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翻譯實用技巧
語言的互相翻譯不但有利於各國文化的交流,更有利於語言的發展。在搞翻譯工作時最怕碰上習語多的文章。因為為了忠於原者,譯文必須既堅持它的外國味,但也要符合本國文字的要求,而翻譯習語卻是最難把這兩個標準一同達到的。
為了要適漢地把外國語言中的習語忠實地翻譯出來,有經驗的翻譯工作者一般採取下列幾種方法:
一、 正確理解
理解主要通過原文的上下文來進行,譯者必須從上下文的關係中來探求正確譯法。上下文可以是一個句子、一個段落,也可以是整節、整章,以至全文、全書。為透徹理解原文,須理解語言現象,邏輯關係等。下面從語義分析,語境分析和語用分析三個方面闡述如何正確理解原文。
***一*** 語義分析***Semantic analysis***
語義分析是指一定的語境之中,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詞與詞之間的語義關係及其含義。在理解原文中某一個詞的含義時,譯者首先要區分清楚其概念意義***conceptual meaning***和關聯意義***associative meaning***,即某一個詞的本意及其引申意義。例如chair一詞在下面4個句子中的意義:
•seat oneself in a chair坐在椅子上***概念意義***
•accept a university chair接受大學教授之職位***關聯意義***
•chair a meeting主持會議***關聯意義***
•committed to the chair處以電刑***關聯意義***
換言之,要正確理解原文,就要力圖透過表層進入深層及透過表面意義,抓住其內在意義,暗含意義乃至其弦外之意。比如wet一詞在以下例子中的意義:
•wet paint!油漆未乾***勿觸油漆***!
•wet suit潛水服
•wet nurse奶媽
•wet blanket掃興的人或事
•be wet to the skin全身溼透
這種一詞多義的現象,在英語中是非常普遍的。讀者應對此高度重視,要勤查字典,尤其要避免離開上下文,僅僅用已知的含義生搬硬套,貽笑大方。下面再以heavy一詞為例做一分析。
讀者都知道該詞的基本意義或概念意義是“重的”,然而下例中的heavy都不能譯為“重的”。
•heavy smoker抽菸很厲害的人***煙鬼***
•heavy sleeper睡覺很沉的人
•heavy weather惡劣的天氣
•heavy news壞訊息
•heavy food不易消化的食物
***二*** 語境分析***Contextual analysis***
所謂語境,就是一個詞或短語在某一特定句子中的含義,甚至在某一篇章***text***中的含義。請看下例句子中power一詞的不同含義:
•It is beyond his power to sign such a contract.他無權籤這個合約。
•Which party is in power now?目前哪個黨是執政黨?
•This is a newly built power plant.這是一座新建的發電廠。
•The robot carries its power by storage batteries.這個機器人自帶蓄電池電源。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achines consists in power.這兩臺機器的差別在於功率不同。
上例中power一詞就充分體現了一個詞在不同學科或知識領域的不同含義。
***三*** 語用分析***Pragmatic analysis***
語用學***Pragmatics***是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話語,尤其注重在不同的語言交際環境中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用語言學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理論來研究翻譯及翻譯學,是近年來的一個重要趨勢。數千年來,古今中外的翻譯理論家們,無一例外,均從源語***source language***和譯入語***target language***的角度來研究翻譯,首先對原文和譯文進行比較,再對譯文的優劣做出評價。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一系列大同小異的翻譯標準和原則。這種方法的缺陷是將全部精力集中於“結果”上,而忽視了翻譯本身,即翻譯的過程。語用學的“關聯”理論對翻譯學的啟示在於,明確強調了對翻譯過程的研究。首先,譯者必須從源語中體會作者的意圖,即源語作者要傳達給讀者哪些語境假設;其次,判斷這些語境假設在譯入語讀者的潛在語境中是否存在,即讀者能否理解,或者理解起來有無困難。由於中外文化差異的存在,譯入語讀者和源語讀者有著完全不同的認知環境,所以,譯者在表達時要盡力尋找最佳關聯點。例如:She is so talkative that her classmates nickname him “magpie”.
句中magpie***喜鵲***在以英語為母語的讀者的認知環境中的喻義是“嘮叨,饒舌”,這也是原作者要傳達給讀者的意思***語境假設***,但是,這個語境假設在譯入語***漢語***讀者的認知環境中並不存在。漢語中喜鵲與喜事,吉祥相聯絡,與“嘮叨”毫無關係。而漢語中的“麻雀”則與原作者的語境假設合轍。因此,可譯為:她老愛說話,因此同學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麻雀”。
總之,正確理解在翻譯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要做到理解準確,除精通語言,還要熟悉文化背景,正確處理語義與邏輯關係。需要注意的是,翻譯中的理解不完全等同於閱讀中的理解。一般說來,閱讀理解主要注重巨集觀或篇章內容的領悟,對微觀語言結構或成分不作細緻分析;翻譯中的理解則具有更為嚴格的要求。首先,翻譯中的理解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它要求忠實地表達原作的意義並儘可能再現原作的形式之美為目的。因此,就要求比一般的閱讀理解更透徹、更細緻。其次,以翻譯為目的理解,所採用的思維方式與一般閱讀理解不同,閱讀理解大都採用單語思維,而翻譯中的理解則採用雙語思維,既用原語進行思維,又用譯語進行思維。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翻譯中的理解並非翻譯這種言語活動的最終目的,在對原文進行事無鉅細的分析與領悟後,譯者還要進行表達這一具有同樣重要意義的階段。就此而言,作為整個翻譯活動的必要前提和條件,理解上的任何失誤都必然會不可避免地導致翻譯中的敗筆。
二、準確表達——直譯和意譯
上面我們分析瞭如何正確理解原文,在此基礎上,我們下面來研究如何準確表達,即如何用準確的漢語傳達出原文的含義。有時理解正確了,但是卻表達不出來,或者表達時走了樣,或者意思基本無誤,卻出現了所謂的翻譯腔***Translationese***, 仍然不能算做準確表達。要做到準確表達,譯者必須做到以下三點:1.準確傳達出原文的內容***或資訊***,對原意既不能擴大,也不能縮小,更不能歪曲。2.盡力保持原作的風格,如原文作者的用詞特點,修辭手段及歷史的,文化的風貌等。3.譯文要符合譯入語***即漢語***的表達習慣,譯者要盡力擺脫原文結構的束縛,努力用地道的,流暢的漢語來表述原文的資訊。以上三點做得如何,將直接影響到譯文質量的優劣。因此,有人認為表達是翻譯過程中的關鍵是毫不過分的。
在準確表達的過程中,譯者要避免兩種傾向:過分翻譯***over-translation***和欠額翻譯***under-translation***。前者是指譯文不顧原文的本意,隨意添枝加葉,極力渲染;後者則走向另一個極端:任意刪減,使譯文沒有也不可能完整地傳達出原文的資訊及其風格。例如:
•The Secretary was on his way to the Middle East again.
國務卿又不顧勞累,風塵僕僕地開始了他的中東之行。
譯文中的“不顧勞累,風塵僕僕”純屬譯者主觀猜測,沒有根據。應刪除。又如:
•This is some war.
這是一場戰爭。
譯者對some一詞的誤解造成了原文資訊的遺漏。應改為:這真是一場大戰!
•The statesmen are used to flying a kite before an election campaign.
在選舉前政治家們習慣於放風箏。
句中fly a kite的確是放風箏,但譯者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作為一個短語,fly a kite的意義是“試探公眾和輿論的反應”。因此,可譯為“在大選前政治家們習慣於試探一下公眾及輿論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