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區別

  你知道學習方法跟學習策略的區別嗎?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

  一

  學習方法與學習任務有關,記筆記、重複口述、分類和比較等都是學習方法,但與學習者的人格特質等無關,是學習者對環境的適應。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為了有效達成學習目的有意識採用的學習行為或方法。學習策略是對學習方法選擇和綜合運用,是伴隨著學習者的學習過程而發生的一種心理活動,這種心理活動是一種對學習過程的安排,這種過程可以成為經驗,與學習者的特質、學習任務的性質以及學習發生的時空均密切相關。

  二

  一、學習方式

  1、學習方式的內涵

  對於什麼是學習方式,目前學術界對它的解釋並不完全一樣。一般認為,學習方式指的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它是一個組合性的概念,學習策略:學習的一系列步驟。其中某一特定的步驟稱之為學習方法。學習傾向:學習的態度、動機、情感以及對學習環境、學習內容、認知方法的取向。學習方式不僅包括學習方法及其關係,而且涉及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等。

  在涵義理解上,也有學者認為,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的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從這一定義中看出,學習方式主要是一種行為和認知取向,反映了學生傾向於以什麼樣的行為和認知方式去完成學習任務的。因此學習方式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而是高於策略和方法層面,影響並指導學生對具體策略和方法作出選擇的有關學習行為的基本特徵。

  華東師範大學龐維國教授還結合課改的要求,從心理學角度對學習方式作如下界定:學習方式泛指學習者在各種不同的學習情境中所採取的具有不同動機取向、心智加工水平和學習效果的一切學習方法和形式。這一定義有三層含義:其一,學習方式既包括學習方法,也包括學習形式。其二,學習方式具有情境依賴性。其三,評判學習方式的主要依據是學習者的動機取向、心智加工水平和學習效果。

  2、學習方式的分類及主要表現形式

  從不同角度劃分,學習方式有不同的型別:從主體發揮的作用看,可以劃分為被動學習和自主學習;從學習合作程度看,可以劃分為個體學習和合作學習;從學習的深度看,可以劃分為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從學習範圍看,可以劃分為單一學習和綜合學習;從學習途徑看,可以劃分為媒體學習和實踐學習;從學習反應看,可以劃分為認知學習和體驗學習;從學習靈活性看,又可以劃分為統一學習和選擇學習等等。

  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當前從教學環節上來看,學習方式目前突出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以教師灌輸為主體,學生以識記、模仿、練習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方式,這是比較傳統的學習方式,但也是當前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使用率較高,影響深遠的一種學習方式,此方式要求學生要處在一個完全被動的、接受的、封閉的學習環境中;另一種是以教師引領、點撥,學生在自主、合作、體驗、探究中學習,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從而實現學習目標任務的學習方式。此方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能動作用,是當前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是積極、主動、合作的學習方式。這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合理性,關鍵是在學習過程中以哪種學習方式為主,哪種為輔。

  3、影響學習方式的因素

  ①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有關。教育者的素質、教育理念、學生觀直接會影響學生學習方式的選擇。如果教育者把自己僅僅定位為傳道、授業、解惑。那他就會把學生看作為被動學習者,他的“直接灌輸”會讓學生採取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如果教師把自己定位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組織者、輔導者、促進者,那麼他就會把學生看作為主動學習者,他的“主導作用”會讓學生採取更為積極的、自主的、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一方式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彰顯學生學習的價值,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②與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教學方式有關。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於教師的教學行為,在班級授課制條件下,教學的關鍵性決策最終由教師做出的,因此,只有教師為學生提供適宜的環境,使學習過程符合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成就水平,才有可能談學習方式的轉變。課堂上,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是相互影響和制約的過程。通常教師教的方法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的方法。有人說:學習方式是學生對一種或若干種教學方式的偏愛。可見,教學方式是影響學習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變的重要因素。

  此外,每個學生的生理結構及機能不同,受到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文化的影響對選擇學習方式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二、學習方法

  1、學習方法的內涵

  對於什麼是學習方法,大多是這樣描述其定義的,學習方法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指在學習過程中,為達到學習目的、掌握學習內容而採取的手段、方法、途徑,以及學習所應遵循的一些操作性原則、組織管理等環節。狹義指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所採取的具體活動措施與策略。通常我們所討論的是廣義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表現的是一系列的小技巧,但在本質上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大智慧。

  2、學習方法的分類及主要表現形式

  ①直觀模仿法。這是當前體育教學過程中最常見,使用率較高的一種學習方法。主要是是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示範,聽教師的講解或者觀看相關動作圖解、動作錄影,在頭腦中先形成動作表象後,再反映到動作上,不斷重複到掌握完整動作。

  ②口訣記憶法。這是一種便於記憶、有趣的學習方法。練習過程中把複雜的動作要領,簡化成朗朗上口、有趣的順口溜來記憶。如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編成口訣為:放鬆跨步迎接球,上步踏跳快舉球,眼看球藍臂上伸,輕輕壓腕指撥球。

  ③想練結合法。這是一種在技術動作相對複雜的專案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的學習方法,有利於重複練習和比賽。學生練習之前,靜心在頭腦中回憶整個動作要領和過程,象過電影一樣再現情境。此法在體操、武術、跳高等專案的學習中,效果尤為顯著。

  ④循序漸進法。這是最符合認知規律,體現由簡入難原則的一種學習方法。主要是把一些複雜動作先分解成簡單的技術動作,再整合銜接,形成完整動作。如“急行跳遠”重點先注意技術關鍵的踏跳,然後再逐步掌握助跑、騰空、落地技術。最後再掌握完整技術。

  ⑤正誤對比法。這是最利於改進動作,提高效益的的一種學習方法。通過正、誤動作的對比,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不足和錯誤,及時改進,減少練習的盲目性,儘快形成正確動作的動力定型。

  ⑥遊戲和比賽法。這是一種深受學生歡迎的練習方法。在遵守一定規則前提下,通過遊戲和比賽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掌握和合理運用動作技術、技能的能力。

  此外,還有一些練習方法限於篇幅不再列舉。

  三、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的聯絡與區別

  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都是體育教學環節中值得關注和深入研究的課題。從教學實踐角度來,二者之間都具有相同科學性和有效性。科學性在於快速掌握學習內容,完成學習任務,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有效性在於滿足個體差異的需求,因人而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如:在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學習過程中,學習方式上,學生可採用聽教師示範講解等被動灌輸式學習方式,也可採用體驗、合作、探究等主動性學習方式。學習方法上,學生可採用直觀模仿法、正誤對比法、循序漸進法等等。

  1、概念內涵不同。有人說兩者類似戰略與戰術的關係,這反映出兩者存在包含與被包含關係。從概念上說,學習方式包含學習方法、學習形式,還涉及學習者情感狀態等方面。一旦學習方式發生改變,伴隨的不僅是學習方法的改變,還有學習者情感態度及其品質、習慣等方面的改變。對學生而言,學習方法就是指如何提高學習效果及效率的方法,而這個方法也往往是帶有學生個性傾向和經驗性的策略。

  2、本質屬性不同。學習方式的本質屬性是穩定而獨特。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學生一旦認可和接受某種學習方式,就會形成常規,以後不會因學習內容、學習環境等因素的改變而改變。當然,接受一種學習方式也需要學習者的長期思考,訓練和教學方式等因素影響。而學習方法的本質屬性是靈活多變、因人而異。不同的內容可以採用不同的學習方法。每個人都有較適宜自己的學習方法。就好比,有人喜歡通過觀察示範後來學習,有人喜歡解讀動作要領後來學習,還有的喜歡在體驗與合作中來學習。這需要學習者自己體會和琢磨。

  3、評價標準不同。在評價學習方式的標準上,大多認為:不同學習方式之間雖存在差異性,但無優劣之分。每一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優勢、長處,也有其不足。如:傳統的學習方式雖使學生處在一個完全被動的、接受的、封閉的學習環境中,但在特定的教學實踐中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開放、民主、自覺、合作的課堂也同樣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學習方式無優劣,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而學習方法有“質”的“優劣”和“量”的“多少”之分,好的方法可以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不好的學習方法只能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

  學習方法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而不是學習技巧的簡單羅列。

  學習方法,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所採用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為了達到目的而採取的途徑、步驟和手段,是對一定階段內學習策略的戰略統籌。

  而學習技巧則是針對課本中的概念、定理、定律和過程的學習技能。

  學習方法包含了學習技巧。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學習技巧不可能充分發揮出來。那種很用功但收效甚微的同學就是沒有好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