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與象閱讀練習及答案
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組合之後的昇華。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境與象》閱讀材料
境與象
袁行霈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範疇。在西方文論裡恐怕還難以找到一個與它相當的概念和術語。人或以為“意境”一詞創自王國維,其實不然。早在王國維提倡意境說之前,已經有人使用意境一詞,並對詩歌的意境作過論述。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拋開王國維的意境說,但也不可為它所困。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實踐出發,聯絡古代文藝理論,我們可以在廣闊的範圍內總結古代詩人創造意境的藝術經驗,探索古典詩歌表現意境的藝術規律,為今天的詩歌創作和詩歌評論提供有益的借鑑。
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謂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交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這四個字本沒有什麼不好,也許因為用濫了,反給人以膚淺的感覺。我所說的“主觀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個性等許多因素。所以我有時索性用“情志”這個提法。我所謂“物境”也不等於“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種,這是常識:無須贅言。至於意境相加則是一種很膚淺的說法,任何一部辭典,也不會把“交融”解釋為“相加”。意與境交融之後所生成的這個“意境”是一個新的生命,不明白這一點,就很難討論關於意境的其他問題了。
這裡還有一個境和象的關係問題。劉禹錫所謂“境生於象外”常被人引用和發揮。然而,只要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出發***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繹***,聯絡自己欣賞詩歌的心理活動來考察這個問題,就不難發現,境和象的關係並不這樣簡單,對劉禹錫這句話的發揮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論境與象的關係,首先應當承認境生於象,沒有象就沒有境。劉禹錫雖然說“境生於象外”,但也不否認這一點。細讀其《董氏武陵集紀》全文,其中有一段話稱讚董鋌的詩:“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鍛鍊元本,雕礱***lóng磨***群形,糾紛舛***chuǎn錯誤,錯亂***錯,逐意奔走。”可見劉禹錫也十分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
可是,境生於象只說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並不是一個個象的和,而是一種新的質。意境超出於具體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餘地。由象到境,猶如從地面飛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圍的東西包圍著、壅塞著,所看到的是一些具體的景物。一旦翱翔於廣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於具體景物的一片氣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借用這兩句詩可以說明超乎象而進入境的情況。沒有大地就沒有飛昇的起點,但不飛離地面也不能進入意境。善於讀詩和鑑賞詩的人都有類似的體驗,讀詩進入意境的時候,自己的心好像長上了翅膀,自由地飛翔於一個超越時空的無涯無涘的世界之中。
所謂境超乎象,並不意味著意境的形成必須藉助意象的比喻、象徵、暗示作用。的確,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徵、暗示作用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鬆、菊、香草、美人,庶幾近之。但中國一向對意象的理解卻不限於此,那種具有比喻、象徵、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國詩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徵和暗示。諸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以上這些最見意境的詩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徵、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詩歌的意境上,總顯得不那麼合身。
總之,境與象的關係全面而確切的表述應該是:******。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組合之後的昇華。意象好比細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於天上的雲。雲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為雲,則有了雲的千姿百態。那飄忽的、變幻的、色彩斑斕、千姿百態的雲,它的魅力恰如詩的意境。這恐怕是每一個善於讀詩,可以與之談詩的人都會有的體驗。
《境與象》閱讀題題目
1..下列說法,與文章內容不相符合的一項是 *** ***
A.詩歌的意境不是詩人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簡單組合,而是兩者交融後所形成的能讓讀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審美境界。
B.談論境和象的關係,必須承認“境生於象”;而劉禹錫所說的“境生於象外”,是否認了“沒有象就沒有境”這個關係。
C.大凡善於讀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詩歌的意境,恰如廣袤無垠的世界,讀者的心就如長了翅膀,自由翱翔其間。
D.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論來解釋和欣賞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顯然並不完全符合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
2..對文中材料的使用,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引用“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逐意奔走”,意在證明長期以來人們對劉禹錫“境生於象外”的理解和發揮是正確的。
B.借用杜甫“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這兩句詩,意在形象地闡述“境生於象又超乎象”這一詩歌意境鑑賞理論。
C.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最見意境的詩句,是為了說明中國古典詩歌在意境創造方面的資源是豐富多樣的。
D.用“意象好比細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於天上的雲”這一比喻是為了形象描述詩歌意象審美活動時的心理體驗。
3..文中畫線處填上最恰當的句子是*** ******2分***
A.境生於象外
B.境超乎象
C.境生於象而超乎象
D.一個個象的和即境
4..作者在文中對哪些觀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請分點列出這些觀點。***4分***
《境與象》閱讀題答案
1.B***根據第二段“劉禹錫雖然說‘境生於象外’,但也不否認這一點”,劉禹錫並沒有否認“沒有象就沒有境”***
2.B***A是為了證明“劉禹錫也十分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目的在於指出人們在引用和發揮“境生於象外”時的誤解;C是說明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主要“不是靠比喻、象徵、暗示形成的”;D是形象地說明了“意象”與“意境”之間的關係***
3.境生於象而超乎象***意思對即可得分***
4.***1***意境就是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2***境生於象外而不生於象;***3***境是一個個象的和;***4***意境的形成必須藉助意象的比喻、象徵、暗示作用。***答對兩條給3分,答對三條給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