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書論中的自然變遷閱讀答案

  自然而然即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書法的最高境界。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中國古代書論中的自然變遷》閱讀材料

  我國書法理論誕生較早,始見於漢代。崔瑗所謂“觀其法象,俯仰有儀”,蔡邕所謂“書肇於自然”的書法評論,可算是書法理論的萌芽。此後,“自然”二字出現頻率極高,且在不同時段、不同理論家的認知中有著不同的內涵。

  漢代的書論中,“觀物取象”意識普遍存在。在此觀念下,當時的書論家不但關注漢字點畫形狀的書寫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來對應說明點畫的形狀與面貌。到了魏晉,書論對點畫的描述更加微觀細緻。衛夫人《筆陣圖》中提到“橫如千里陣雲”“點如高峰墜石”,以自然之形比附書法之形;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中的“屈腳之法,彎如角弓之張”,則揭示了書法點畫形狀與自然物象之間的相似性。這種從形狀上把自然物象與書法點畫緊密相連的理論,屬於第一自然——“眼中自然”。在後世有關“永字八法”的討論中,這種理論被進一步細化,但對自然內涵的拓展上並沒有多大進展。用這一自然概念理解書法,具體可感,真實可信,但這種一一對應的關係畢竟有限。因為,它只能停留在書法具體點畫外形的層面,一旦超出點畫外形,進入到點畫姿態以及整個字的造型與姿態問題時,這種以物對應的辦法就陷入了尷尬。於是,書法理論的構建中就出現了“第二自然”,即“胸中自然”。

  “胸中自然”基於生命意識與書法審美。魏晉南北朝書論中用自然物象來喻說書家的個人風格,並以此來表達不同書家作品中流露出來的生命意象,如梁武帝說“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到了唐代,孫過庭《書譜》中講到書法“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這就是說,書法與自然的關係不是簡單的視覺感官上的相似性,而是自然與人心妙合的產物,需要感受與體悟。

  怎樣將胸中的“第二自然”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呢?這就進入了基於法道觀念與心性表現的“第三自然”——“手中自然”。宋代以後,在尚意思潮的影響下,書法的主要追求已經不是妙悟自然,更不是眼觀自然,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達方式上的“自然而然”。蘇軾的書寫狀態“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便是他本人真性情、真情感的流露。此類作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切都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即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書法的最高境界。

  歷代書家正是在觀察、體悟、迴歸自然的過程中,提煉了書法的點畫樣式,豐富了書法的生命意象,昇華了書法的審美境界,終將書法內化為書家的人格修養和心性表達。

  ***摘編自史忠平《中國古代書論中的“自然”變遷》***

  《中國古代書論中的自然變遷》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漢代崔瑗的“觀其法象,俯仰有儀”、蔡邕的“書肇於自然”的書法評論,可證明我國書法理論在很早以前就誕生了。

  B.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從形狀上把自然物象與書法點畫緊密相連,這種理論不斷細化並影響了歷代對“永字八法”的討論。

  C.用“眼中自然”概念理解書法,如果遇到點畫姿態以及整個字的造型與姿態問題時,這種以物對應的方法就陷入了尷尬。

  D.蘇軾的書寫狀態“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體現了尚意書法追求的心性的自然流露和表達方式上的“自然而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漢代的書論家不僅關注漢字點畫形狀的書寫方法,還注重以自然物象來對應說明點畫的形狀與面貌,這說明當時已存在“觀物取象”的意識。

  B.衛夫人《筆陣圖》中提到“橫如千里陣雲”“點如高峰墜石”,以自然之形比附書法之形,對點畫的描述微觀細緻。

  C.梁武帝評價王羲之的字“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韋誕的字“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這是用自然物象來喻說書家的不同風格和流露出的不同的生命意象。

  D.孫過庭《書譜》認為,在感受與體悟之後,可知書法與自然的關係不僅是簡單的視覺感官上的相似性,而且是自然與人心妙合的產物。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自我國書法理論萌芽後,“自然”二字出現頻率很高,它的內涵在不同時段、不同理論家的認知中存在著不同之處。

  B.古代書法理論中的“眼中自然”“胸中自然”“手中自然”三個階段互為因果,體現了從偏重自然精神到偏重人格精神的發展過程。

  C.宋代書法在尚意思潮影響下,主要追求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達方式上的“自然而然”,以“一切都自然而然”為書法的最高境界。

  D.通過對自然的觀察、體悟與迴歸,歷代書家對書法的認識不斷深化,由注重點畫形狀,到注重生命意象和審美風格,再到注重心性表達。

  《中國古代書論中的自然變遷》閱讀答案

  1.【資訊篩選】***3分***

  B***B項原文為“在後世有關‘永字八法’的討論中,這種理論進一步被細化”,意為“‘永字八法’的討論”影響“這種理論”,題幹表述為“這種理論影響了歷代對‘永字八法’的討論”,轉述錯誤。A項對應原文第一段“我國書法理論誕生較早,始見於漢代。崔瑗……”,轉述正確。C項對應原文第二段 “用這一自然概念理解書法……因為,它只能……進入到點畫姿態以及整個字的造型與姿態問題時,這種以物對應的辦法就陷入了尷尬”。此處的“自然概念”就是“眼中自然”,轉述正確。D項對應原文第四段“宋代以後,在尚意思潮的影響下,書法的主要追求已經不是……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達方式上的‘自然而然’”,“蘇軾的書寫狀態‘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便是……”轉述正確。***

  2.【理解分析】***3分***

  D***D項原文中《書譜》講到了書法與自然的關係,所用關聯詞是“不是”“而是”,為並列關係,選項中轉述中變為“不僅是” “而且是”,為遞進關係,句間關係錯誤。A項對應原文第二段“漢代的書論中,‘觀物取象’意識普遍存在。在此觀念下,當時的書論家不但關注漢字點畫形狀的書寫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來對應說明點畫的形狀與面貌”,轉述正確。B項對應原文第二段“到了魏晉,書論對點畫的描述更加微觀細緻。衛夫人《筆陣圖》中提到……以自然之形比附書法之形”,轉述正確。C項對應原文第三段“魏晉南北朝書論中用自然物象來喻說書家的個人風格……”“如梁武帝說:‘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這是用自然物象說書家的不同風格和流露出的不同的生命意象”,轉述正確。***

  3.【分析綜合】***3分***

  B***B項原文中並沒有資訊表示“眼中自然”“胸中自然”“手中自然”三個階段是“互為因果”,理解表述錯誤。A項對應第一段最後一句“‘自然’二字出現頻率極高,且在不同時段、不同理論家的認知中有著不同的內涵”,轉述正確。C項對應第四段中寫“蘇軾的書寫狀態‘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便是作者本人的真性情、真情感。此類作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切都自然而然”,轉述正確。D項對應最後一段,原文是“歷代書家正是在觀察、體悟、迴歸自然的過程中,提煉了……終將書法內化為書家的人格修養和心性表達”,選項中的“提高了對書法的認識”和提煉、豐富、昇華三個句子是同義轉換;選項中注重“點畫形狀”“生命意象”“心性表達”在文中第二、三、四段都有相對應的內容,理解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