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出虛汗的原因

  有很多女性會在月經期出虛汗,在月經期出虛汗會嚴重的影響著我們的正常生活,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①心氣不足

  症狀:多夢易驚,失眠,神疲睏倦,短氣,或喜悲善哭,精神恍惚,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養血益氣,寧心安神。

  選方:參香散加減。

  藥物:人蔘9g,黃芪、茯苓、白朮、山藥各12g,蓮肉、砂仁、沉香、檀香、甘草各6g。

  ②心血不足

  症狀:心悸怔忡,心煩失眠,多夢易驚,健忘頭昏,面色不華,舌淡,脈細。

  治法:養血安神。

  選方:四物湯合茸砂丹加減。

  藥物:熟地、當歸、白芍、川芎各12g,鹿茸、硃砂各6g,炒棗仁18g。

  ③心陰不足

  症狀:心悸怔忡,失眠多夢,五心煩熱,咽乾舌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養陰補心安神。

  選方:益氣安神湯加減。

  藥物:當歸、茯神、麥冬、生地各12g,黃連、遠志、竹葉、人蔘、黃芪、膽星、蓮子心各6g,酸棗仁18g,硃砂3g。

  ④心腎不交

  症狀:心煩,失眠,多夢,遺精,腰痠腿軟,潮熱盜汗,舌紅無苔,脈細數。 治法:交通心腎。

  選方:黃連阿膠湯加減。

  藥物:黃連、黃芩、白芍、阿膠各9g,雞子黃1枚,龍骨12g。

  ⑤心膽氣虛

  症狀:驚悸不寧,膽怯善恐,夜寐多夢,胸悶氣短,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弦無力。

  治法:養心益氣,壯膽鎮驚。

  選方:平補鎮心丹。

  藥物:酸棗仁、龍齒各12g,車前子、茯苓、麥冬、茯神、天冬、熟地、山藥各9g,五味子,遠志、人蔘各6g,肉桂、硃砂、甘草各3g。

  ⑥心脾兩虛

  症狀:心悸健忘,少寐多夢,氣短神疲,面色萎黃,食少倦怠,腹脹便溏,舌質淡嫩,苔白,脈細弱。

  治法:補益心脾。

  選方:歸脾湯。

  藥物:人蔘、遠志、木香各6g,黃芪、白朮、當歸、茯神、酸棗仁、龍眼肉各9g,炙甘草3g。

  ⑦痰火內擾

  症狀:夢擾紛紜,頭暈心悸,急躁易怒,痰多胸悶,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化痰。

  選方:黃連溫膽腸加減。

  藥物:黃連6g,半夏、陳皮、茯神、竹茹、枳實各9g,甘草、生薑各3g,大棗5枚,珍珠母12g

  通過對經期出虛汗是怎麼回事的瞭解之後,我們知道出現這樣的症狀大多都是由於身體虛弱或者是氣虛虧血導致的,在月經期間也要做好身體身體的調整,平時在飲食上多吃一些有營養的,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平時也可以吃一些補氣養血的食物比如紅棗。

  女性虛汗食療方

  古人說:“藥補不如食補”。自汗者宜吃雞、鴨、魚、蛋、山藥、扁豆、羊肉桂圓、狗肉等有營養價值的食物,不宜吃生冷瓜果及蔬菜還要適當節制房事。每天多飲水,維持體內正常液體量。

  以盜汗***睡著出汗、驚醒立止***為主,汗出部位常在胸背及手腳心,並伴有心煩易怒、睡眠不安、兩顴紅赤、大便乾結、小便黃赤、午後低熱等症者為陰虛,治宜清熱養陰斂汗,選用生地、白芍、五味子、地骨皮、麥冬、知母各10~15克,水煎服。

  盜汗盜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盜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後盜汗出,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懸殊很大。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

  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溼,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洩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洩出,甚則可使睡裝溼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型別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乾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洩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溼,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溼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燥,汗後口乾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乾燥。

  以自汗***在清醒時出汗***為主,出汗部位以頭部、軀幹為主,並伴有精神疲憊、食慾下降、大便稀溏、小便清長***即小便色白、量多***、周身無力、手腳冰冷等症者為氣虛,治宜益氣固表止汗,選用生黃芪、太子參、炒白朮、炒防風、浮小麥、煅牡蠣各15~20克,水煎服。輕者可單服浮小麥炒熟,泡水代茶飲用。

  盜汗多屬於陰虛內熱,治療上宜滋陰降火。如果患者夜寐盜汗,手足心熱,心煩口乾,舌紅少苔。中成藥可用知柏地黃丸治療。還有一些老出虛汗的病人,既有氣虛的症狀,又有陰虛的表現,這屬於氣陰兩虛,治宜補氣固表、養陰斂汗,選用太子參、生黃芪、白芍、五味子、浮小麥、煅牡蠣各15~30克,水煎服。

  另外,可以吃點六味地黃丸,可以買點百合、蓮子心、麥冬、沙蔘、枸杞泡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