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成長議論文素材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山尋路,卻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關於成長的議論文素材你又知道多少呢?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論點

  成長階段要不斷完善自我。

  環境對人的成長影響很大。

  要正確對待成長中出現的錯誤。

  樹立遠大的理想有利於人的成長。

  要在成長中學會自立自強。

  艱苦的環境對成長是一種鍛鍊。

  人要從成長中總結經驗和教訓。

  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責任。

  成長就是一個選擇自己的路的過程。

  :名言

  我一直深信,沒有一種東西是永遠屬於我們的。生命就好比旅行,也許在旅行中我們會擁有某些東西,但是終究不能帶走它。——範思哲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山尋路,卻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我們應當在這過程中,學習篤定、冷靜,學習如何從慌亂中尋找生機。——席慕容

  每個 18歲的人都是詩人,如果一個人長到18歲對周圍的世界和生活竟無詩情詩趣,那未免多少有些遺憾。——王蒙

  人生讀來幾乎像一首詩。它有自己的韻律和節奏,也有生長和腐壞的內在週期。——林語堂

  不愉快的少年,常會是後來不愉快的青年;不愉快的青年,往往是終生偏激憂鬱的成人。——尤今

  老年人相信一切,中年人懷疑一切,青年人什麼都懂。——王爾德

  青年是寶藏,青年是黃金;寶藏要挖掘,黃金要熔鍊。——臧克家

  青年人容易侮辱人,也容易忘掉別人的侮辱;老年人不輕易侮辱人,也不會輕易忘掉別人的侮辱。——愛迪生

  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印。——朱自清

  我遇到的每個人,或多或少是我的老師,因為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東西。——愛默生

  人的童年過得十分緩慢,好像滿載的貨車;老年的歲月轉瞬即逝,猶如夜空的流星。——歐文·斯通

  尚未成熟才有成長的空間,一旦成熟,接下來只會走向衰退。——雷·卡洛克

  :典型論據

  諸宸的沉沒成本

  ——不要浪費時間去後悔

  諸宸除了下棋 ,文章寫得很好,繪畫也有一些功底。 1995年,她選擇了清華中文系。後來,她又帶著4年的中文學分,轉到了經濟管理系。可以說,諸宸走得一路風光,似乎有點太順了。

  2000年12月在印度舉行的世錦賽上,諸宸碰上了來自美洲大陸的冠軍L KRUSH,***譯成漢語為:我摧毀——我要摧毀你!***這個名字是那樣殺氣騰騰,為人、棋風一向都“和氣”的諸宸卻沒當一回事,可沒想到,剛進第二盤,她就繳了械,在全部比賽的第一輪就被徹底淘汰出局了。

  10多年來,諸宸從來沒有一次像這次輸得這麼窩囊。此後,從國外到國內,從2000年到2001年,差不多半年,她一直在回味那場敗仗,她甚至不敢輕易去摸國際象棋。

  又一次,諸宸坐在清華校園裡上課,經濟管理專業的老師講了一個概念:沉沒成本。比如下棋,你可能下錯了一步臭棋,但這已屬於“沉沒成本”了,一個比賽有十來盤棋呢,不要影響下一盤棋。諸宸把這些道理數十遍地融會貫通,終於走出了失敗的陰影,讓自己放鬆。 2001年9月,她重新“整裝出發”後,在幾次國際賽事中連創佳績,最輝煌的是在2001年12月的女子世界錦標賽上,榮膺自1927年第一屆女子世錦賽以來的第九位世界冠軍,並圓了她的大滿貫夢,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集世界少年、青年、成年冠軍和世界團體冠軍於一身的人。

  馮坤:排球是我十歲時自己選擇的

  ——成長中要學會選擇自己將來的路

  10歲的時候,什剎海體校的張勤教練看上了馮坤,希望馮坤到什剎海體校系統地訓練排球。這意味著可以成為一名真正的排球運動員了,馮坤需要從當時的小學轉學到北海小學。那時的馮坤年齡雖小,但是非常有主見,她覺得自己喜歡排球,現在又被教練挑中了,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於是她自己悄悄地開出了轉學證明,放在家裡的桌子上。

  馮坤的媽媽現在還奇怪,小小的年紀怎麼能說出那麼成熟的一句話,她當時對父母說:“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機遇,我想好好地把握住。”父母經過一番商量,最後決定尊重小馮坤的決定,不過擬定了一個“合約”,就是如果學習成績下降了,就不能再繼續打球了,後來馮坤一直將自己的成績保持在班裡的前三名。

  決定去什剎海體校的那天,父母就跟馮坤說:“這是你自己選擇的道路,要練就堅持好好把排球練下去,如果堅持不下去,就乾脆現在放棄。”但父母顯然是多慮了,在後來的排球生涯中,馮坤的訓練一直非常自覺。

  沃爾特·克朗凱特的童年故事

  ——成長需要有好的引導者

  沃爾特·克朗凱特是美國著名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他從孩提時代就開始對新聞感興趣。並在 14歲的時候,成為學校自辦報紙《校園新聞》的小記者。

  斯頓市一家日報社的新聞編輯弗雷德·伯尼先生,每週都會到克朗凱特所在的學校講授一個小時的新聞課程,並指導《校園新聞》報的編輯工作。有一次,克朗凱特負責採寫一篇關於學校田徑教練卡普·哈丁的文章。由於當天有一個同學聚會,於是克朗凱特敷衍了事地寫了篇稿子交上去。第二天,弗雷德把克朗凱特單獨叫到辦公室,指著那篇文章說:“克朗凱特,這篇文章很糟糕,你沒有問他該問的問題,也沒有對他做全面的報道,你甚至沒有搞清楚他是幹什麼的。”接著,他又說了一句令克朗凱特終生難忘的話:“克朗凱特,你要記住一點,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在此後 70多年的新聞職業生涯中,克朗凱特始終牢記著弗雷德先生的訓導,對新聞事業忠貞不渝。

  指揮家舟舟的成長曆程

  ——有缺陷的人的成長需要愛的呵護

  武漢舟舟,大名胡憶舟, 20多歲,但智力僅僅相當於幾歲兒童的水平。幸運的是,舟舟有一位好父親。他的父親胡培厚說,他從來不願意讓舟舟放棄生活和快樂的權利,他知道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舟舟有權利享受這個世界帶給他的快樂,作為父親更應該為他創造和爭取他應有的快樂,雖然舟舟自己並不明白這一點。胡培厚是武漢交響樂團的低音提琴手。從3歲起,舟舟就跟著父親走進武漢交響樂團的排練廳,從此,舟舟的生命之舟,就載著他的夢,在音樂的海洋裡起航了。

  1999年1月22日,舟舟在北京保利劇場首次登臺指揮中國歌劇院交響樂團演奏了《瑤族舞曲》和《拉德茨基進行曲》,一舉成功。

  2000年9月,舟舟隨國家殘疾人藝術團赴美巡演,指揮美國國家交響樂團等著名樂隊演奏《自新大陸交響曲》,獲得極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