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禪師閱讀答案

  惠能主張佛心人人皆有,創頓悟成佛說,一方面使繁瑣的佛教簡易化;一方面使印度傳入的佛教中國化。因此,他被視為禪宗的真正創始人,亦是真正的中國佛教的始祖。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六祖惠能禪師》閱讀材料

  在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國家圖書館廣場,矗立著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東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惠能***638年-713年***,俗姓盧氏,河北燕山人***現今的涿州***,生於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惠能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陳寅恪稱讚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聾振聵,固我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惠能父親名盧行瑫,早逝,母李氏。惠能自幼以賣柴為生。一次,惠能賣柴回家路上聽到有人讀誦《金剛經》,便萌生學佛之念。他去黃梅山拜謁五祖弘忍。其時弘忍年事已高,急於傳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檢驗他們的修煉水平。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弘忍以為未見本性,未傳衣法。惠能聽後亦誦一偈,請人代勞題於壁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見後,招惠能登堂入室為其宣講《金剛經》,並傳衣缽,定為傳人。並命南歸。

  惠能歸嶺南後,於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正月初八到廣州法性寺。印宗法師在該寺內講《涅盤經》,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爭論不休。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印宗聞之竦然若驚,知惠能得黃梅弘忍真傳。

  惠能到曹溪寶林寺***今廣東韶關南華寺***傳法長達37年之久。他弘揚禪宗,主張“頓悟”,人稱“南宗”。當時,六祖惠能的同門師兄神秀,主張“漸悟”,在華北勢力頗盛,號稱“北宗”。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和唐中宗遣內侍薛簡往曹溪召惠能入京。惠能以久處山林,年邁風疾,辭卻不去。薛簡懇請說法,將記錄帶回報命。

  延和元年***712年***惠能回至新州,命門人建報恩塔。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圓寂於新州國恩寺,世壽七十六,唐憲宗諡號大鑒禪師。惠能圓寂後,其真身不壞,被運回韶州***今廣東韶關***曹溪,其門人裹綜塗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肉身像至今還儲存在南華寺,供奉在靈照塔中。

  惠能的禪法以定慧為本。他認為覺性本有,煩惱本無。直接契證覺性,便是頓悟。他說自心既不攀緣善惡,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因此,他並不以靜坐斂心才算是禪,就是一切時中行住坐臥動作雲謂裡,也可體會禪的境界。

  惠能又曰“先立無念為宗”。所謂無念,即雖有見聞覺知,而心常空寂之意。“自心歸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皈依。”

  禪宗從達摩始百餘年間皆以《楞伽經》相印證,故亦稱為楞伽宗。達摩的三傳弟子道信開始兼以《金剛》等經為典據,到了惠能即以文句簡單的《金剛經》義代替了《楞伽經》,其目的在於擺脫名相煩瑣的思想束縛,而單刀直入求得開悟。

  《六祖惠能禪師》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關於六祖惠能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六祖惠能的祖籍在河北燕山,父親做官被貶嶺南新州為平民後,他出生在嶺南新州。

  B.六祖惠能從小受《金剛經》影響,立志向佛,在黃梅山拜謁了五祖弘忍,得弘忍真傳。

  C.六祖在嶺南曹溪傳法30多年,影響深遠,他弘揚的禪宗,被人稱為“南宗”,與神秀的“北宗”齊名。

  D.六祖惠能傳揚的禪宗,受到了唐王朝的重視,唐憲宗還因他而出家,法名大鑒禪師。

  小題2:在五祖弘忍命弟子作偈時,對神秀和惠能的偈子的不同之處,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神秀主張凝心向佛,時時用佛法告誡自己,不讓世俗的塵埃玷汙了自己的心靈。

  B.惠能認為佛家是幫助人從佛理根本上認識佛法的,人的身心和佛法最終都是來自空寂。

  C.神秀偈子的主旨在於唸佛的人心中還有一個“我”,惠能偈子的主旨是信佛的人心中只有一個佛。

  D.神秀和惠能都提到的“塵埃”,是佛家指稱的塵世間的一切煩惱和汙濁。

  小題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惠能禪法以定慧為本。他主張從靜坐斂心中來認識佛理,體味佛法博大精深。

  B.惠能解釋風吹幡動為“仁者心動”,就是採用“單刀直入”方法從自己的本心來認識自己以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與現象,從而達到契合佛法的境界。

  C.惠能提出的“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不僅對佛教徒修煉自身有好處,對一個社會人與人之間建立和諧的社會關係也是大有益處的。

  D.文章結尾處用惠能禪法以文句簡單的《金剛經》義代替《楞伽經》,在弘揚佛法時一掃過去僧徒繁瑣章句之學,與文章開頭引用的陳寅恪對惠能的論述相呼應。

  《六祖惠能禪師》閱讀答案

  小題1:D

  小題2:C

  小題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