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應該怎樣學好語文

  語文,真的無處不在,也可以說語文是我們學了最久的一門學科。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一新生學好語文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一新生學好語文的方法

  首先,“態度決定高度”,要有良好的對待語文的學習態度,才能真正學好語文。因為高中的語文,不再是單純的背誦與默寫,而是涵蓋了許多包括文言文基礎知識,課外閱讀綜合能力,甚至生活中的細節等知識面。這就要求我們多觀察生活,積累自己的語文視覺。就像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常識》,就是一個非常貼近生活的題目。所以,我們可以在平時的學習中,用一本小本子,把一些有意義的素材積累下來,這是對寫作文非常有用的。

  其次,多看古文與古詩。因為在高中的語文考試中,不再是課內學習的古文閱讀與古詩鑑賞,而注重的是把課內知識的遷移到課外的能力。例如,給一段你沒學過的古文閱讀或古詩,要你自己去分析文章的內容與主旨等。剛開始會覺得很難,可是當你接觸多了。自然就熟悉了。可是,這也告訴我們一個學習語文的方向:注重古詩詞。例如,每天堅持看一首古詩,把一些優美的詩句背誦下來。蘇軾的“春畦雨過羅紈膩,夏壠風來餅餌香”,李白的“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柳宗元的“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緑”,這些名句怎能不背下來了?此外,還要有目的地看一些古文的文章,積累一些常考的文言文虛詞,通假字,實詞的基本用法。這樣三年下來,你每天都在聚糧,當你高考那一天,就可以帶著你滿滿的糧食好好打一場勝仗。也許有人認為我現在談高考言之過早,可是並不然。從你一進入高中,你就開始了你的高考,而這一些,便將是你高考的每一分的成績。荀子說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語文,便是你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來的。

  最後,還要必備好的課外輔導書。高一是大量閱讀名著的好時機,一定要好好把握這個時間,多讀多看,拓展能力,不要浪費了這一寶貴的黃金時期。成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輔導工具書是你的書桌上應有的書具之一。成語,字詞,拼音等都要自己去自學積累,老師是很少再像初中那樣點著一個一個詞的教的。所以,這些書都是非常重要的。

  高一新生學好語文的建議

  一、是處留心皆語文

  要有“大語文”的概念。“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社會這個大課堂裡,隨處都可以學語文。看報紙,看電視,看電影,看廣告,看通知,聽廣播,聽歌詞,與人交談,寫書信假條等日常應用文字……無處不有語文可學。因此,我有一個說法:語文學習的形式多樣和不拘一格***如在不同的時間、場合、式樣、方法下進行***,相對其他學科,完全佔有絕對的優勢!

  《紅樓夢》中秦可卿的房裡的一幅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非常啟發人;世事、人情中,最含語文——語文教人生活怎樣,語文教人怎樣生活。我還有一個說法:人一張口便有藝術***語文***在——語文素養是隨處體現的。

  二、 “撿糞”精神學語文

  “撿糞”的說法出自著名作家孫犁之口,意思是要點點滴滴地勤作積累。背誦一段文章、一首詩詞;弄懂一字讀音,一詞含義;抄錄一段名言、一句警語;掌握一則修辭手法,一樣表現方法……積水成淵,聚沙成塔。一句話,沒有積累,絕沒有語文的金字塔!***少上幾節語文課,與某次考試成績的高低似乎沒關係,是錯誤的認識……***語文的長進中沒有“速效膠囊”,是涓涓滴滴式、臺臺階階狀上升的,基礎夯得不牢,差些點點滴滴的積累,終將有用時恨少、捉襟見肘、黔驢技窮的時候的。 “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在語文學習中最典型!有人說四大名著,期末或高考到底能長几分?同學們,這個問題誰能回答出來?乍一聽,這問題好實在啊,提問的人做事是多務實啊;其實,這是“天真”得未免有些可笑的,是典型的急功近利。***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太複雜甚至完全相反!如寫“赤兔之死”拿了滿分!——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那究竟是一個什麼道理呢?我不妨打個比方:山林裡扯起大網來捕飛鳥,一天甚至一月能網到幾隻飛鳥的,可能就那麼幾個網眼;倘若你在人家織了兩三個網眼的時候問:這兩三個網眼到底能網到幾隻鳥?織網人肯定是搖頭的,一隻鳥也網不到!但是,同學們,這三兩個網眼是織還是不織呢?

  三、語文最重要的作業是閱讀***和記誦***。

  語文的作業***或叫練習***,有讀、聽、說、寫等,形式是最多的,但最重要的是閱讀***和記誦***。

  《閱讀學原理》上就說過:“通過閱讀,讀者的知識經驗擴充了,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讀者的觀點認識改變了,這是自我在本質上的提高;讀者的思想情感昇華了,這是自我在價值上的飛躍;讀者的方法技術遷移了,這是自我在能力上的練達。” 通過閱讀,你潛滋暗長了許多方面的好多素養,你不過暫時沒有明顯知覺罷了。因而閱讀作用是巨大的!

  而閱讀又最具“軟性”,相對一些學科的有卷可交、有分可改,有成績可統計、有名次可排序的 “硬性”作業來,常被同學們認為是可多可少、可急可緩、甚至可有可無;一旦同時有了“硬性”作業,語文閱讀便“退居二線”或被束之高閣,朗讀和背誦這些最基本的“語文作業”更是如此了***例略***。因而越是硬性作業多的環境,語文學科的長進就越顯艱難。鄭重地告誡:自己要當學習的主人去好好把握各門學科的齊頭並進,願大家不要做“欺軟怕硬”的人!

  高一新生學好語文的習慣

  1、“精讀”“博覽”的閱讀習慣。要會讀書,不僅要精讀,如老師在課堂裡講讀的課文,但遠遠不夠,因而很要泛覽,語文裡好多東西不是推理得出來的,常是不見就不識的,不記誦就不行的。

  這裡要特別談到朗讀,朗讀,大家較多的是認識不足的,而它相當重要,對記誦、語感尤為有用——記憶,不是大腦所獨司獨佔的,眼睛、耳朵、口腔、喉嚨、舌頭都有記憶的功能!比如你現在背誦先前的有些詩文,為什麼能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並且口腔、舌頭、喉嚨等能自然協調的習慣運作,這就是它們也能記憶的奇妙表現。所以大家在早晚兩次朗讀中,要充分調動口耳喉舌各器官全部運作,讀得毫不顧慮,讀得旁若無人,讀得盡情沉醉。

  2、“專心”“擇要”的聽話習慣。要會聽講,在語文課裡,可能師生都講得多些。同學們不能忽視“講”和“聽”,而且“講”和“聽”中是大有學問的,你在其中是應該很有借鑑、多所評價的一些心理活動的;也應有整體駕馭和擇要整理的。

  3、“有序”“得體”的說話習慣。要會說話和回答問題,頭緒多了要理出條貫層次,分出輕重先後;要善於表達,如何恰到好處,有時要切中肯綮,擊中要害,有時要妙用修辭,形象生動,有時又要看物件,委婉、曲折、謙敬……高考是要考“得體”的,平時與人語言交流都要留心。

  3、“求誠”“不苟”的寫作習慣。要會作文,首先要感情真摯,倘若不動感情,不多思想,用人家的現成話語,套版語言,再美的文句也是隔著的,沒勁的,只有通過自己真摯感情的過濾,才叫言而由衷,才能感動人心。

  4、“規範”“清晰”的書寫習慣。要會書寫,以規範清晰為貴。行書、草書,是要規範臨帖學習的,不是想當然的快速的連筆繞圈;好多同學寫字還美醜不辨,自以為龍飛鳳舞,實則為春蚓秋蛇。一出手寫字,就有素養、氣質、品格、藝術在。

1.各年級語文學習方法大全

2.高中三年語文學習方法大全

3.高中學習方法指導

4.高中如何有效學習

5.高中生如何安排學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