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開車常識

  首先心裡要穩 ,應該調整好自身的心理素質。其次找人壯膽 ,新手最初上路最好能有人陪同,一旦駕駛中出現什麼差錯,也會得到及時的提醒和幫助。做好準備 ,上路前要在心裡盤算好駕駛的要領,並熟悉一下剎車、油門、離合器,以防緊張的時候將油門當剎車踩,那可是太危險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之一:

  ●學會看儀表盤上的故障

  新手開車,學會看儀表盤非常重要。要經常注意看儀表盤上的指標,隨時關注儀表盤上顯示的圖示。凡是看到儀表盤上亮紅燈,儘可能馬上停車熄火檢查。

  尤其是到農村去,在高低不平的路上,如果“砰”地掛了一下,你不能無所謂,有可能把油底壺碰爛了,可能機油全部會漏掉。當然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儀表盤上會顯示出紅色的機油壺和水波浪的標識。碰到這種情況,應立即停車熄火。新車手如果不瞭解情況,繼續向前行駛,就會出大問題,造成發動機的損壞。

  ●停車一定要拉好手剎

  很多新車手,習慣性地在停車時把變速桿放在空擋。這個習慣非常不好,容易使變速桿進入前進擋,從而發生危險。

  停車時,一定要拉好手剎,不然很容易撞到別人的車;而如果在坡道上,還可能產生更大的危險。不少人學車時不注意這個問題,這樣的事故已出了不少。但手剎在行駛過程中一定要放到位。

  ●隨時注意車子異響情況

  行駛中,駕駛者要密切注意車輛各部分的響聲。一旦發現車子有異響,首先要準確判斷聲音來自車內還是車外。如果確定來自車內,應該關係不大;如果來自車外,就應停下來檢查。

  在沒熄火的情況下,如果聲音消失,可判斷是行駛過程中的異響,可能是輪轂、輪胎、變速箱、傳動軸、懸掛響;如果還繼續響,可能是發動機出了問題。這時,你要仔細聽聲音來自哪個部位、哪個方向。如果是新車,你可慢慢走,可能是輪胎紮了釘子或粘了小石子響,有時踩剎車也會有異響,可能是剎車片沒了,也可能是零部件的密度大而造成的正常異響。

  看著這些新手汽車保養常識,是不是漲姿勢了呢?那麼,從現在開始好好保養汽車,讓你的汽車告別傷害。

  可,而且防氧化、防紫外線、保持車漆不會褪色。最後可在輪胎、保險槓、輪眉等部位塗上相應的保護劑,以防老化。

  之二:

  1、不要上完牌照就猛過車癮:

  車就如同你的女朋友,從一壘到三壘需要時間。新車出廠時,由於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裝配過程中存在誤差,因此需要一定里程的磨合。汽車磨合的優劣,會對汽車壽命、安全性和經濟性產生重要影響。汽車的磨合里程一般為1000~2500km,進口車則更長一些。磨合期分為3個階段,初期100km、初磨合200km、磨合形成氧化膜3000km。

  2、避免預熱時間過長

  啟動車後,大多數人都習慣讓發動機怠速運轉,等水溫達到正常溫度後再把車開走,其實這種預熱的方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電噴發動機不像化油器發動機,在達到工作溫度之前,供油系統不能正常工作。電噴發動機如果採用長時間預熱,不僅沒有必要而且還是有害的。縮短預熱時間可以延長三元催化器的使用壽命,還會節省燃油。發動機起動後,只要能維持穩定的轉速就可以起步行車,在水溫未升高前,適當控制一下車速,等水溫正常後就可以正常駕駛了。

  3、新車初駛階段都有速度規定

  國產車一般規定在40~70km/h以內;進口車一般規定在最初的1000km內,當油門全開時車速不超過最高車速的80%,且要求在使用中注意觀察發動機轉速錶和車速表,使發動機轉速和車速都在中速下工作。一般來說,磨合期的發動機轉速應嚴格規定在2000~4000轉/分鐘之間。

  4、等新車磨合好了再拉朋友去炫耀

  在最初的1000km內,國產車不能超過額定載荷的75%~80%;進口車不能超過額定載荷的90%。另外,儘量選擇質量比較好的行車路面,避免過大震動、衝撞或緊急剎車,減少車身和動力系統的負荷。

  5、避免新車跑長途

  有的車主說,我一天給你跑上500km,三五天就磨合完。殊不知新車跑長途,會使發動機連續工作的時間增長,造成機件磨損加劇,得不償失。

  6、慎用緊急剎車

  緊急剎車不但使磨合中的剎車系統受到衝擊,而且加大了底盤和發動機的衝擊負荷,所以在最初行駛的300km內儘量不要採用緊急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