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五倫說辨析閱讀答案
儒家的五倫說作為宗法等級社會的產物,側重強調義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儒家五倫說辨析》的文章閱讀以及相關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儒家五倫說辨析》馮天瑜 原文閱讀
五倫說是儒家倫理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漢以來的倫常說,將三綱與五倫一體論之,一併推尊為人倫準則;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則將三綱五常視作吃人的舊禮教,加以整體摒棄。其實,無論肯定還是否定,將三綱與五倫捆綁在一起並不完全符合思想史實際。三綱說與五倫說雖然都是宗法社會的產物、宗法觀念的表現,有相通性,但二者的主旨和成說時期皆有差異,分別代表我國傳統倫常觀念的兩種走勢,應當區別對待。
大體言之,醞釀於戰國、定形於秦漢的三綱說是皇權時代的產物,體現了君主集權制下的垂直式獨斷,強調的是上對下的等級威權以及下對上的無條件服從。而形成於先秦的五倫說較多地保留了氏族民主遺存和分權之義,蘊蓄著血親溫情。五倫說,即孟子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其中包含著人際間的溫馨、理解和信任,包含著發乎人心的骨肉之情,講究的是情理和人際關係的對稱性、和諧性。
五倫說主張的君臣關係,集中反映在《尚書》《左傳》《孟子》《老子》等先秦典籍的民本主義表述中,其精義有二:其一,下是上的基礎,民眾是立國的根本。《尚書》中的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是此精義的著名錶述。《老子》一書則從貴與賤、高與下的辯證關係立論,強調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此其以賤為本耶?正是從這種認識出發,孟子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名論。其二,民意即天意,民心即聖心。《尚書》載周武王語: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又稱: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老子》則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五倫說對君與臣兩方面都提出要求: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民本主義者的一個經常性論題,是愛民利民,反對虐民殘民。孟子反覆勸導國君保民而王,荀子則有警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唐太宗與魏徵君臣對中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名論,即承襲於此。在其他人際關係中,五倫說同樣提出雙向性要求。例如,在夫婦關係上,以義為標準,強調夫婦以義事,義絕而離之夫不義,則婦不順矣;在父子關係上,主張父慈子孝;在兄弟關係上,主張兄友弟恭;在朋友關係上,講究互利互助,主張交友之旨無他,彼有善長於我,則我效之;我有善長於彼,則我教之。
清末民初的學者梁啟超慧眼卓識,將五倫的精義概括為相人偶,也即互敬互助的人際關係。他指出:五倫全成立於相互對等關係之上,實即相人偶的五種方式。故《禮運》從五之偶言之,亦謂之十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人格先從直接交涉者體驗起,同情心先從最親近者發動起,是之謂倫理。五倫說對人們提出互敬互助的要求,以形成較為和諧的人際關係,在今天來說也不無現實意義。
當然,五倫說作為宗法等級社會的產物,側重強調義務,尤其是下對上的義務,而基本沒有涉及權利問題,沒有對民眾享受權利和運用權利給予法定性的肯認,故我國傳統社會不可能充分實現社會和諧。秦以下專制皇權社會存在的兩千多年間,社會***此伏彼起,便是明證。我們今日建設和諧社會,可進一步弘揚五倫說在人際關係上的雙向觀照、和諧相處之義;同時要超越前人,有所創發,如在義務與權利的統一上實現不同層級的良性互動。這是社會長治久安、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
***選自2014年5月30日《人民日報》第7版***
《儒家五倫說辨析》閱讀習題
6.關於三綱說和五倫說,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兩漢以來講三綱與五倫並列論之,推尊為人倫準則,而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將其歸在舊禮教名下加以摒棄。
B.三綱說與五倫說均是儒家倫理學說的組成部分,分別代表我國倫常觀念的兩種走勢,二者在主旨上有著差異。
C.三綱說認定尊者、長者擁有絕對權威和支配地位,抵制民主、平權的訴求,是一種單向獨斷的絕對主義倫理觀念。
D.五倫說形成於先秦,是宗法等級社會的產物,其核心思想是三綱說所沒有的氏族民主遺存和分權主義。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五倫說即孟子所謂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倫理關係,包含義、親、序、別、信等人倫準則。
B.五倫說主張君臣關係,強調民本思想,提出了民為國本君輕民貴等觀點,這些觀點最早出自《孟子》。
C.無論是在君臣關係上,還是在鄰居、仇敵等其他人際關係上,五倫說都對人們提出了雙向性要求,即互敬互助的要求。
D.中國傳統社會沒有實現社會和諧,根本原因是五倫說只是一味強調義務,沒有對民眾享用和運用權利給予法定性的肯認。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片面的單向要求,或者是上對下的專斷,或者是下對上的民主,都將導致社會矛盾的激化,國家喪失穩定祥和,無法持續發展。
B.資方如果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置勞方利益於不顧,就會激化勞資矛盾;勞方如果強索超越企業承受力的要求,就會損害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C.五倫說內容也有精華旨意,對於其中權力和義務統一的良性互動、互敬互助的要求等合理因素,我們應採用辨析、吸收的態度去對待它。
D.五倫說為當今解決多種社會問題提供了有益資源,弘揚其在人際關係上的精義,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有助於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可持續發展。
《儒家五倫說辨析》參考答案
6.D***不當有二,一是核心思想內容在原文中並未明確;二是三綱說所沒有的氏族民主遺存和分權之義,原文第二段相對較多地保留了的表述顯示前後有比較關係,三綱仍保留了氏族民主遺存和分權之義。***
7.A***B這些觀點最早出自《孟子》表述有誤,不符合原文第三段集中反映在《尚書》《左傳》《孟子》《老子》等先秦典籍的民本主義表述中《尚書》中的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是此精義的著名錶述。正是從這種認識出發,孟子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名論等表述。C鄰居、仇敵等其他人際關係處有誤。人倫關係多種多樣,但原文中儒家五倫僅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係,就原文而論,不宜擴大。D前一句沒有實現表述不符原文沒有充分實現,後一句一味強調義務也與語意不合,原文是側重強調義務。***
8.C***權利和義務的良性互動表述有誤,原文最後一段基本沒有涉及權利問題,沒有對民眾享受權利和運用權利給予法定性的肯認表明中國傳統社會並沒有在義務與權利的統一上實現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