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秋天教案

  語文教案是教學設計的文字表現形式,是語文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用來支撐課堂實踐的理論基礎。為此,下面小編整理了2017年以供大家閱讀。

  2017年魯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語文秋天教案

  教學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讀進而背誦全詩;

  2.品味詩意,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願望和熱情;

  3.能以“秋天”為題,學寫一首小詩。

  教學重點能有感情地朗讀進而背誦全詩。

  教學難點:品味詩意,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願望和熱情。

  課時: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秋:

  匯入新 ,激發興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詩引入***。

  ***二***誦秋:

  1.抽一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聽字音是否準確;

  2.學生互評;

  3.老師範讀,學生聽***聽節奏、聽感情******也可出示多媒體配樂畫面***;

  4.學生評,老師隨機點撥;

  5.全班飽含感情地齊讀;

  6.向同桌大聲朗讀自己喜歡的詩句;

  7.向全班同學朗讀自己所知道的描寫秋景的詩文。

  ***三***品秋:

  1.以4人為一組,探究全詩。可以研究老師提示的問題,也可互問互答***出示問題***;

  2.彙報探究結果;

  3.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哪些畫面***由學生朗讀***;

  4.請同學們說出自己頭腦中浮現的畫面。

  ***四***寫秋:

  1.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秋天的認識,也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或者畫一幅畫***出示音樂***;

  2.請同學們讀出自己的詩或展示自己的畫;

  3.請同學們伴著音樂聲一起歌唱秋天 ***出示配樂畫面,學生齊背《秋天》***。

  ***五***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研討與練習:三。

  第二課時

  ***一***課前積累,開拓視野

  1.老師出示有關秋天的古詩詞,學生齊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上碧霄。

  ——劉禹錫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杜甫

  秋風秋雨愁煞人。

  ——秋瑾

  如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

  2.讓學生舉出自己知道的有關秋天的詩句。

  ***二***匯入新課

  剛才我們欣賞了不少關於秋天的佳詞妙句,下面我們學習一首現代詩人何其芳所寫的現代詩——《秋天》,看看作者筆下的秋天是什麼樣子的。

  ***三***簡介作者:

  何其芳***1912-1977***四川萬縣人,現代詩人、評論家、散文家。原名何永芳,出生於四川萬州一個守舊的大家庭。幼年時即喜愛中國古代詩詞小說,1929年到上海入中國公學預科學習,讀了大量新詩。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大學期間在《現代》等雜誌上發表詩歌和散文。1939年他與卞芝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於1937年出版,並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

  ***四***老師講解全詩

  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複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

  第一幅畫面是“農家豐收圖”。這裡不是寫某個農夫,而是寫普遍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籬間背瓜果。

  “滿披”形象生動。“飄”字貼切傳神。伐木聲與清晨、露珠等意象構成一幅清淨潤澤的有聲畫。“稻香”使人滿口生香。“飽食”寫豐收之景,擬人。“肥碩的瓜果”也見出豐收之景。最後一句總束,畫龍點睛。“棲息”一詞意味雋永,是擬人。

  第二幅畫面是“霜晨歸漁圖”***或“漁家秋景圖”***。畫面包含一系列活動:撒網,收漁,搖槳。

  “冷霧”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與季節吻合。“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似拙實妙,耐人尋味。“歸泊”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遊戲”一詞虛實相生。

  第三幅畫面是“少女思戀圖”。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於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本節詩寫出了由外景向內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

  秋天特有的景緻。充滿詩情畫意。以問句出現,語言搖曳多姿。“滿流”與“香與熱”“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襯下,詩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見過“棲息在農家裡”“遊戲在漁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聲是否表達過、勾起過少女的情懷?她的眼裡一定寫滿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裡一定微顫著喜悅與夢想。

  ***六***教師講解:

  一、積累與運用

  1.給加點的字注音。

  ①丁丁***zhēng zhēng***②鯿魚***biān***③寥闊***liáo***④夢寐***mèi***

  2.解釋詞語

  枯涸:乾涸,沒有水了。

  清洌:水清。

  夢寐:睡夢。

  3.填空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毛慄變得褐色可愛;

  漿果的面頰多麼豐滿, 玫瑰在郊外盛開。

  4.詩人何其芳,現代 詩人 、 評論 家。本詩選自《 預言 》

  二、閱讀

  ***一***

  5.作者寫到“秋天棲息在農家裡”,“秋天遊戲在漁船上”,“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這一個個生動鮮明的畫面,構成了一組怎樣的圖景?

  答:構成了一組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

  6.文章的語言優美,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談談你讀完此詩的感受。

  答:沉浸到詩的意境中,彷彿能聽到詩人在深情絮語,彷彿能看到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

  7.詩中洋溢著詩人怎樣的一種情感?

  答:喜愛和讚美之情。

  8.你能說說你經歷過的秋天是什麼樣子的嗎?

  ***能寫出秋天的特點即可***

  9.請仿照例子,結合加點詞語品析下面詩句。

  例:

  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

  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品析:“滿披”形象生動,“飄”字貼切傳神。伐木聲與清晨、露珠等意象構成了一幅清淨潤澤的聲像畫面。

  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

  品析:秋天特有的景緻。充滿詩情畫意。以問句出現,語言搖曳多姿。“滿流”與“香與熱”“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襯下,詩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見過“棲息在農家裡”“遊戲在漁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聲是否表達過、勾起過少女的情懷?她的眼裡一定寫滿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裡一定微顫著喜悅與夢想。

  ***七***佈置作業:

  研討與練習二。

  十、板書設計:

  秋天

  何其芳

  農家豐收圖

  鄉村秋景圖 霜晨歸漁圖

  少女思戀圖

  十一、課後小結:

  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不長,只有三節,卻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皆收筆下。這是棲息在農家的秋天,是遊戲在漁船上的秋天,是夢寐在牧羊女眼裡的秋天,是充滿詩意的秋天。

的人

1.初一下冊語文秋天教案

2.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教案

3.魯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詠雪》教案

4.魯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冬夜的燈光》教案

5.2016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數學教案

6.2016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