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教案範文

  編寫教案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教學目的]

  1、 激發學生對地理的探究興趣,讓學生了解我們生活的地理環境中存在許多地理之謎,地理問題。

  2、 通過聯絡實際,使學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經濟建設、社會文化等方面離不開地理知識

  3、 培養學生的求知慾,促進學生注意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通過熟悉我們生活的地理環境,提高學生對生活的適應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初步瞭解地理學科,培養對地理學習的熱情、興趣

  難點:使學生了解地理與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及風土人情的密切聯絡

  [教學方法及課時安排]

  講授法、自主探究法、啟發法、 1課時

  [教具準備]地圖冊、小黑板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師生有感情的朗誦本章前言,引入

  ***過渡***什麼是地理?地理是研究什麼內容的學科?***展示小黑板出示的若干問題***

  一、解開地理之謎

  1、 學生分組討論探究黑板上的若干問題,而後各派代表回答,教師略以點撥。

  ***過渡***在日常生活中,你還有哪些感到疑惑的地理問題呢?

  2、 學生提出若干地理問題,教師有選擇性的回答

  ***小結***通過剛才的提問,不難看出,地理這門學科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地理與日常生活

  ***總述***地理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1、 創設情境:假設從常德出發,到內蒙古進行為期一週的暑期旅行,你會考慮到哪些和地理有關的問題?***學生討論回答***

  2、 設問:你還能舉出日常生活中需要地理知識的例子嗎?

  ***小結***地理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密切關係,學好地理我們可以進一步指導我們的生活,進一步熟悉我們的生活環境,懂得確認方法,知道天氣和氣候,瞭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況,進而提高我們對生活的適應能力。不但如此,在我們的生產建設中,也離不開地理。

  三、地理與生產建設

  1、展示小黑板上的問題,學生分組探究,各派代表發言。

  ***小結***無論工農業生產佈局也好,還是農業生產也好,都要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如農業生產必須因地制宜,新建工業企業要考慮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場和運輸條件。

  四、地理與風土人情

  1、引導學生看圖P4圖1-3,揭示荷蘭風車與當地地理環境的關係,看圖P5圖1-6,揭示阿拉伯人的服飾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係。

  2、學生齊讀P4文字,瞭解地理與風土人情的關係。

  [課堂小結]

  派一名學生彙報本節課的收穫

  [作業佈置]

  P5活動1、2

  [板書設計]

  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解開地理之謎

  地 理

  與日常生活 與生產建設 與風土人情

  [教學反思]

  :認識地球

  [教學目的]

  1、 知道地球的真實形狀,瞭解地球的大小

  2、 能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南北兩極、經線、緯線、赤道、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等,並掌握南北半球、高、中、地緯的劃分標準

  3、 理解經緯網並根據經緯網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

  4、 培養學生觀察、演示、動手製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地軸、兩極、經線、緯線、赤道等概念,理解經、緯度及南北半球及東西半球的劃分。

  難點:如何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教具準備] 地球儀、經緯網儀、經緯網圖

  [教學方法] 講授法、自學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 創設情境***我們遙望星空,看到太陽和月亮是什麼形狀?那麼‘我們生活的地球又是什麼形狀呢?

  一、地球的形狀

  1、 學生預習,回答地球的形狀

  2、 展示地球衛星圖片,理解地球的形狀

  ***過渡***在古代,由於受科學技術的限制,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3、 結合板圖講述蓋天說和“混天說”對地球形狀的認識

  ***過渡***直到1522年9月,西班牙航海家麥哲倫環球一週的航行,才從實踐上證明了地球的確是一個球體

  4、 利用地球儀展示麥哲倫航行的路徑,以證實地球是一個球體。

  5、 設問: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6、 設問:地球是個規則的球體嗎?***學生閱讀P15材料,回答***

  ***過渡***地球很大,究竟有多大呢?

  二、地球的大小

  1、 學生閱讀P16圖2-5,用圖中的資料說明地球的大小

  2、 教師利用“中國的面積”“珠峰的高度”說明地球之大。

  ***過渡***要掌握巨大的地球的詳細情況很難,於是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並按一定的比例縮小,製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三、地球儀

  1、 活動

  學生四人一組,找出地球儀上的南北兩極、赤道、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

  2、 學生上臺指出

  3、 教師演示地球自轉,指出地軸的含義,而後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學生從南北兩極觀察地球自轉的方向。

  4、 ***過渡***在地球儀上,有許多大小不同的圓圈和連線南北兩極的線,他們就是地球上的經線和緯線

  ***一*** 經線和緯線

  1、 學生觀察地球儀,閱讀P16最後一段文字和P18最後一段文字,完成表格練習

  2、 教師利用經緯網,引導學生理解經緯線的特點

  3、 設問:在地球儀上,緯線有多少條?經線有多少條?

  ***過渡***為了區別每一條緯線和經線,人們分別將它們各自規定了一定的度數,這就是經度和緯度

  4、 展示表格,學生閱讀P17-18文字,討論交流

  5、 結合地球儀理解經緯度劃分、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尤其突出在地球儀上如何判斷東西半球。

  6、 引導學生觀察討論P18活動1、2、3,理解如何在經緯網圖上判斷南北緯、東西經,而後出題檢測。

  四、經緯網

  ***創設情境***如果一艘輪船在海上遇難,你作為該船的船長,你會如何向救援船隊報告船所在的位置***學生討論回答***

  ***過渡***要確定該船的位置,就需要學到和經緯網有關的知識。如何利用經 緯網來確定地球表面如何一點的位置呢?

  1、 舉例說明:假設你要向老師報告你在教室裡的位置,你會怎樣報告?由此引人經緯網的學習。

  2、 展示經緯網圖,提問:

  3、 引導學生觀察圖2-12、2-13、2-14、2-15,瞭解經緯網圖的幾種變換過程

  4、 展示平直經緯網圖,回答:

  5、 討論完成P21活動的1、2

  [小結鞏固]學生小結,教師點撥

  [教學反思]

  本節地理教學,充分利用地球儀、經緯網等教具,讓學生自主探究,弄清緯線、經線的特點,利用板圖,讓學生掌握了經度、緯度的劃分。對於如何判斷經緯度,能夠充分聯絡實際,使學生充分理解經緯網的應用意義,並初步掌握如何利用經緯網來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不足之處在於對於如何判斷東西半球這一難點突破不夠。

  :世界的海陸分佈

  [教學目的]

  1、 瞭解世界的海陸分佈比例,掌握世界海陸分佈概況

  2、 區分大陸、島嶼、大洲的概念,掌握七大洲的面積、名稱、分佈及各州的分界線

  3、 區分海洋、海峽三個概念,掌握四大洋的分佈特徵。要求學生將複雜的地圖用幾何簡圖勾畫出來,培養學生處理知識劃難為易得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佈

  難點:查詢各州之間的分界線

  [教學方法]

  討論法、讀圖法、自學法、繪圖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具準備]

  七大洲、四大洋分佈圖、地球儀、七大洲輪廓圖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是希望人們學會忍讓,有海洋和天空一樣廣闊的胸懷。你想知道天空又多大,海洋有多廣嗎?

  一、海洋與陸地

  1、 學生觀察地球儀,提問:地球儀上的蘭色代表了什麼?蘭色以外的顏色又代表了什麼?地球上的海洋和陸地,誰佔的面積大?

  2、 學生閱讀圖2-17,回答:世界海陸分佈的具體比例

  3、 討論P22活動1、2,得出結論:地球上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海洋麵積都大於陸地面積。

  ***過渡***世界的海洋和陸地在全球是如何分佈的呢?

  二、七大洲

  ***總述***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個大塊和無數小塊,以大陸和島嶼的形式散佈在海洋中。

  1、 看書思考回答:a 什麼叫大陸?什麼叫島嶼?根據定義,在地球儀上指出大陸、島嶼、大洲。

  2、 教師講述半島的含義並在地球儀上指出。

  3、 提問:全球可分為哪幾個大洲?

  4、 學生先熟悉圖2-20,討論:怎樣快速的記住七大洲的輪廓?能給七大洲的面積排序嗎?。

  5、 展示單獨的大洲輪廓圖,學生搶答。

  6、 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七大洲,而後上臺指出

  7、 引導學生在地球儀上畫出赤道、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討論下述問題:

  ***1*** 赤道穿過的大洲有哪些?穿過的大陸有哪些?

  ***2*** 大部分位於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位於南半球的大洲有拿些?位於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大部分位於東半球的打洲有哪些?

  8、 學生對照地球儀,上臺指答

  9、 展示“東西半球掛圖”,學生識記七大洲的位置,口答P23活動題

  10、 提問:我們所在的大洲是哪個/亞洲的西面是哪個洲?西南面又是哪個洲?引入洲界的學習。

  11、 引導學生閱讀圖2-23,找出洲界符號,觀察討論:亞歐兩洲的分界線是哪些地理事物?亞非洲界、南北美洲各以什麼為分界?

  12、 學生回答,教師在掛圖上指出其具體位置。

  13、 學生完成P25活動2

  ***小結***學生小結,教師點撥

  ***作業佈置***見填充圖冊。

  第 二 課 時

  ***複習提問***世界的海陸比例?七大洲的海陸分佈?亞歐、亞非、南北美洲的分界。

  ***過渡***你們發現,不同大洲之間,一般以什麼為分界?***海峽、海、山脈、運河等***那麼,什麼是海、海峽?它們與我們常說的洋有什麼區別和聯絡?

  三、四大洋

  1、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預習

  2、根據預習,回答海、海峽、洋之間的區別與聯絡。教師結合地球儀指出,以加深理解。

  3、全球可分為幾大洋?各有什麼特徵?將全班學生分為四組,分別命名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分組合作進行自述。

  4、結合掛圖,引導學生識別四大洋在東西半球的分佈。並強調:面積最大的洋?最小的洋?緯度最高的洋?全部位於東半球的洋?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洋?

  5、指導學生繪製七大洲輪廓幾何圖形並在圖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課堂小結]:結合繪製的板圖小結四大洋的位置、各自的特徵。洲界、七大洲的位置

  [板書設計]

  第  二  節    世界的海陸分佈

  一、 海洋與陸地

  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二、 七大洲

  1、大陸、島嶼、大洲的含義

  2、七大洲的名稱及分佈

  3、洲界

  亞歐:烏拉爾山、烏啦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亞非: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三、 四大洋

  1、海、洋、海峽的概念

  2、四大洋的名稱及分佈

  [教學反思]:本節地理教學,採用“看圖-析圖—得結論-繪圖”的教學思路,充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動手繪圖能力。使學生對本節的重難點的掌握較為形象直觀,落實教好。課堂氣氛較為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