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孩子的學習是中國父母最關心的事,但是往往事與願違,生活中愛學習的孩子不多,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家長該怎樣做?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方法,僅供參考。

  

  孩子塗鴉是最早的最原始的學習圖線。兩歲時,怎麼樣讓孩子愛上學習呢?當孩子塗鴉的時候,媽媽對孩子說:“兒子,給你漂亮的紙,你畫吧!想在牆上畫,買塊畫板給你。”媽媽給孩子買來白板,這些白板孩子看著更精緻,更歡喜!這樣孩子就不在牆上畫了。只要給孩子提供條件,孩子的天性就得以很好的發揮。

  我們常說,孩子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你拿著筆在上面畫上紅色,它就會是紅色,畫上黑色就會是黑色。因此,我們應該順應孩子的天性讓他去走。

  對於孩子來說,媽媽就是整個世界。能夠保證你的孩子長期愛學習,是因為你這個媽媽做得好,有本事,能玩住孩子,能維護孩子的天性,沒有摧毀孩子的學習天性。你就是好媽媽。

  實際上,按照這個規律走的話,每個家長肯定能夠把孩子這種天生的能力張揚出來,你的孩子幾乎是一直愛學習的,甚至學習興趣越來越濃。

  要想讓孩子愛學習、注意力集中、不多動,家長們要做的就是保持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得到了保持,他就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個家庭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想讓孩子學習好,愛上學習。有的爸爸媽媽只是一味的埋怨孩子不願意學習,對孩子看電視或者玩的時候總是呵斥:“你又不學習了?你就是不愛學習,去,讀書去!”於是,孩子就坐在書桌旁假裝自己在學習,然後腦子漫無目的地在漫遊,總是在欺騙爸爸媽媽自己在看書。但是等長大以後,他就撕破了嘴臉,就以一種厭學的壞孩子的姿態出現在父母面前。因此他的學習始終提不上去,

  還有另一種父母,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也是希望孩子學習好,愛學習。但是在他們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總是採用積極鼓勵的方式,“兒子,馬上要上初中了,上初中課程就多了,爸爸媽媽希望你從第一節課開始就認真聽講,一定要做到上課聽懂,作業能夠順利做完!課前要預習!你只要做到了這三關,你初中的學習就不會落下來!”。

  爸爸也對孩子說:“兒子,爸爸跟你說,如果初中的時候,特別是前半學期的功課落下來了,那中學的六年就是災難!”明明說:“為什麼呢?”“因為你的公式記不住,你做後面的題用到這個公式的時候你就卡殼了,就好比從我們家往北京走,如果中間的路都毀了,那你怎麼可能走到北京呢?只有條條路都暢通,我們才可以到達北京。”

  孩子明白之後,就會牢記了爸爸媽媽對自己說的經驗:提前預習,上課的時候儘量聽懂,聽不懂的時候會勇敢地舉手發言,提問。做作業稍有不會的,就想辦法去問老師,怎麼可能學習不好呢?這樣的孩子學習的勁頭越來越大,他從學習中得到無限的成就感。他愛學習,喜歡學習,在通往學習成功的路途中,他解決了一個問題,面對下一個問題的時候總是充滿鬥志,充滿激情!

  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方法

  1幫助孩子學習認識自己

  孩子先要認識自我,感受到主觀性的自我,繼而認識到客觀性的自我,進而明白自我發展的獨特性,察覺出自我及他人都有其獨特的發展。

  當孩子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父母參與其中,對孩子的一切都感興趣,通過與他們互動,共同分享,幫助他們認識自己。

  將你對孩子的感受說出來,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思想和行為。

  如跟孩子說:“我看到你快樂地遊戲。”“你拿著玩具走近我,讓我陪你玩。”這些描述孩子感受、思想和行為的句子能增強孩子的自我認識。

  父母將孩子的正面能力、優點和各種潛能向孩子作反映,就會促進孩子的正向發展,建立孩子的自尊。孩子有了自信,更有動力實現自我,發展自己的潛能。積極自信的孩子必定有興趣學習。

  2幫助孩子學習認識他人

  孩子學習認識他人,必先從認識父母開始。孩子通過與父母互動和溝通,認識父母的性格和情緒。孩子從父母之間以及與自己相處的情形,認識人際關係是怎麼樣的和該怎樣待人接物。

  3幫助孩子做好感覺統合

  現在的父母過早注重孩子學習學科上的知識,而較易忽略孩子對自己和其他人的學習,忽略孩子的身體感官動覺發展。

  其實孩子要有正常的感覺統合,才會有興趣和能力去學習其他事物。

  孩子從胎兒期開始,就對自己的一切感覺作出反應,而產生不同的活動。擁有正常的感覺統合,才能依循規劃,發展自尊心、動作技巧與更高層次的認知功能。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先要在幼兒期提供運動機會,讓他們多做感覺運動練習,發展感覺統合能力。

  4與孩子建立正向的親子關係

  孩子的整個身心發展基於與父母的親密依戀關係。對於父母無條件的愛、欣賞和肯定,他們會感到很快樂,對自己會有很正面的看法。這樣的孩子才會有動力去探索、去學習,去了解周圍的事物。

  5提升孩子的好奇心

  父母鼓勵孩子探索及發掘,讓他對自身及環境有著強烈的興趣和好奇,父母對孩子的探索行為表現興奮,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援,有更大動力探索和學習,想更多地認識各種事物。

  在幼兒期,不要只訓練孩子的抽象思維,如認字、算數。在幼兒期,孩子需要通過經歷來學習,從日常生活事物著手,為什麼洗澡棉未吸水時會浮?吸了水會沉?

  只要在安全情況下,不要阻止孩子的探索行為,那麼他便有興趣去學習新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