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物理概念與規律

  ?這個問題的回答有利於物理的學習!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掌握物理概念與規律的方法,歡迎閱讀!

  掌握物理概念與規律的方法

  ***1***要在更廣泛的知識和更普遍的背景材料上把握物理概念、物理規律。

  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規律就需要對概念、規律的提出、建立有一定的瞭解,對概念、規律內容的各種表達形式***文字的和公式的***有清楚的認識,能理解它們的確切含義,理解它們的成立條件和適用範圍,理解它們在物理理論大廈中的位置,會應用它們分析解決問題。在複習前考生對此已經有一定的認識、理解,但是應該知道,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規律揭露了客觀事物的本質,是人類經過長期曲折的歷史過程的結晶,具有深刻的、豐富的意義,對它們的實質和意義的理解是分層次的,在高中一、二年級學習時的理解是低層次的,在複習過程中要努力提高一個層次。

  例如,對電場的理解就是一個從靜止電荷產生的靜電場到變化的磁場產生渦旋電場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從低層次到高層次逐步深化的過程。電場強度的定義是放入電場中的電荷受到的電場力和電荷所帶電量的比值。全部學完高中教材後應該清楚有兩種電場:即靜止電荷產生的電場和隨時間變化的磁場產生的電場。電場強度的定義對這兩種電場都適用,它是電場強度的普遍定義。這兩種電場的性質不同,即:靜止電荷產生的靜電場,其電場線起於正電荷終止於負電荷,沿著電場線電勢降落,不可能閉合;變化磁場產生的渦旋電場,其電場線沒有起點、終點,是閉合的,也沒有沿著電場線電視降落的說法了。電動勢的本質是非靜電力移動電荷做的功,電感線圈中的自感電動勢、變壓器副線圈中的感應電動勢都是渦旋電場產生的。

  ***二***概念與規律緊密聯絡,互為補充。

  例如:功的概念除抓住功的定義式外,應該著重從動能定理、功能關係、熱力學第一定律、普遍的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等角度來理解,即從能量轉化的角度來理解。在電學中、光學中,我們越來越著重從能量轉化來理解功。

  應該知道,物理概念、物理規律揭露物理現象的本質,物理規律建立了有關物理量間的某種聯絡。如果把它們隔離開來,脫離物理規律、死背概念定義或脫離概念、形式上對待規律內容,是不可能很好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規律的。我們應該主要通過規律來理解概念,通過概念來掌握規律。

  ***三***對比與類比物理概念、規律。

  例如:動量和動能都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都與物體的質量、速度有關。但動量是向量,與動量有關的規律是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恆定律,動能是標量,與動能有關的規律是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恆定律、功能關係等。

  許多概念和規律是經過對比與類比的研究方法認識和發展的,這也是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如描繪磁場分佈的磁感線與描繪電場分佈的電場線概念就是在類比中確立的。除了研究物理概念的對比外,還有物理規律的對比、物理模型的對比、物理情景的對比、物理過程的對比、解題方法的對比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在總複習中堅持去做的。

  比較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規律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尋找它們之間的聯絡有利於準確理解概念、規律的準確含義。

  ***四***在實踐中應用物理概念、規律。

  例如:牛頓定律是對質點的某一時刻說的,根據定律和有關力、質量、加速度的概念應該理解:應用牛頓定律首先要明確研究物件是哪一物體或物體組,它們要能看成一個質點。研究的質點明確了,質量m才能定下來,才能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和求解加速度。

  只有通過實踐、通過應用才能檢查出我們對物理概念、規律是否真正理解,哪些內容理解了,哪些內容還沒有理解。

  解題是物理概念、規律的一種應用。我們根據概念、規律對題意進行具體分析、確定研究物件,分析物件所處的物理狀態和發生的物理過程,弄清楚題目的物理情景、現象產生的原因、條件,然後建立物理量之間的關係,列方程解方程,求出最後答案,必要時進行討論。

  根據物理規律的內容、特點,我們得出應用規律的一些解題步驟,但我們不應該死套這些步驟,而應該理解解題步驟是由物理規律解決問題所要求的。對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並靈活應用。那種把物理題形式分成許多“型別”,對某一“型別”的題套用“解題步驟”的做法,不能很好培養自己獨立地、靈活地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關 學好高一物理的五大方法的推薦

  一、觀察的幾種方法

  1、順序觀察法: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

  2、特徵觀察法:根據現象的特徵進行觀察。

  3、對比觀察法:對前後幾次實驗現象或實驗資料的觀察進行比較。

  4、全面觀察法:對現象進行全面的觀察,瞭解觀察物件的全貌。

  二、過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過程層次:一般說來,複雜的物理過程都是由若干個簡單的“子過程”構成的。因此,分析物理過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複雜的問題層次化,把它化解為多個相互關聯的“子過程”來研究。

  2、探明中間狀態:有時階段的劃分並非易事,還必需探明決定物理現象從量變到質變的中間狀態***或過程***正確分析物理過程的關鍵環節。

  3、理順制約關係:有些綜合題所述物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過程,是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綜合效應”。要正確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觀察和分析,從內在聯絡上把握規律、理順關係,尋求解決方法。

  4、區分變化條件:物理現象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髮展的。條件變化了,物理過程也會隨之而發生變化。在分析問題時,要特別注意區分由於條件變化而引起的物理過程的變化,避免把形同質異的問題混為一談。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學中有許多物理量是通過比值來定義的。如R=U/R、E=F/q等。在這種定義方法中,物理量之間並非都互為比例關係的。但學生在運用物理公式處理物理習題和問題時,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義,分不清哪些量之間有因果聯絡,哪些量之間沒有因果聯絡。2、注意因果對應:任何結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產生一定的結果。因果常是一一對應的,不能混淆。

  3、循因導果,執果索因:在物理習題的訓練中,從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進行因果分析,有利於發展多向性思維。

  四、原型啟發法

  原型啟發就是通過與假設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東西,來啟發人們解決新問題的途徑。能夠起到啟發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來源於生活、生產和實驗。如魚的體型是創造船體的原型。原型啟發能否實現取決於頭腦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與頭腦中的表象儲備有關,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種途徑:1、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並爭取用學到的知識予以初步解釋;2、通過課外書、電視、科教電影的觀看來得到;3、要重視實驗。

  五、概括法

  概括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從同類的個別物件中發現它們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較小範圍的認識擴充套件到更普遍性的,較大範圍的認識。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概括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高階形式的、科學的概括,這種概括的結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這種概括稱為概念概括;另一種是初級形式的、經驗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徵的概括。

  相似特徵概括是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徵對不同事物進行比較,捨棄它們不相同的特徵,而對它們共同的特徵加以概括,這是知覺表象階段的概括,結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級的。要轉化為高階形式的概括,必須要在經驗概括的基礎上,對各種事物和現象作深入的分析、綜合,從中抽象出事物和現象的本質屬性,捨棄非本質的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