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的科學技術教學設計

  《先進的科學技術》是初一歷史的內容,本節課講述的是秦漢時期的科學技術。本節課內容在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先進的科學技術》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

  瞭解造紙術的發明,認識造紙術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知道華佗、張仲景和《傷寒雜病論》。

  知道《九章算術》。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學習,瞭解中國古代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能夠簡要說明造紙術的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知道秦漢時期“醫聖”張仲景和“神醫”華佗在醫學領域作出的傑出成就;瞭解我國現存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知道秦漢時期數學領域的傑出成就。

  過程與方法:

  課前收集各種書寫載體,結合課文中的有關圖片,就造紙術發明的必然性、時代性和對世界的貢獻展開討論併發言,能整理、歸納秦漢時期科學技術領域中的傑出成果,並能製作成簡單的表格。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秦漢時期科學技術成果的學習,認識文化的繁榮昌盛,是建立在國家統一,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的,並能從學習中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和科學家的聰明才智、優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

  教學重點:

  利用造紙術的發明對世界的貢獻,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由此產生使命感。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討論的學習方法以及學會製作表格的製表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初步認識多種途徑收集史料的學習方法以及初步認識各學科知識的遷移。

  教學用具:

  實物教具:

  竹木簡、帛、樹皮、樹葉。

  投影片:

  龜甲、獸骨、青銅器、玉器,蔡倫、張仲景、華佗。

  多媒體課件:

  “造紙術傳播的時間及方向”。

  備課思路:

  由於本節課不屬於歷史課程標準的重點,對於本課的知識,只要求掌握在瞭解、知道這一層面。因此,我們認為本節課教學目的應側重於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的培養上。

  具體如下:***1***利用教材的內容,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2***培養學生收集史料的能力。課前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負責收集有關的書寫材料;一組負責收集張仲景、華佗的故事,在活動過程中鍛鍊學生動手、動腦、多途徑收集資料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指導學生歸納已經學過的秦漢時期政治、經濟的特點,指出秦漢時期國家大統一,封建經濟繁榮,促進了這一時期科學技術和文化的發展,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秦漢先進的科學技術。

  請同學們瀏覽一遍課文,說說本節課講幾個問題?

  學生:三個。

  老師:對,講三個問題: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醫學的發展;數學成就。我們先看第一個問題。

  ***一***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板書***

  1.紙發明前的書寫材料***板書***

  ***由事先已做好準備的同學代表發言並將相應的圖片、實物投影、展示出來***

  陶器——龜甲、獸骨——青銅器、玉器——竹木簡、帛

  原始社會——商朝——西周——春秋

  ***向學生介紹一種學習方法:多途徑收集歷史資料的方法***

  老師:在造紙術發明前,世界其他國家用什麼做為書寫材料呢?印度人用白樹皮和棕櫚樹葉、歐洲人用羊皮、羅馬人用銅板、蘇美爾人用泥板做為書寫材料。請同學們討論,這些書寫材料有何缺點?***用兩分鐘時間自由討論後,請學生髮言,老師歸納***

  老師:總而言之,在造紙術發明以前,世界各國的書寫材料,有的堅硬,有的笨重,有的價格昂貴,都不是理想的書寫材料,不利於文化的傳播。隨著文化的發展,需要有一種既便宜又方便的書寫材料,這就推動了人們從事造紙術的研究。

  2.造紙術的發明:***板書,並投影“漢紙出土的地點”“甘肅放馬灘出土的紙”***

  從考古發現的情況來看,在x疆、陝西、甘肅、內蒙古的一些地方都先後出土了西漢時期的紙,其中甘肅天水放馬灘一座西漢初期的墓裡出土的古紙殘片,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紙,叫絮紙。是從“積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啟示而發明的。什麼叫“積漂絮成絮片”呢?***由學生看書講解***

  學生:西漢前期,生產蠶絲需要將吞絲煮爛,浸在水中反覆捶打成絲綿,這個過程叫“漂絮”。工匠們在“漂絮”時發現有一些殘絮遺留在席子上形成一層薄膜,晾乾後就成為一張薄薄的絲棉片,可以用於書寫。

  老師:但這種絮紙質量差,原料貴,產量不高。後來,人們用麻為原料造出植物纖維紙,但是,這種紙的原料少,成本高,無法大量生產。東漢蔡倫在總結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改進了造紙術。

  3.蔡倫改進造紙術:***投影:“蔡倫”***

  老師:蔡倫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魚網做為造紙原料,這種造紙方法,擴大了原料來源,降低了造紙成本,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因蔡倫曾被封為龍亭侯,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將他改進的紙稱為“蔡侯紙”。公元3—4世紀,紙的使用在我國已相當普遍。

  4.造紙術的傳播及對世界的貢獻:***多媒體課件:造紙術傳播時間及方向,由學生看書回答並討論造紙術的發明對世界文化發展的貢獻。老師總結***

  教師: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也是我國成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一個重要標誌。我國的造紙術傳播開來以後,取代了當時各國不理想的書寫材料,大大促進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動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歷史的程序,造紙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

  ***二***醫學的發展***由學生回答醫學方面的成就***

  1.張仲景——“醫聖”、《傷寒雜病論》***板書***

  秦漢時期,中國有很多著名醫學家,其中成就最突出、影響最大的是“醫聖”張仲景和“神醫”華佗,他們對我國和世界醫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所謂“傷寒”是指各種傷風感冒,和今天我們所指的“傷寒病”不同。“雜病”則是以內科疾病為主。這部書比較系統地總結了東漢以前歷代醫生和張仲景本人對“傷寒”“雜病”在診斷、治療方面的豐富經驗。《傷寒雜病論》一書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對以後中國醫藥學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張仲景是中國古代卓有貢獻的醫學家,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2.華佗——“神醫”“麻沸散”***板書***

  華佗也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生,他擅長針灸和外科手術。華佗製成的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據《後漢書》記載:華佗讓病人用酒沖服“麻沸散”,不一會兒,藥劑發生作用,等到病人失去知覺後,他切開病人的腹腔,把“積聚”***腫瘤之類的東西***切掉,然後再把腹腔縫合起來。這個手術即使在現在,也仍然是比較大的手術。華佗成功地使用“麻沸散”作為全身麻醉劑來做外科手術,在世界上佔有領先地位。華佗醫術高明,又具有救死扶傷的精神,被人譽為“神醫”。***讓學生講張仲景和華佗的故事,從中感受他們身上的優良品德和高尚情操***

  ***三***數學——《九章算術》

  ***學生閱讀課文,瞭解《九章算術》記載的主要數學成就***

  《九章算術》是我國現存的最早一部數學專著。它不是一時一人的著作,是經過很多人長時間的修改刪補,到東漢時期才形成定本的。《九章算術》全書收有246個數學問題,分作九大類,就是“九章”。它的敘述方式以歸納為主,先給出若干例題,再列出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全書系統總結了從先秦到東漢初期的數學成就,記載了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的田畝面積和穀倉容積的計算方法。它的特點就是和當時的實際需要密切相結合,這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數學的一大特色,一大優點。它的出現,標誌著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

  學生閱讀課文小字,瞭解“勾股定理”特例和“遊珠算盤”,激發學生的自豪感,樹立民族自尊心,加深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感。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秦漢時期先進的科學技術,其表現在: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醫學方面的兩位醫學家:張仲景和華佗以及數學著作《九章算術》。

  課堂討論:秦漢時期科學技術取得突出成果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活動:設計製作秦漢時期科技成就表***強化製表的學習方法,將被評為優良的作品展示出來,對於差的給予指導***

  科技領域***3分*** 代表人物***4分*** 時間 ***5分*** 主要成就***8分***

  《先進的科學技術》說課稿

  說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四大發明,能夠說出造紙術的發明對 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和產生的巨大影響。瞭解秦漢時期“醫聖”張仲景和“神醫”華佗在醫學領域取得的傑出成就。瞭解我國現存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知道秦漢時期數學領域的突出成就。

  過程與方法:閱讀課文,結合造紙術發明前後的有關圖片、圖表等歷史資料展開自由討論,闡明造紙術的發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課前收集有關張仲景和華佗的故事,瞭解張仲景、華佗的主要醫學成就及事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造紙術的發明過程,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民族自豪感。通過了解張仲景和華佗的事蹟,學習古代科學家刻苦鑽研的精神,培養學習科學的興趣。

  說重、難點:瞭解古代先進的科學技術,中國古代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以及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ppt

  說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今天,只要一提起“絲綢之路”,人們就會想到中國。早在公元前後,中國的絲織品就已享譽世界,中國被西方稱為“絲國”。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不僅以絲綢馳名於世,而且在文化上也有許許多多為人稱道的成就。承接著空前繁榮的春秋戰國文化,秦漢文化又邁出了一大步。在這節課裡,我們要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

  二、新課講授

  1、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

  ***1***先提問學生:

  ①紙在生活中起到什麼作用?***攜帶方便。***

  ②紙對環境有什麼危害?***環境惡化,人們生存的環境被破壞。*** ③假如沒有紙會不會影響你的生活?***帶來生活不便。***

  ***2***紙的起源

  只要提到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大家馬上就會想到四大發明。造紙術是四大發明之一,紙是我們現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隨時與我們相伴。那麼,同學們知道造紙術出現以前我國古代是用什麼作為書寫材料的呢?紙又是如何發 明的呢?

  多媒體演示——陶器、獸骨、龜甲、青銅器、竹木簡、帛等書寫材料。

  提問:根據剛才的演示,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造紙術發明以前的書寫材料有哪些不足?

  隨著兩漢經濟的恢復,文化的發展,學校的興建,讀書的人多了起來,竹木的和絲帛越來越不能適應書寫的需要。因此,時代需要一種既簡便又能普及使用的書寫材料,造紙術便應運而生。

  西漢前期,人們從“積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啟示,發明了紙。這是紙的最早由來。***簡單介紹“積漂絮成絮片”***

  ***3***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

  ①早期生產的紙的缺點:原料來源窄、成本高、產量低、質量差。

  ②蔡倫改進造紙術:多媒體出示蔡倫改進後的造紙工序***並帶領學生閱讀課本第87頁,瞭解“蔡候紙”及其優點:來源廣、成本低、產量大、質量高***

  ③造紙術的傳播***出示造紙術外傳時間表***

  ④造紙術的重大意義***課本第87頁“議一議”***:造紙術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文化的積累和交流,促進了教育的推廣和普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程序。造紙術由我國傳遍世界,有利於人類文化的傳播。這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

  ⑤造紙術的消極影響***多媒體出示圖片講解***:環境惡化,人們生存的環境被破壞。

  2、醫學的進步

  中醫藥學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另一個奇葩,秦漢時期名醫輩出,其中成就突出、影響最大的是東漢兩大名醫。是“醫聖”張仲景和“神醫”華佗,他們對我國和世界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醫聖”張仲景。

  ①簡介: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著有《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②《傷寒雜病論》重要意義:奠定了我國中醫治療的基礎。

  ***2***“神醫”華佗

  ①簡介:華佗是東漢末年的民間“神醫”,他勤奮好學,精通內、外、婦、兒、鍼灸科,尤其擅長外科手術。他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麻醉劑做手術的外科醫生,歐洲則是在華佗死後1700年才學會使用麻醉藥的。

  ②重要成就:研製出麻醉藥劑“麻沸散”;創制了一套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姿態來鍛鍊人身體各部位的醫療體操,即“五禽戲”,至今還有許多人學習它,受益良多。

  3、數學成就《九章算術》

  ***1***簡介:《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時期,它總結了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書中記載了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的田畝面

  積和穀倉容積的計算方法,其中有關負數的運算方法、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算術。

  ***2***《九章算術》標誌著我國古代以計算為中心的數學體系的形成。隋唐時傳入朝鮮、日本,現已被翻譯成多種文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三、課堂小結

  思考:秦漢時期科學技術取得突出成果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