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略談

      學生從初中步入高中,思維更加成熟。所以,其學習目標更明確,學習更具主動性。課堂教學能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因此,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確實是我應努力探索的方向。
        要教好高中數學,首先要讀懂讀透新課標,其次要對所教的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基礎有詳細的瞭解,最後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教學肩負著指導學生學習方向的重任,不只是思維方向,更有思想方向。在課堂教學中,不但要提高學生的智力,更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把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短短的40分鐘裡發揮得淋漓盡致,完滿的完成所定的教學目標。那麼,以下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緊扣新課標,明確目標。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每一節課教學目標可能與以往有所不同。因此,備課時要緊扣新課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教具,並對知識進行詳盡的梳理。在課堂的教學中,通過師生互動,在知識、能力、創造力、思想價值觀方面沿著所定的目標方向發展。既提高了課堂質量,又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如:《反證法》的第一節課時,緊扣新課標,使學生了解反證法的思考過程及特點。在證明的過程中用到的逆向思維,從中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讓他們感受邏輯證明在數學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養成言之有理,論證有據的習慣,形成理性思維和科學精神。
        二、強調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節課的講授,都是圍繞這一節課的重點展開。所以,可以開門見山的把本節課重點內容在課前用小黑板反映出來。然後在講課過程中通過加大聲音強度,手勢提示,個別提問的方式加強同學們對重點知識的掌握程度。如:《導數的應用》第一節課時,其重點內容是應用導數解決函式的單調性問題。難點有兩個:(1)為什麼將導數與函式單調性結合。(2)用導數概念中蘊涵思想分析問題並結合實際情形解釋導數的意義。因為學生在《數學必修1》中已經學習了函式單調性的定義,並能用簡單的圖形把單調性形象的表達出來。於是,我首先在黑板上畫函式的圖象,然後提問個別學生函式的增減區間,學生很快的作出了回答。通過師生互動,一問一答的形式,逐步的完成了這一節課重點的學習。同時,利用定義判別單調性與利用導數判別單調性的比較,發覺導數是比定義更加精確的反映函式變化趨勢的一個量。這樣,在突出重點的同時,也利用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克服了本節課上述的兩個難點。
        三、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
        21世紀將是教育資訊化的時代。其嶄新的操作模式對傳統的教育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新版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應儘可能對有關課題作形象化的處理,例如,使用圖片、幻燈、錄影以及計算機軟體。”對教師來說,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是刻不容緩的。現代化教育技術,具有以下優勢:一是能有效的增加每一節課的容量;二是抽象的概念和圖形通過多媒體的演示,顯得更易理解。三是能有效的降低教師板書的壓力。四是能在課後對整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如《空間幾何體的結構和檢視》這一節課中,學生頭腦產生的表象有限。
因此,教師課前在網上搜索大量的簡單幾何體的三檢視,在課堂上展示出來。這樣比學生單純的看課本幾幅圖效果要好得多,這樣老師教得很輕鬆,學生也學得愉快。同學們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探知問題也就空前高漲,課堂效率也就相應提高了。
        四、確定一個流暢的教學流程。
        在確定了教學目標,明確了重點和難點,也能找到了合適的教具,剩餘的就是在短短的40分鐘裡,我們要將這一節課的主要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能夠吸收、消化。那麼教學流程就顯得非常的重要。首先要從容的引入,其次要對重點內容要很好的把握,再次是化解難點,遷移知識,最後對這一節課進行歸納總結。每一步都成竹在胸,使學生更全面的掌握課堂知識,有規律的認清楚事物的本質。
        五、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解釋數學規律。
        抽象的數學規律,比較枯燥、乏味,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倦情緒,從而降低學生的求知慾。另一方面,對於教師來說,要把數學規律詳盡,具體的向學生展示,本身有一定的困難。假若我們能運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來解決問題,學生會十分容易理解,輕鬆的接受這一節書的內容。如:我在講授等差數列的定義時,舉了一個例子:“一隻青蛙兩條腿,兩隻青蛙四條腿,三隻青蛙六條腿……。”然後把2、4、6等數字列在黑板上,再引出等差數列的定義。又如《對映》這一節課時,把對映的概念用“箭—靶”的關係形象的表達出來。“ 的對映中, 中的元素為箭, 中的元素為靶,靶一字排開時。每一支箭都要中靶,但並不是每一個靶都有箭射到,如果有,可能是一支,可能是多支。”生活中的例子數不勝數,把握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揭示數學的規律與本質,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六、內容難易有度。
        通常一位任課老師都會教兩個班。由於每個班的學生的基礎和掌握知識的能力不同,所以在課堂內容的安排要以各班的情況為依據。如尖子班可以在緊扣雙基的情況下適當的將知識進行拓展。普通班則把基本問題解決就行了。要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吃透”,基礎不紮實的同學“吃飽”。既提高了學生的智力因素,也使45分鐘的課堂更具效率性以及創造性,出色的完成教學任務。
        七、突出數學思想,揭示問題本質。
        課堂教學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更要使他們理解數學所蘊涵的深層含義。如《複數》這一章的學習中,在課堂上運用數學思想方法探索本章的問題,揭示數學的發展過程。通過轉化,數形結合等方法的挖掘與提出。使學生更全面的認識數系的擴充過程以及蘊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認識事物由特殊到一般的本質,從而揭示事物內在聯絡與矛盾。有利學生全面、深刻的認識客觀世界,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
        總之,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提高45分鐘內學生的學習效率,更要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我們應該在課堂下多反思,多準備,多學習,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充分的發揮自身在課堂中的領路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