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應該怎樣學才能學好

  對於好多文科生來說高中歷史是他們揮之不去的陰影,因為很多學生覺得高中歷史比較難學。為此,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中歷史學習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一、夯實基礎,抓好基礎知識的掌握

  我們都知道,要想蓋好一座漂亮堅實的大樓,必須有一個堅實的樓基。同樣,我們的學習,也必須牢牢掌握基礎知識,離開基礎知識,一切免談。有個學生曾問我,在複習之前能不能先講整個歷史的大知識結構,然後再複習基礎知識?我隨即回答,我做不到你們也學不到,你們只有對歷史上的每一時期、每一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每一條基本線索完整掌握了,先形成小的區域性的知識結構***即某一階段或某一時期的知識結構***,你才能理解歷史,而大歷史結構則水到渠成。因此,在我們的第一輪複習中,要全面複習,所有重要的概念、重大的歷史事件和現象,歷史發展階段特徵等內容都應該學習掌握,其中要特別重視階段特徵的掌握。對基礎知識要記憶牢固、理解準確。在全面複習知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方法,看書一定要細、要全,又要注意前引後聯,注重從巨集觀上把握知識,要讀透、讀懂;注重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要記牢、記死,對照考綱寫出相關的內容;做適當的練習,注重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要及時反思、縱橫聯絡,適時拓展思路。切忌急功近利、心存浮躁,否則將一無所獲。

  二、端正態度,從心理上克服背書的恐怖感

  學文科的學生都知道,到了高三需要背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什麼政治、地理、歷史,甚至還有語文等等,而且今天背了,明天就忘,老師一提問什麼也想起來。學生都非常苦惱,進而導致一些學生認為背書無用,不願意背書,而這恰恰正是文科複習的大忌,基礎知識不揹你能掌握嗎?其實我看這裡面和學生的記憶能力有關,也和學生的學習態度、心理素質有關。在每次文理分科時,我都對文科學生說,你們既然報了文科,就是背書的“命”,必須準備好死記硬背,打好這場艱苦的戰役,要日日背、月月背、年年背,直至背會為止。當然,作為文科老師必須科學指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樹立文科學習的正確觀念和態度,同時教給學生正確的記憶方法,並使學生認識到,背基礎知識是學好文科知識的基本方法。比如,我經常訓練學生對所要背的知識要學會提取“關鍵詞”,通過對關鍵詞的區域性掌握以達到整體知識的掌握。例如:新課標必修一專題四第二課《歷史偉大的轉折》關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讓學生提煉出“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經濟路線”等四個關鍵詞,就很容易掌握住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

  三、循序漸進,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今天我們都在說,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怎樣培養出來的呢?那可不是老師教出來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老師要注意運用一切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技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前面我所說的背書,那不是傻背,不是從頭到尾不假思索一字不落而背,那樣我們付出的代價也就太大了,弄不好什麼也記不住。這需要老師指導學生先理解,即梳理要點,分層次分解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同時,老師要注重解題思路、方法、答題的規範要求等方面的講解,注重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考角度;還要充分利用教輔資料上的“拓展闡釋”、“特別提醒”、“例題剖析”等諸如此類的內容,來提高學生對知識更深層次的理解,以及分析解答歷史問題的方法與技巧。我的觀點是:學生能理解的,自己去理解掌握,我只講書上需要補充的,或者學生反饋不懂的問題,藉此來幫助學生形成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再者,可讓學生建立一個糾錯本。每次歷史考試結束後,不少學生往往在不該出錯的地方屢屢出錯,針對這種情況,我讓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個糾正錯誤的筆記本,在每次老師講評完試卷後,讓學生在糾錯本上列出自己所犯的“錯誤”,最好簡要列出錯誤的原因,以便認真總結其經驗教訓。對這個糾錯本,老師應不定期地進行檢查,督促學生養成認真、細緻、準確的良好習慣,這將大大有益於學生今後的學習。

  高中歷史學習建議

  一、博採厚積,品味暢遊歷史知識長河的快樂

  歷史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由感知到積累並理解歷史的過程。如果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程序是一條長河,那麼中華文明就是長河中一股源遠流長永不間斷的涓涓溪流,她流淌著中華民族的崛起興衰、悲歡離合、失落榮辱、艱辛發展、智慧夢想……而所有這些對我們未來成長有用的歷史知識都可以通過我們的歷史課程、歷史教材、名勝古蹟、文物遺存、媒體網路以及歷史典籍等來廣泛涉獵、博採厚積,可為我們進一步感知歷史的本真做好積澱。而今天我們能有幸暢遊於歷史知識的長河,從我國古代歷史的學習中,我們會為北京人能吃上燒熟的食物而激動不已,為商代人把文字刻寫在龜甲獸骨上而興奮莫名,為漢代人們第一次穿上薄如蟬翼的絲衣而快慰,為南朝祖沖之第一次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數字而喜悅,為唐時開明盛世萬民歸一文化輝煌中外往來頻繁而驚歎,更為明時鄭成功收復臺灣捍衛祖國的統一而驕傲,為祖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累累碩果而自豪;從我國近現代歷史的學習中,我們也會因祖國的貧弱而被動挨打甚至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而羞愧,為近代先進的國人艱辛求索中國革命的道路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喟嘆,更為共產黨人多次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使多難的祖國終於崛起復興而振奮。上述這些讓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感到心靈悸動的歷史資訊,我們積累的越多,我們的人生就會越充實快樂智慧。

  二、體驗親歷,品讀探究歷史本真的情趣

  《論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對歷史的學習,我們擁有廣博的知識還不夠,更要靈活採用一些有效的學習途徑和方法,以此來幫助我們更好地品讀探究歷史本真的情趣。如"西安事變"一目,為更好地理解事變相關史實,我們可以按照歷史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史論等歷史要素來編演情景劇,同學們想象穿過"時空隧道"神入歷史情境,讓自己成為當時的張學良、楊虎城、蔣介石、周恩來等歷史人物,象演員進入角色一樣去體驗探究他們當時的心境,可以幫助我們感悟歷史的本真,夯實我們的歷史記憶。所以,課堂上老師為我們創設的一些討論、展示、遊戲和講故事等活動,我們除了要積極參與,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和展示學習收穫外,還要尊重他人的看法,分享他人的智慧,激發、拓展自己的思維。而下列"提綱挈領,仔細研讀"、"織網串珠、梳理架構"、"易思善疑、觀察聯絡"等都是很好的歷史學習方法,只要我們在學習中能靈活運用,就能幫助我們把握歷史發展的總體脈絡、基本線索和歷史的學習要點等,並促進我們養成歸納綜合、勤思善疑的學習好品質。

  三、感悟踐行,品嚐汲取歷史智慧的碩果

  歷史是一種記憶,皇城古道、愛恨情仇;歷史是一種知識,四大發明、唐詩宋詞;歷史更是一種智慧,存續文化、鑑往知來。我們的先人在不斷吸納、創造和豐富歷史文化中,也使人類從愚昧野蠻走向了進步文明。歷史上數不清有多少英雄豪傑、仁人志士,不僅對我國曆史的發展影響深遠,而且也實現了其人生的價值,而這些都與歷史的陶冶感悟啟迪分不開的。如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表現了大禹公而忘私的高貴品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文天祥視死如歸的凜然正氣和萬丈豪情。我們景仰他們,珍惜他們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細細品嚐從中汲取到的歷史養分,並用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來踐行他們的品行,必會為我們未來健康、美好的人生塗抹上絢麗的神彩。而歷史上更有諸多發明、改革、戰爭等重大史事,均會給我們未來的人生以啟迪和警示,把歷史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做法,同樣會使我們從中悟出許多道理,學會怎樣做事和做人,進而使自己變得更聰慧起來。

  生命有限,學海無涯。願同學們能在人生積澱的關鍵時刻,帶著濃厚的歷史探究情趣,廣泛涉獵對自己成長和未來發展有用的歷史資訊,熟練掌握對自己終身學習有用的歷史學習途徑和方法,主動探求祖國曆史發展和演變的規律,不斷反思中華民族艱辛前行的經驗教訓,積極吸納中華歷史文明的智慧,博古通今,鑑往知來,繼承弘揚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並在尊重和欣賞祖國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同時,用深遠的歷史眼光,懷著寬廣的世界胸懷,在有限的時光裡,博採、探究、感悟、踐行,我們就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發展成為能適應新時代高素質人才需求的國家棟梁之才!

  高中歷史學習習慣

  一、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這個環節是老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環節。認真聽講就是聽老師講課的思路,分析教材的方法,聽一些重點、難點和疑點的解釋。老師講課的方法換一個角度就是學生學習方法。

  二、閱讀歷史教材的習慣。要全讀就是閱讀教科書中所有的內容,如課題、子目標題、正文、註釋、插圖、思考題、練習題大事年表等。這是對學習歷史知識的總要求。要通讀就是將教材中零碎、區域性的歷史通過閱讀融會貫通起來。這就要求在讀書時要前後聯絡,因小而大,把區域性的知識投入到某章、某單元的大範圍內聯想和梳理。要略讀就是在全讀之後,在籠統地遊覽一遍教材內容,並在頭腦中初步形成一個粗線條的知識體系。最簡便的方法就是讀和記教材中的目錄、章題、節題和子目。要精讀就是對教材中的重點內容要進行字斟句酌地推敲和理解,明確教材中所含的主要觀點以及說明這些觀點的失事,瞭解知識在教材中的地位。要異讀就是在閱讀時要把相近、相似的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進行比較、鑑別,找出差異,並分析原因,從而達到準確歷史知識的目的。要做記就是在閱讀教材時,要做好讀書筆記,把動口、動腦、動手結合起來,調動各種器官的能動性,使大腦處於接受知識的最佳狀態。

  三、勤查工具書的習慣。同學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有不少的是通過查工具書來解決的。中學生應查閱《歷史詞典》《歷史成語詞典》等。勤查工具書,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擴大知識面和視野,不斷積累歷史知識,提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四、思索感悟的習慣。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學與思、學與悟是不能分開的。學與思好比車的兩隻輪子,只有兩個輪子都有了鏈子,才能共同發生作用,車才會不停地前進。學與思只有緊密結合起來,才會學有所成。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養成思索感悟的習慣,把這項工作放在預習、學習、複習的全過程中去完成,從而使思維敏捷、視野開闊,逐步掌握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讓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1.簡單實用的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2.如何學好高中歷史的方法

3.怎樣學好高中歷史

4.高中歷史要怎麼學好

5.怎樣學好高中歷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