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材料題的解題技巧

  材料解析題是一種主觀性試題。它的設計是在試題中引出一段或幾段材料,要求應試者在讀懂試題材料的前提下,依據課文所體現的知識網路,從提供的種種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資訊,逐一解答試題中所提出的各個問題。

  中國古代史的材料多為文言文,必須像語文課分析古文一樣,對每句話每個字詞都要字斟句酌,讀透材料的本義並挖掘其引申義,萬不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世界史的材料多為外來的翻譯文,有的句子很長,很難讀懂。此時,可按語語文課中劃分句子成分的辦法來處理:先找主、謂、賓語,再找定、補、狀語。對資訊量大的材料要藉助標點符號***特別是分號和句號***劃分層次,理解各層的含義和各層之間的關係,歸納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問題。同時用符號***直線或曲線***畫出關鍵詞句,去粗取精。下面各舉例說明。

  1、文字型材料題的閱讀。例如:斯大林在論述蘇聯的工業化時說:“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通常是從輕工業開始,由於輕工業同重工業比較起來,需要的投資少,資本週轉快,獲得利潤也比較容易,所以在那裡,輕工業成為工業化的頭一個物件,只有經過一個長時期,輕工業積累了利潤並把這些利潤集中於銀行,這才輪到重工業,積累才開始逐漸轉到重工業中去,造成重工業發展的條件。但這是一個需要數十年之久的長期過程,共產黨當然不能走這條路。黨知道戰爭日益逼近,沒有重工業就無法保衛家,所以必須趕快發展重工業,如果這事做遲了,那就要失敗。”??《斯大林選集》斯大林的這段話的核心意思是什麼??通過指導學生閱讀、分析,發現斯大林的第一句話也作了暗示: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是從輕工業開始。往下是講述其原因 高中物理,最後才指出由於戰爭的需要,蘇聯的工業化建設要從重工業開始。這就是這段話的核心意思。如果學生不能把握馬斯大林這段話的核心意思,那就不可能再解答後面相關的設問了。

  2、圖片型材料題的閱讀。按照試題所選取的圖片性質來分,可以分為地圖類圖片題、照片類圖片題、拓片類圖片題、漫畫類圖片題等。無論哪種圖片題,解題時首先要立足圖片,高考的圖片型材料題所選取的圖片一般是教材上所沒有的新情景材料,所要求提煉的資訊也都是圖片本身所攜帶的,因此立足圖片就成了解題的關鍵。在分析圖片時,應該從顯性資訊和隱性資訊兩個方面入手。認真觀察,注意與圖片相關的文字,運用所學知識來支撐和補充圖片,還要注意論從圖出。例如:2003年上海題。

  3、圖表型材料題的閱讀。閱讀圖表型材料,要把握其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發生、發展、演變的總體趨勢,重點要分析圖表所攜帶的有關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相關資訊。

  4、文字加圖片圖表等混合型材料題的閱讀。首先,要了解文字材料同圖片圖表材料之間的關係:一是互為補充關係,文字材料表述準確闡述深刻,圖片、圖表材料直觀明瞭。二是文字材料對圖片圖表材料進行註釋和說明。然後在所有材料中尋找有效資訊,經獨立思考、分析,才能解答設問。

  例如:***2002年曆史單科全國卷***閱讀以下材料

  材料一自朝鮮戰爭起,美國全球擴張和爭霸進一步加強,海外軍事開支和各種“援助”名目繁多。這些開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億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億美元,70年代前3年平均達71億美元。??據《世界經濟統計簡編***1978***年》

  材料二1950年?1957年間,美國工業生產平均增長3.8%,英、法、聯邦德國平均為5.4%,日本為12.4%1951年?1977年,美國工業勞動生產率平均增長3.2%,日本為8.8%,聯邦德國為4.4%,法國為4.3%。??據宋則行、樊亢《世界經濟史》

  材料三美國的進出口貿易情況表***單位:億美元***年代1950196019701973與日本的貿易+2.4+2.0-15.9-19.4與西歐國家的貿易+2.0+10.7-5.8-17.8注:+為順差,-為逆差??據《當代世界經濟概論》

  材料四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外匯儲備比重變化表***%***年代19371950196019711972資本主義世界100100100100100美國4***48.531.29.77.6日本6.11.33.212.412.3西歐共同體各國26.53029.6??據《當代世界史選輯》***第二分冊***

  回答:1973年,以美元為中心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結合材料說明其原因。通過對材料一的閱讀,得出的有效資訊是:美國的海外軍事開支和各種“援助”加劇了美元流向國外,增加其經濟負擔。通過材料二的閱讀,得出的有效資訊是:美國經濟沒有持續穩定增長,其發展速度低於西歐、日本。通過材料三的閱讀,得出的有效資訊是:美國進出口貿易與西歐、日本相比,逆差趨勢明顯,難以留住美元。通過材料四的閱讀,得出的有效資訊是:美國黃金大量外流,儲備減少使美元地位愈加難以鞏固。最後將四段材料提煉出來的有效資訊組合在一起,就成了本題的答案要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