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筆馬良教學反思

  《神筆馬良》這篇課文通過寫馬良用手中的神筆為窮人畫畫,用計制服貪財的大官,最後繼續為窮人畫畫的故事,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神筆馬良》這個故事家喻戶曉,深受讀者喜歡。課文講了馬良用自己偶然得來的筆為窮苦人作畫,並且畫什麼有什麼。只要窮人有需要,馬良都竭力幫助人們-----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受到了人們的高度讚揚。但是,貪婪的大官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便威脅馬良,馬良用神筆和智慧與大官鬥爭,最後把大官送上斷頭臺。

  我設計的這節課由“神”字匯入課,以讀為主。從讀中感悟馬良的善良與淳樸;從讀中體會大官的貪婪;從讀中領會馬良為窮苦人民畫畫、為窮苦人民服務的美好心靈。在馬良與大官的對話中我指導同學要讀出不同角色的語氣。邊讀邊思考邊用筆畫出馬良畫了幾次畫,都為誰畫的?為什麼?他當時是怎樣想的?並且指導學生用“畫——幫----做----”的句式把每件事說清楚。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朗讀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非常有利於滲透教學目標。

  篇2

  《神筆馬良》這篇課文通過寫馬良用手中的神筆為窮人畫畫,用計制服貪財的大官,最後繼續為窮人畫畫的故事,表現了馬良的機智、勇敢,讚揚了馬良一心為百姓服務的精神。課上,我隨機採訪了幾位同學:“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會做什麼?”有的說為四川地震災區的人們畫許許多多堅固的樓房,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有的說為小朋友畫好玩的玩具;有的說為堆滿積雪的路面畫融雪劑;有的說為不講究個人衛生的同學畫一雙勤勞的雙手;有的說為壞人畫一顆友善的心……學生們說得多好,多有愛心,我暗自高興本課的思想教育已經落實到位。

  看看手錶,還有一點時間,於是繼續採訪。一位學生說:“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會畫三個媽媽:一個媽媽為我做飯,一個媽媽為我洗衣,一個媽媽看我寫作業。”我微笑著說:“孩子,你應該畫三個你:一個你為媽媽洗腳,一個你為媽媽捶背,一個你為媽媽做家務。你覺得怎麼樣?”他似乎明白了“神筆”的用意——心中有他人,做善事,不能貪圖享樂。我提高嗓門兒:“同學們,讓我們大聲告訴自己‘馬良的神筆是為誰服務的?’”“為窮人,為老百姓!”學生們鏗鏘回答。

  篇3

  儘管《神筆馬良》這課教過已很久了,可這幾天還是一直在想為什麼會導致失敗呢?在腦中回放了當時上課的場景,從學生對神筆的理解:“畫什麼就有什麼”,到小組合作討論“是不是誰都有資格擁有神筆,什麼樣的人才能有神筆”。每當學生回答出一個問題,我再追問:“你從哪看出來?”學生回答出以後,再帶領全班同學一起朗讀,進行指導。所有的環節都沒有問題,學生回答的很好,興致也非常高。可為什麼還會失敗呢?我想最大的原因在於我的不罷休。我不願意就此罷休,或者說是怕學生掌握不好,不肯就此罷休。

  教學的任務是什麼?不僅是要完成計劃之中的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求知慾望,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學目的是這樣,可是教學方法卻可以是多樣的。精心設計的方法也許出了“意外”,那麼是不是一定要引回到你原來的渠道中來呢。何不錯有錯招,順著學生的思路走,把課堂上出現的偶發事件轉變成活教材,進行指導,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樣,當我教學到這時,完全可以放手,結束教學。我的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那些小問題學生完全可以自己去解決。我的不放手只是畫蛇添足。明白了這點,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會吃一塹長一智,不會讓這樣的錯誤重複。

  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我不知道成功離我還有多遠,也不懼怕失敗,有思才會有成長。也許一路跌跌撞撞,可我希望我能勇敢地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