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材料類選擇題答題方法

  考查學生閱讀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是高考的一貫追求,近年來,高考歷史試卷的選擇題也越來越多地考查這種能力。材料型選擇題在近年高考歷史中所佔的比例也越來越大。那麼,如何應對這一趨勢,提高答題的正確率呢?讓我們來看看以下的歷史材料類選擇題的答題方法!

  一、材料是解題關鍵,需要讀懂

  1.題幹選項均材料。當題乾和選項都是材料的時候,很顯然,材料不讀無法做題,材料不讀懂無法做對題。然而,整個題目都是材料的時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的時候,一般我們都會因為看不懂很煩躁而很長時間不能進入正題。所以當遇到這類情況,我們要鎮定自如,要堅信麻煩不代表難,難也不是針對我一個,我不會別人也未必會。這樣自我寬心可以讓我們耐心讀題,從而理清題目,快速準確解答。下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例題】司馬遷說:“***齊***桓公之盛,修善政以為諸侯會盟,稱伯。”“修善政”的具體措施是

  A.“通工商之業,便魚鹽之利” B.興修水利,開河鑿渠

  C.“盡地力之教”,發展生產 D.“尊王攘夷”,擴充勢力

  【分析】“修善政”是一個謂賓短語,它的主語是“***齊***桓公”。它是因,“會盟,稱伯”是果,很顯然這裡的“會盟”是葵丘會盟。這些有效資訊的獲取需要平時有紮實的基本功。所以我們平時學習和複習的時候,要多問問自己“何人何時做何事,為何做此事,此事後果影響又如何”;要經常在心裡默唸或在紙上默寫,把歷史事件線索搞清楚,無論試題考查的有多細我們都能應付自如。只有具備這些“平時功”,考試時才不會怯場,才能迅速準確將材料與所學知識聯絡結合。這些都不是“臨時抱佛腳”能解決的。考試的第一竅門就是夯實基礎。

  2.僅是題幹有材料。一般來說,“題眼”來自題幹。如果題幹主體就是材料,那麼不言而喻,“題眼”就在材料中,所以讀懂題乾材料的顯性和隱性資訊非常必要。顯性資訊自然一讀便可得,至於隱性資訊,顧名思義則需要我們的“火眼金睛”去深挖發掘。如何練就我們的“火眼金睛”?除了認真審題和具有紮實基礎,還需要的就是抓住細節、反覆揣摩。

  【例題1】***05·全國***下圖是考古出土的一方漢印的印文。該印是

  A.劉邦所封異姓諸侯王的王印 B.漢朝賜予百越首領的印 C.漢朝管理今昆明地區的實物證據 D.漢朝封夜郎侯為王時所賜印信

  【分析】此類題目如果圖片出自課本,只要課本熟悉自然不難選出正確答案。但是如果題目考查的難度加大或者圖片取自課外則必須深刻理解圖片,抓住細節才能決定勝敗。如果我們對課本圖片沒有重視,不知道這張圖片出自課本也沒關係。只要我們抓住“滇王之印”的“滇”聯想到現在雲南省也簡稱“滇”,也可選出正確答案C。其實很多材料類選擇題往往把考查點集中到一個漢字或數字,只要我們細心就可以順利破解題目。

  【例題2】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在譴責英法聯軍罪行時寫到:“有一天,兩個強盜闖入夏宮,一個搶劫,一個放火……”這裡的“夏宮”是指

  A.乾清宮 B.天安門 C.圓明園 D.頤和園

  【分析】此題是一道高考模擬題,沒有任何難度,實際上考查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知識點。抓住“英法聯軍”、“搶劫”、“放火”便可選出C。但是有的學生在檢查時反覆思考又改為D。原來這些學生考慮過多,把簡單的題目複雜化,把“夏宮”聯絡到Summer Palace***頤和園***。因為Summer Palace從表面意思直譯就是“夏宮”,所以導致很多學生誤選D。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有的問題多想反而想複雜想錯。所以我們在高考考場上,要以書本知識為據,不要去“奇思妙想”,要尊重第一感覺,只有在十分有把握的情況下才能該答案,否則不可輕易去改。大多數同學的教訓是一改就錯。

  3.僅是選項有材料。四個選項之一就是題目的正確答案,所以當選項是材料的時候,我們必須把四個選項認真讀懂,然後聯絡題幹要求再作答。這類題目不可偷懶只去讀部分選項進行排除,非材料類的選擇題之所以可以運用簡單排除法,是由於其文字理解難度小,有的敘述錯誤明顯。而材料類選項本身材料就難懂,孰對孰錯就更難分辨,模稜兩可下是不可以使用排除法的。

  【例題】下列言論能體現民本思想的是

  ①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②威勢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亂 ③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④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⑤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分析】此題屬於組合材料題,四個選項,五個小材料。題幹是要求體現民本思想,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什麼是“民本”思想,然後要去依次理解五句文言文的意思,試題便可迎刃而解。①③⑤都強調了“民”的重要性,言下之意就是要以民為重、以民為本。

  二、材料是解題輔助,無需太懂

  高考是多種能力的考查,為了體現出區分度,命題者也可謂“煞費苦心”。增加一些文言材料到選擇題一方面增加了試題難度,另一方面也豐富了試題內容給考生設了一個“障眼法”。換句話說,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式上看是在考查學生文言理解能力和文字資訊處理能力,實際上考的就是簡單的書本知識。即使文言內容看不懂,只要基礎知識牢固,題目照樣可以輕鬆解決。不過,這些材料也不是一無是處,它可以起到解題輔助作用,讓考生更順利的解題。

  【例題】***07·全國Ⅱ***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不習六藝經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綜當代之務,舉夫子論學論政之大端一切不問,而曰一貫,曰無言,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股肱惰而萬事荒,爪牙亡而四國亂。神州蕩覆,宗社丘虛。”他所抨擊的是

  A.先秦儒學 B.漢代經學 C.隋唐佛學 D.宋明理學

  【分析】只要聯絡課本知識回憶顧炎武的思想主張便可選出答案D,無需讀懂那一大串文言文。但是有時候怕命題人“不按套路出牌”,所以對材料的適當理解可以檢驗讓自己更確信。材料中的觀點是顧炎武批駁明末知識分子不切合實際的學風,即“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他主張“經世致用”。“明心見性”是宋明理學的主張。由此選擇D,我們在緊張的高考考場上更“心安理得”。

  三、材料是混淆視聽,無需讀懂

  現在似乎是一個“包裝時代”,試題也越來越注重包裝追趕時代潮流。誠然,試題進行一定的包裝改造,可以將考過的試題翻來覆去,也可以使整份試卷視覺感受不錯。然而,有時也會成為考生答題的負擔和干擾。所以我們考生不要畏懼紙老虎,再煩的題目、再難的題目都是由簡單容易的題目組合改造而來。題目考的方式在變,但是知識點是不變的。

  【例題】***07·重慶***開創仿造西方戰船先河的著名人物是

      

  A.林則徐B.曾國藩C.李鴻章D.左宗棠

  【分析】鴉片戰爭期間,林則徐是新思想萌發的代表,他積極仿製西方戰船,還提出建設一支新式海軍的主張。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此題選出A不難。此題的解答和所給圖片無任何關係。圖片毫無意義甚至畫蛇添足。估計命題者是想圖文並茂而運用圖片,可是又擔心考生難以辨認***因為有的圖片課本沒有***故而又註上姓名。考生如果在做這類題目時,如果所給資料對解題毫無作用,切勿在此浪費時間,高考時是沒有時間去欣賞與題目無關的圖片或文字的,我們要時刻“獨具慧眼”。

  通過以上講解相信你對解答選擇題的方法已經心領神會,下面讓你小試牛刀,大顯身手!

  1.***07·全國Ⅰ***史學家陳寅恪在評述“武周之代李唐”的歷史意義時說,此“不僅為政治之變遷,實亦社會之革命。”此處“社會之革命”是指

  A.重用酷吏,實行法治 B.女皇當政,任用女官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D.移風易俗,推崇佛教

  2.***09·江蘇***沈括《夢溪筆談》載:“世間鍛鐵所謂鋼鐵者,用柔鐵屈盤之,乃以生鐵陷其間,泥封煉之,鍛令相入,謂之團鋼。”這項技術最早出現於

  A.春秋時期 B.西漢 C.南北朝 D.北宋

  3.***08·全國Ⅰ***一位在華美國人士在評論近代中國一部著作時說:“它是因中英戰爭刺激而產生的一部成果。我們認為它將極大地摧毀傲慢心態,驅散中國統治者和學究們的愚昧無知,證明他們所屬的並非地球上的唯──個國家。”該著作的作者是

  A.姚瑩 B.徐繼畬 C.鄭觀應 D.嚴復

  4.***09·安徽***儒家思想經過不斷髮展,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一下言論最能體現其適應加強中央集權需要的是

  A.“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貧。”

  C.“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D.“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

  5.***09·上海***①春秋時期,鄭國發生了火災,掌管祭祀的官員建議子產焚燒玉石向上天祈禱,②子產說:“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③於是積極組織滅為。④這說明當時以祭祀為核心的宗教意識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漸佔據上我。上述材料中屬於歷史評價的是:A.① B. ② C.③ D.④

  【練習答案】 1.C 2.C 3.B 4.C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