中,每年以一定標準為其進行補貼或免稅,並隨時監督,定期檢查,完善形成“公助民辦”的福利格局。此外,還應該採取措施鼓勵社會捐助、慈善事業的發展,引入多元化投資機制,解決老年群體需求。

  二加快培養老年人社會服務工作專業人才步伐

  為了提高社群對老年人的服務水平,我國必須儘快建立專業的社工人才隊伍。一方面要儘快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體系、評價體系和完善的使用機制、有效的激勵機制;另一方面,對已確定的社會工作崗位,應研究其職業標準、資格標準及繼續教育標準,擴充套件其工作內容,明確其職權和責任,提高職業化水平。此外,對原有的非專業社群工作人員要進行培訓,確保所有的社群老年服務提供者掌握必要的老人病學知識和專業的社工知識。

  三以老年人需求為依據,因地制宜,促進老年福利的提高

  任何一項制度都受本國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影響,適合他國的措施不一定適合我國,適合一省的證詞不一定適合他省。因此制定老年福利政策應該隨時掌握老年人的動態,以老年人需求為根基。要建立老年人資訊管理資料庫,實行省級統籌管理,為可實現全國統籌管理。逐步建成一批專業的團隊,由心理學、醫學、社會學、社會保障學等在內的專業人員所組成,根據老年人的不同家庭的條件、不同機體情況等情況設計最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方案,從實現最基層的機體保障,逐步發展到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保障,促進老年福利的最大化。

  >>>下頁帶來更多的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