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日曆教學反思

  我們的生活與天氣息息相關,四年級科學學習的“天氣日曆”是記錄天氣現象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天氣日曆”是記錄天氣現象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通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像氣象學家那樣觀察和記錄每天的天氣,通過相當一段時間地觀察記錄,進行綜合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天氣,瞭解更多的天氣資訊。

  當學生基本掌握了怎樣觀察天氣,怎樣用天氣符號記錄,天氣日曆的作用等有關操作層面的內容後,引導學生討論,今後怎樣記錄好我們的天氣日曆,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只有學生的主體意識強烈,樂於參與這項具有科學意義的觀察記錄活動,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通過討論,全班60名同學2人一組,剛好30組,可以持續記錄一個月。兩名同學一人負責氣溫的觀察和記錄,另一人負責觀察記錄其他的內容,教師為他們準備了“我們的天氣日曆”和“我們的日期 氣溫表”兩份表格,供學生記錄用,從課堂學生的表現看,他們的情緒還是十分高漲的。

  我想,我們並不是為了記錄而記錄,因為這是一項持續觀察的科學活動,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教科書所規定的學習內容,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耐心的、較長時間的觀察事物的發展與變化,因為有價值的科學發現絕不可能只是一兩次簡單的觀察,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觀察物候,記錄各種植物花開花落的日期,持續24年,發現了太陽黑子活動與植物之間的聯絡,它充分說明,觀察不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要獲得有價值的資訊,必須付出艱苦的、單調的、重複的工作,而這一切,必須從小開始培養。

  篇二

  天氣幾乎每天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從前面這兩個課時的情況看,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對天氣有了

  初步認識。但是他們還不清楚天氣的基本特徵,不知從那些方面描述天氣,當問及“今天天氣怎麼樣?”的

  時候,他們往往回答“秋天來了”“今天好冷”等等。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用雲量、降雨量、氣溫、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特徵描述天氣,並且意識到天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提高關心天氣的意識。由此開始“天氣日曆”的學習,使得他們的興趣更加濃厚。

  通過天氣符號的認識和學習,讓學生具體去製作天氣日曆表。最高溫度、最低溫度、平均溫度、東南風、西北風、無風、微風、大風、小風、0級、1級、2級、小雨、中雨、大雨、晴天、多雲、陰天等術語及天氣符號反映在天氣日曆表中,並根據日曆表統計一季度、一個月、一週的天氣情況,以後分析“天氣日曆表”蒐集到的資訊,並利用這些資訊對天氣情況進行解釋,讓學生了解天氣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響,我們該如何去做,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只是學生能否持之以恆地進行觀察並記錄,還有待於老師的督促指導。

  篇三

  《天氣日曆》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第2課的內容,教學目標是通過本章的學習幫助學生像氣象學家那樣去觀察和記錄每天的氣象,“天氣日曆”為學生提供了簡單易行的方法,和學生一起參與一段較長時期的天氣觀察,記錄和資料分析。通過學習,幫助學生理解天氣每天都在發生變化的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共兩部分:1、認識一些天氣符號,2、製作天氣日曆

  為了完成以上的教學內容,在備課的時候,我做了如下準備:

  1、在認識一些天氣符號的教學設計中。上課時,我先提問,兩週前的今天,是什麼天氣?學生很難回答出來,接下來提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做,學生一般會回答用記錄的方法幫助我們記憶。於是引出了這節課的另一個內容:製作“天氣日曆”。接著又提出一個問題,製作“天氣日曆”我們都需要填寫哪些素材呢?

  2、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做簡單的歸納,於是引出了需要了解一些天氣符號,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本節課的內容,而且把兩方面的教學任務很自然地都聯絡起來,認識天氣符號主要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畫來完成的,並且在畫的過程中理解溫度、雲量、降水量、風向、風速的概念,課堂上氣氛熱烈,同學很認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學生理解了天氣符號的概念和掌握了天氣符號的含義後,接下來是製作天氣日曆的環節,在這個環節的設計,我採用了分組的方法,以組為單位,推選出一名負責人,大家共同製作一張大的天氣日曆,共同完成歷時一個月的天氣記錄工作,完成後各組之間進行比賽。在完成天氣日曆的製作後,指導學生如何填寫日曆。

  反思:

  一、由於這節課安排在本單元的第2節課,學生對一些天氣術語還不是很瞭解,雖然通過教學理解了一些,而且在學習這方面知識前也感受過大自然的天氣變化,卻還不能和現有的知識聯絡在一起,學生問我,到底多大的雨是小雨,多大的雨是大雨,或者是暴雨,因為還沒有學關於降水的知識,所以在學生的心中是有疑問的,如果把這節課安排在本單元的最後一節課,學生學過了本單元的知識,填寫天氣日曆就簡單多了,理解的也就更深了。

  二、本節課高估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製作天氣日曆的時候,用了較多的時間,本節課計劃還要帶學生到操場上,具體指導學生在什麼地方測風速和風向,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完成,同時更加感到這節課應該安排在本單元的後面講,因為接下來的學習的內容是溫度與氣溫,風向和風速,降水量的測量,雲的觀測等內容,而這些內容都是天氣日曆所涉及到的內容,在學生不理解的情況下填寫天氣日曆,可以想象這個日曆的質量會是怎麼樣。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學生完成的情況並不好。

  三、課堂環節設計上沒有問題,以後還是按照這個環節來上課,只是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動態,很多學生對科學很感興趣,發言也很積極,但是總是問一些與課堂內容無關的問題,但這些問題與科學有關,只是在課堂上沒有辦法解釋,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是否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教學和知識拓展的平衡點在哪裡,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