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擺正學習心態的方法

  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很是擔憂,他們認為孩子的學習心態不端正。可是孩子的學習心態有一部分原因是家長造成的,那麼家長應該如何讓孩子擺正心態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只有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人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那些好學生都是特別的優秀的。其實對於那些所謂的尖子生來說,他們因為自己熱愛學習,學習的能力比較強,並且開始習慣了被別人所欣賞。所以他們會比較驕傲一些,希望自己可以進步很多,這樣一旦成績沒有進步的時候,他們的心裡會感覺更加的受挫敗,並且會覺得很迷惑。

  尤其到了初三,大家都在為迎接中考而努力,一些原來並不起眼的同學可能成為新的對手,甚至一些有後勁、有提升空間的同學一躍成為尖子,同學間的競爭更 加激烈,會給好學生帶來更大的壓力,他們總是擔心自己會因為一時失誤而落後。諸如此類的問題是讓好學生陷入糾結、患得患失的重要原因;還有一些孩子為了保 住自己的“第一”寶座,很少與其他同學溝通,成績好但同學關係緊張,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強烈的孤獨感,無法融入班集體,既不利於大家交換資訊以及溝通學習經 驗,又可能變得性情怪僻,影響心理健康。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處理。

  ***1***讓孩子減少優越感

  告訴孩子還有很多更加優秀的學生,現在的好成績是相對於本校本年級本班來說的,同伴中有很多人一樣具備實力抑或還有深藏不露的;如果擴大到全區、全 市,你的優越感就會大打折扣。何況,學習好、成績高,只代表考試比別人強,並不表明各方面都好。所以,要多和同學交流,多學習別人的優點和長處,才能更好 地進步。

  還有一點很重要,父母不要總拿孩子的成績、排名來炫耀。

  ***2***不斷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對於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孩子,父母要做到“不關心”成績,即考試後不主動問成績,看到成績單不必表現出很開心的樣子,也不必有什麼特別的表揚、獎勵……減弱對於成 績的關注度。一旦哪次孩子有些失誤、失常,反倒應該多關注,但這個關注不是去批評、責備,而是幫孩子找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並要順勢告訴孩子不能永遠一帆 風順、保持不敗,偶然的失敗與挫折算不了什麼,只要從中總結經驗就是了,大可不必沮喪、焦慮、煩惱。

  ***3***不給優秀生無謂的壓力。

  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心態才是在考試之中取得省級的基礎,對於那些優秀學生來說更加很重要。這種學生不需要家長一直去催促的學習,要適當的進行減少壓力。不要只是盯著孩子的成績,也不要一直因為一兩次的成績不好覺得很焦躁,對於他們選擇學校的時候,家長也要保持平常心,遵從孩子的意願,選擇適合孩子的學校,以免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困擾和壓力。

  二

  在入學適應的問題上,其實,大部分家長不是全方位地注意,而只是關注孩子吃的好不好,睡的好不好。甚至有些家長會把注意力放在挑學校的毛病,給學校提建議上。就學習方面,家長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績,比以前更加優秀,而沒有注重孩子學習心態問題。實際上,生活的適應很重要,學習心態問題更重要。如果生活不適應,過段時間總會適應的,不能適應的是那些身體狀況不佳的孩子,這是極個別的情況。而如果學習心態調整不好,很可能會影響孩子整個階段的學習及生活,甚至會影響更遠。

  各方面適應比較快的孩子,很快就進入了正常的學習狀態,能夠專心於學,課前積極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後認真做作業,無論從心理上還是從行動上,都跟上了新生活的步伐。這樣的孩子,很可能就會出現第一種情況,成績非常突出。因為在大部分同學還沉靜在對家的思念,對舊環境的思念甚至是對新環境的抱怨的時候,他們早就在專心學習。

  而那些適應比較慢的孩子,自理能力不強的孩子,獨立性不強的孩子,依賴性過強的孩子,玩心還沒有收回來的孩子,無論從心理上還是行動上,都跟不上新生活的步伐,勢必造成短期內學習成績的下降。還有一些孩子,升入初中了,還停留在小學階段的學習狀態上。聽課得有人監督,作業得有人陪著、有人盯著、有人檢查……。有的孩子,升入高中了,仍然不能獨立思考,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不能很好處理各學科之間的關係,這樣的結果也不會考出好的成績。

  那些適應不了集體生活,不會處理同學和老師關係的孩子,學習上也會受到影響。

  總之,各方面適應快的孩子,儘早步入了新的學習狀態的孩子,第一次的考試,肯定成績領先。而不管哪一方面適應不良的孩子,都會影響到學習成績。

  解決對策:

  家長要仔細分析孩子的情況,如果是屬於適應不良的原因而使成績下降的,就要重新看我前邊的兩封信,儘快調整父母和孩子的思想和心態。但不要太焦慮,要相信孩子的實力,尤其是那些比較好的學校,如果孩子沒有實力是考不進去的。等基本適應後,孩子的成績會逐漸回升的。

  三

  首先我們說,家長對待孩子的學習態度,一般來說就是孩子的學習態度,孩子越小越是這樣。目前的家長對待孩子的學習態度,我認為有以下五種:

  一種是接受了快樂學習思想的家長,在孩子幼兒園小學的階段,他們認為孩子就應該玩。從來不管孩子的學習,不講方法,不培養習慣,任由孩子的性子玩。同時他們總在抱怨國家的教育體制、抱怨學校的管理、抱怨社會風氣不良等等。殊不知,他們的這種思想嚴重影響了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等孩子上了初中以後,發現孩子學習成績差,家長著急了。又想急於讓孩子有個好的成績,但他們忘了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學習態度的調整需要一個過程。

  第二種是,特別注重孩子的學習,但不會引導,只看孩子的學習時間,不管孩子的學習方法和效率,盯著孩子,陪著孩子,看著孩子,幫著孩子等,這樣的結果是,孩子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更談不到學習方法。因為他們從來都是為家長而學,對學習自然也沒有什麼興趣。一旦到了住宿制的學校,離開了家長,成績很快就會下滑。

  第三種家長是那種既管又不管的家長,看似他們對孩子很放鬆,但原則的問題他們一定會管,比方說孩子要按時完成作業,服從學校和老師的管理,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工作。注重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的培養,在家有一定的決策權,非原則性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這樣的孩子,小學時候學習成績可能不是很突出,但一旦當他懂事以後,成績會直線上升。

  第四種家長是那種愛學習,懂教育的家長,他們能夠給孩子很好的引導,能夠培養孩子的學習好習慣,能夠跟孩子一起研究如何學習最有效,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學習方法的重要性。這樣的孩子,多數也是喜歡讀書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聰明,他們的學習也越來越輕鬆,自信心也就越來越強。這樣的孩子,不會只盯著自己的成績和排名,可以說他們有一種勝不驕敗不餒的氣度。

  第五種家長是那種對孩子成績永遠不滿足的家長。孩子考班上第二,他告訴孩子,查詢不足,繼續努力,爭取把第一名超過去。可等孩子拿了班級第一以後,他又會要求孩子去爭取年級第一。這樣的孩子就會成為成績和分數的奴隸,他們學得很苦很累。這種要求,一開始是家長的,慢慢變成孩子的。或者說,孩子為了滿足家長的需要而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一開始,考試達不到要求時,孩子挨家長批評。漸漸,孩子為了逃避家長的批評,而當成績不好時,他先批評自己,對自己不滿意。漸漸地,只要他們通過努力,還是達不到家長或自己的要求時,一開始,這種自責、內疚是一種心態,漸漸就成為心理問題。他們是那種成績很好,卻總是很累很不開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