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學習規律的複習策略

 我們每個人都有記憶力,正如我們每個人都有大腦一樣,只要大腦是健康的,作為大腦功能的記憶也是正常的。記憶力的好壞不是天生的,它主要取決於後天的主觀努力和科學的訓練,勤用、巧用可以擁有非凡的記憶力。心理學家說:”記住的關鍵,在於要有’我能記住’這種自信心。”自信心是增強記憶力的內在動力,科學家們估計,人們儘管勤奮學習和辛苦工作,一生也用不到大腦功能的10%,90%以上的腦功能潛力未能發揮作用,可以說人的記憶容量是無限的,缺乏信心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每位同學都應相信自己的記憶力,在背誦課文之前,在心裡對自己說:”我有非凡的記憶力,我能記住。”從內心深處相信自己一定會記住,積極的心理暗示,必將導致積極的行動,這是集中注意和取得記憶成功的必要條件。如果自己認為自己的記性不好,就會因為自己抑制自己的大腦活動而降低記憶效率。請記住馬爾茲的名言:”你想你是什麼,你就是什麼;你想你能做什麼,你就能做什麼。”下決心想記,就能增強記憶力。美國記憶術專家威廉哈姆·韓森說:”這世上沒有所謂記性差的人,大家都有很好的記憶力,只是沒有發揮出來而已。那些自己認為記憶力差的人,只要學習了記憶術的訣竅,就能擁有高超的記憶力。”如果你現在的記憶效果不理想,請反省一下,是否方法不對。

  今天來說一下如何根據學習的規律,合理安排考前複習:

  1.分散複習比集中複習效果好

  對同一部分內容連續不斷地進行復習,叫集中複習;間隔一段時間再進行這部分內容的複習,叫分散複習。集中複習比較單調,類似的或相同的刺激千篇一律地多次作用於大腦,容易引起大腦皮層的疲勞。分散複習,可以使大腦神經細胞得到交替休息,從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節省複習時間。特別是複習時間完全由自己安排以後,每天覆習某一科目的時間不要過多、過長,應同時兼顧其他科目。但是,一天內也不可複習過多科目,如果每天五六科輪流複習,精力分散,容易”水過鴨背”,複習得不深透;科目太少,又容易出現大腦抑制反射,不利於記憶。一般每天覆習三科左右較合適。

  2.要及時重複

  根據記憶規律,遺忘有先快後慢的特點。需要記憶的學科或知識內容,第一、二次複習間隔時間不要超過2天,第一天覆習的主體內容一定要在第二天重複,時間可多用些,以後可隔3天、6天、20天再相應地複習記憶幾次,時間可相對少些,即可形成長時記憶。也就是說,對於同一內容的複習,分散複習的間隔時間開始應該短些,以後可以逐漸延長。

  3.文理科間隔複習

  文、理兩個學科緊接著先後複習,有時彼此會產生干擾。複習語文後,不要立即去複習政治;做完數學後,不要馬上做物理;剛記物理公式,不要馬上去背數學公式。

  4.難易學科合理搭配

  安排複習時應避免把難於理解和記憶的內容都放在一起復習,以免影響複習情緒,降低複習效果。

  5.遵循複習(記憶)規律

  把著重記憶的科目安排在一天學習的開頭和結尾時間,那時心情比較愉快,注意力比較集中;時間較完整時,安排複習自己不太喜歡或比較枯燥的科目;零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時間,安排做習題或自己最喜歡的或感興趣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