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中學歷史的方法

  當前的中學歷史教學存在著諸多弊端,造成學生不愛學、甚至是討厭歷史。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教學方法的陳舊與單一。在這種情況下,中學生應該怎麼樣學好中學歷史呢?讓小編來告訴你方法!

  一、自學環節

  ①自讀。反覆閱讀新教材,瞭解課文大意,掌握脈絡,既讀書又讀圖,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落實到教材之中。②思考。積極獨立思考,明確重點、難點。③找出問題。將課文中尚未弄懂的問題記下來或在課本上做出標記。④補習。補習舊知識,實現新舊知識的融匯。⑤練習。尋找自學思考題答案。

  二、 聽課環節

  ①全神貫注,努力排除一切干擾,做到眼、耳、手、腦多種感官並用,跟著老師的思路走。②目的明確。帶著新課所要解決的問題和自學時存在的問題聽課。③多思、勤問。要確立多個思維點,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理解所學問題,大膽回答問題,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④認真讀圖表。歷史教材有很多圖表,學生應根據要求,認真的讀,運用圖表分析歷史人物、歷史現象、歷史觀點。獲取更多的歷史知識。⑤做好課堂筆記。要聽記統一,有詳有略,不但要用文字記,而且要利用圖表進行記錄。

  三、複習環節

  ①嘗試記憶。合上課本,回憶所學內容,如有模糊問題,翻開課本後再記憶。②將知識系統化,要抓住中心問題,將新舊知識進行分析比較,使之綱目清晰,條理分明。③整理筆記。通過嘗試回憶,再一次閱讀課文、圖表,對筆記進行補充、糾正、整理,有利於深入掌握。④填圖表、憶圖表。先做歷史填充圖,最後合上圖表回憶,如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閱圖表後再憶,直到清晰為止。⑤及時複習。只有複習才能不遺忘,才能記得牢固。

  利用“比較法”複習世界史事半功倍

  在歷史教學中,對不同時間、空間條件下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進行比較分析,找出異同,發現本質,探尋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這就是歷史比較法。合理利用這一方法,有利於較好的掌握複雜的歷史現象和概念,把握歷史發展的來龍去脈,構成較為完整的知識網路,從而更系統的掌握歷史知識。複習世界史時,巧妙運用比較法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來說,歷史學習中的比較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是橫向比較:通常是指對同一時代、不同國家間同類性質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比較。如1929—1933年經濟危機期間,通過比較美、日、德、意等國擺脫經濟危機的一系列措施,進而歸納,認識到美國是通過“新政”緩解了經濟危機,其他幾個國家則分別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通過比較,幫助學生區分了個性與共性、本質特徵與一般規律,形成了知識網路,從而提高了綜合分析歷史資訊的能力。

  二是縱向比較:通常是指對同一國家或地區先後出現的同類事件、人物等的比較。如將亞歷山大二世、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等幾位領導人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瞭解他們在當時的主要作為及對俄國曆史發展的影響。通過縱向比較,找出歷史事件的差異,加深對歷史知識深層次的理解。

  運用這種方法的關鍵是抓住比較的要素。例如,比較歷史人物應包括國家、民族、時代、身份、主要事蹟、影響等等。如對新航路開闢中四位航海家的比較,可以將國家、成就、時間等列成一個表格,從而區別記憶,加深印象。比較歷史事件時既要綜合全面,又要突出主要方面,如對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比較,既要從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結果、意義等要素上比較,又要突出革命的原因、影響等重要的方面比較,從而得出革命的異同點,這樣,既改變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又培養了綜合分析能力。

  當然,學無定法,還要注意點面比較,做到縱橫結合、中外結合、古今結合、圖文結合、史論結合等。

  巧用錯題資源 提高複習質量

  多年以來,臨近中考複習時,常常聽老師們嘆息:做過多少遍了的題,學生還是做錯。辦公室裡總有老師不知疲倦的指導學生:這題已經做過,怎麼又錯了呢?諸如這類話語常撞擊耳朵。

  其實,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稍微留心學生的這種學習行為,並加以改造,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而且能提高學習效率,取得優異成績。我根據多年教學積累的經驗:錯題錄、回頭望、勤檢測、找規律,把錯題開發為一種複習資源,大大提高學生複習課的質量。

  一、錯題錄:有的放矢複習

  每次做完習題或考試結束以後,對做錯的習題,讓學生專用一個集錯練習本,按照錯題的題型或內容進行摘錄整理歸納。並在錯題旁寫出正確的答案,寫出解題思路、方法、技巧,批註錯誤的原因。針對平時經常出錯和自己不懂的知識點,作出重點記錄。

  做好上述錯題錄,可以幫助部分不會複習的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弱點在那裡?以及最容易出錯的知識點是什麼?從而更有效、更科學的複習,收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回頭望:強化鞏固複習

  根據人們記憶的規律,要想牢牢的記住某個知識點,就必須多次記憶,讓它反覆刺激大腦。當然,記憶的方法很多。強化鞏固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要求每次“回頭望”都應該有新的啟示和發現:或方法,或技巧,或知識的遷移拓展,等等。當我們把錯題進行摘錄後,不要把它放置腦後,一定要定期進行復習,多次強化鞏固,在大腦中形成一個正確的概念。

  三、勤檢測:適量練習

  沒有反饋的複習就沒有進步,適量的練習是必要的,尤其是進行模擬訓練是在較短時間內強化基礎知識、提高改錯能力的有效手段。學生最好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一些高質量的模擬題,並且在要求的時間內從頭到尾認真完成,然後對錯誤進行再分析。要認清自身缺陷,明確努力方向,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最後的強化鞏固。

  四、找規律:遷移複習

  在上述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不同題型和內容的整理總結出心得體會,把這些體會記錄下來,成為以後學習的經驗。同時,這個收集錯題的過程也是學生再學習、再認識、再提高的學習過程,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更深刻,掌握的更牢固,遇到同類題型不再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