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

  孩子對學習提不起勁,沒有什麼熱情,這讓家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那麼家長應該怎樣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家長正確的做法就是,理解孩子失望以及面對家長忐忑不安的心情,安慰孩子,失敗不算什麼,只要總結經驗,下次努力,一定會趕上去的。孩子有困難的時候,最希望得到的就是父母的理解和鼓勵,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總結考試失誤的原因,是知識點沒掌握,還是粗心馬虎,還是其他什麼原因,這樣孩子才能越戰越勇,永不服輸。家長對孩子關注太多,就會不由自主地挑毛病。所以,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就應該理解他,不要增加他的學習負擔,幫他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試著讓他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和業餘生活,只要父母對孩子有信心,孩子也一定不會讓我們失望。

  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的方法一

  1.約定界限:在一個彼此都還比較輕鬆的情況下,與孩子共同協商作業安排時間,並寫下時間表。***一定要徵求孩子的建議,並與他取得一致意見,先不管執行效果,但不能家長說了算,不然作業就變成家長的事情。***“兒子,媽媽看你也長大了,有能力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了,作業的情況,媽媽跟你一起制定好時間表,以後你按照時間表來安排學習和玩耍時間,媽媽就不多過問了。”

  2.信任放手:一旦與孩子一起制定好彼此都認同的約定,家長必須真正做到“只簡單提醒,不再催促、抱怨、嘮叨”,否則,這個改變就不可能真正發生。“兒子,現在是八點,看看時間表你需要做什麼?”孩子如果不耐煩說“知道了”,家長回答“OK,媽媽只是提醒一下,你自己安排”。這對很多家長來說非常難做到,因為擔心呀焦慮呀,更是因為——不信任。“他從來不主動完成,我不催,肯定就完不成”。的確,但如果你繼續催下去,孩子主動負責的能力就永遠培養不起來了,也正是因為你一直催,才壓抑了孩子這份主動的能力哦。

  3.自然後果:如果有了約定,也有了放手與適當提醒,孩子主動完成了,家長及時肯定,“哇,看來兒子真是一個能為自己負責的男子漢!贊一個!”如果孩子沒能完成,到了約定的休息時間,“兒子,不好意思,媽媽知道沒完成,你很著急,今天到了時間,不能繼續寫了,不過媽媽相信明天你會根據今天的經驗有新的安排哦。”然後堅定地洗漱、睡覺,必要時拉閘也是可以的。

  關於拖拉、被動,基本上如果不是孩子學習基礎能力有問題,沿著這個方向去實踐,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作業完成不了,孩子會比你著急,因為那是他自己得承擔的後果呀。剛開始嘗試放手與自然後果時,家長必須有定力可以面對孩子自己安排的後果,而不加以嘲諷和批評,而是無論他是否做到,都以肯定的方式去交流。做到了——哇,你這麼會合理安排時間,真是一個有效率的孩子;沒做到——我看到昨天你到了約定時間還沒做完,早上起來有些著急是嗎?我想今天你會更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哦。最好在孩子沒能做到的時候,多擁抱孩子,讓孩子有一個感受“無論我做到還是不做到,媽媽都這麼愛我。”這個感覺傳遞很重要。

  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的方法二

  1.瞭解

  瞭解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哪些因素影響了他專注力的形成。有了這份認識,我們就不容易陷入焦慮和緊張,可以對孩子有多一份理解和接納了。

  2.玩耍

  剛剛幾個家長提到,一定要孩子先做完作業再去玩嗎?其實,我們不知道的是,投入玩耍的過程,本身就是提升孩子專注力非常棒的方式之一。所以,今天回家,如果孩子哼唧不願意寫作業,不妨瀟灑地說,“好吧,寶貝,我們先來玩十分鐘遊戲,十分鐘之後再寫作業吧!”當然,你得提前瞭解些親子之間互動的遊戲,比如“洗車”、“推手”,上過鄭海英老師健腦操的學員,可以把健腦操的調和變成有趣的方式,跟孩子一起玩,也鼓勵孩子分享玩耍的遊戲,讓他帶著家長玩。學會玩,是家長要真正幫助孩子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哦。

  3.趣味

  讓孩子學習進入狀態,父母要學會運用遊戲的方式去設計。儘管作業是死的,但是完成作業的過程是活的。趣味的玩耍與活動,讓完成作業成為一件好玩、充滿吸引力的事情,此時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建立更加正向、積極的態度來面對作業。什麼是正向感覺。喜悅、成就、好奇、興奮等 都是這種正向感覺。興趣是如何培養的?就是在一次又一次正向感覺的積累中培養的。而挫敗感, 焦慮感,壓力等 負向感覺一旦積累多了,可能大多孩子一開始只是對作業沒什麼興趣。當負向感覺強烈了,這種對作業的感官就變成了討厭、厭惡、煩躁了。 如何讓學習變得有趣?無法指望學校馬上做出改變,但家長和孩子則可以沿著這個方向多些嘗試。家長自己,需要多瞭解孩子們喜愛的玩耍和遊戲,增強自己的幽默感,願意投入跟孩子玩耍的過程中;從孩子角度來看,除了給孩子報名常規補習班,需要給孩子創造更多感受趣味學習的機會,比如參加遠見“小鬼當家”冬令營,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