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炎的形成原因與預防有哪些
耳朵比較溼,容易受外界的刺激產生中耳炎。下面小編根據這個問題整理了相關的資料,一起了解吧。
外耳炎主要由外部因素誘發形成
外耳炎可分為兩類,一類為侷限性外耳道炎,又稱外耳道癤。另一類為外耳道面板的瀰漫性炎症,又稱瀰漫性外耳道炎。
瀰漫性外耳炎由革蘭氏陰性菌如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或普通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很少為真菌等所引起。外耳道癤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一些人***如有過敏反應,牛皮癬,溼疹或脂溢性皮炎者***特別易患外耳炎。
外耳道的感染可以是侷限的***癤腫***,或累及整個外耳道***瀰漫性外耳道炎***。
誘發因素包括:進水或各種刺激物,如噴發劑或染髮劑液,進入外耳道和由於要拭淨耳道導致耳損傷。通過上皮的脫屑,像傳送帶那樣運動由鼓膜外面向外傳送脫屑,進行外耳道的自身清潔,患者用棉籤人為地清潔外耳道***拭耳***,干擾了自身清潔機制。由於拭耳的方向和上皮脫屑活動的方向相反,可將碎屑向耳道內推入,促使脫屑聚集。脫屑和耵聹吸收進入外耳道的水,引起面板的浸軟,為致病菌的侵入創造了條件。
預防外耳炎要戒除挖耳的不良習慣
防治外耳炎主要是控制感染,促使耳朵乾燥,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戒除挖耳的不良習慣。挖耳不但損傷面板引起感染,而且經常刺激面板還容易生長“外耳道乳頭狀瘤”,使耳道經常出血,甚至影響聽力。其次,要防止汙水入耳。在洗頭、游泳之前可以用特製的橡皮塞或乾淨的棉球塗上油膏堵塞外耳道。要及時清除外耳道耵聹或異物。最後,要注意保持耳部乾燥,避免損傷。
急性外耳道炎診斷依據
1、外耳道面板受水浸漬,中耳膿液刺激,挖耳損傷繼發感染。外耳道溼疹、糖尿病亦可為誘因。
2、耳痛呈跳動性,張口咀嚼時加重,可放射到顳部。常伴頭痛、發熱和全身不適。
3、耳道面板呈瀰漫性充血、糜爛、結膿痂。癤腫侷限於外耳道外1/3,呈丘狀隆起,成熟時頂部有膿點。
4、耳屏壓痛,耳郭牽拉痛,或乳突面板紅腫壓痛,耳周淋巴結可腫大壓痛。
外耳道炎的預防方法
1、及時檢查
外耳道炎的發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其中急性外耳道炎會出現外耳道灼熱、疼痛、耳聞感,重者伴全身發熱、不適感,耳周淋巴結腫大。檢查可見外耳道瀰漫性充血、腫脹,重者外耳道狹窄,面板潰爛。
2、防止汙水入耳
外耳道炎的預防工作一定要做好,平時在洗頭、游泳之前要防止汙水進入耳朵。可以用特製的橡皮塞或乾淨的棉球塗上油膏堵塞外耳道。要做到及時清除外耳道耵聹或異物最後,注意保持耳部乾燥,避免損傷。
3、不要經常挖耳朵
即使有也要改掉這一不良習慣。因為挖耳不但損傷面板引起感染,而且經常刺激面板還容易生長“外耳道乳頭狀瘤”,使耳道經常出血甚至影響聽力。慢性外耳道炎的發病會引起外耳道的不適和癢感,並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長者可因外耳道面板增厚而聽力減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癢的應注意與黴菌性外耳道炎相區別。
4、改正不良習慣
首先應戒除挖耳的不良習慣。挖耳不但損傷面板引起感染,而且經常刺激面板還容易生長“外耳道乳頭狀瘤”,使耳道經常出血,甚至影響聽力。其次,要防止汙水入耳。在洗頭、游泳之前可以用特製的橡皮塞或乾淨的棉球塗上油膏堵塞外耳道。要及時清除外耳道耵聹或異物。最後,要注意保持耳部乾燥,避免損傷。
5、抗生素治療
全身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時服用止痛劑,區域性熱敷,外耳道滲液較多者可用3%雙氧水清潔外耳道後,可用複方新黴素或4%硼酸甘油滴耳。或清潔耳道後,用碘酒或2%硝酸銀區域性擦拭。慢性患者區域性亦可應用抗生素與激素類合劑、霜劑、粉劑塗敷或吹入等。加強全身某些疾病診治,如貧血、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