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運動地理教案及反思

  地理教案對順利開展高中地理教學活動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大氣運動地理教案:

  教學目標 :

  1. 熱力環流:a.引起大氣運動的原因 b.熱力環流的產生及圖示

  2. 大氣的水平運動——風:a.水平氣壓梯度力

  b.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對風的不同影響及圖示

  教學重點、難點:熱力環流、風的形成及影響風的各種作用力

  知識結構:

  能量來源:太陽輻射

  大 根本原因:太陽輻射強度的唯獨差異

  氣 最簡單的形式:熱力環流***地面冷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水平氣壓差—大氣水平運動***

  的 原動力:水平氣壓梯度力

  運 大氣的水平運動 只改變方向的力:地轉偏向力

  動 阻力:摩擦力

  大氣水平 低氣壓中的大氣,逆時針方向旋轉輻合***北半球氣旋***

  運動形式 高氣壓中的大氣,順時針方向旋轉輻散***北半球反氣旋***

  教學過程 :

  引入:冬季風帶來了寒冷,夏季風帶來了雨水,熱量和水汽的輸送全靠大氣運動。

  大氣運動的最簡單的形式是什麼?

  一、

  熱力環流

  1. 熱力環流的成因:地面冷熱不均。

  指出:高低緯度的溫度差異是全球最基本的冷熱不均。

  2. 形成過程:

  ***1*** 地面冷熱不均首先產生大氣的垂直運動。

  大氣受熱上升,冷卻使大氣下降。

  ***2*** 大氣的上升和下降引起同一高度的氣壓差異。

  ***3*** 水平氣壓差異形成大氣水平氣壓梯度力,引起

  大氣水平運動——風。

  水平運動梯度力總是由高壓指向低壓;即風總是由高壓吹向低壓。

  小結:冷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同一高度水平氣壓差異——大氣水平運動——熱力環流

  3. 熱力環流的圖上判斷:

  ***1*** 等壓面向上凸表示高氣壓,向下凹為低氣壓。等壓面上各點氣壓相等。

  ***2*** 海拔低處氣壓總是高於海拔高處。

  ***3*** 相同高處氣壓,冷處高於熱處。

  練習:圖中①②③④⑤各點, ①

  氣壓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

  解:①=②=③,④>①***∵④海拔低於①,∴④氣壓高於①*** ④ ② ⑤

  ⑤海拔高於③,∴⑤氣壓低於③。

  判斷:書P34《城市與郊區間的熱力環流》 ③

  ①城區因工業生產與汽車等人類活動,氣溫高於農村,稱為“城市熱島”。

  ②圖中熱力環流稱為“城市風”。

  ③規劃時應將有汙染的工廠佈局在城市風的下沉氣流距離之外。

  二、 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1、 大氣水平運動中所受的力

  ***1***水平氣壓梯度力

  ①概念: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稱為氣壓梯度,氣壓梯度使空氣由高氣壓流向低氣壓的力,叫水平氣壓梯度力。

  ②力的產生:水平氣壓差

  判斷:右圖所示的4點中

  大氣所受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最大的是 B a b d

  A.a點 B.b點 C.c點 D.d點 c

  ③特點:A.由高氣壓指向低氣壓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hpa***

  B.力的方向⊥等壓線

  C.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b點風力最大。

  ***2***地轉偏向力

  ①力的產生:地球自轉。

  ②特點:A.僅改變風向,不影響風速

  問:如何改變風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轉***

  B.自轉偏向力與風向垂直

  練習:下列圖示中,正確表示北半球風向的是 C

  1006 1012

  1008 1010

  1010 1008

  1012 1006

  A B C D

  *** 3 *** 摩擦力

  讀圖2.11《在氣壓梯度力與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風***北半球***》

  ①高空中因無摩擦力而使風向與等壓面平行。

  ②低空***近地面***因有摩擦力而使風向與等壓線有一個

  交角。

  ∴風向與等壓線有無交角,可以判斷風在高空還是在

  低空***近地面***。

  2、 風所受到的各種力的判斷:

  ①先確定水平氣壓梯度力***與等壓線垂直,高氣壓指向低氣壓***。

  ②再確定風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③與風向成90°的是地轉偏向力。

  ④與風向相反的是摩擦力。

  小結:①從右圖中可分析出風所在的南北半球,氣壓高低,高空還是低空。

  ②近地面大氣在以上力的作用下:

  低壓中的空氣,呈逆時針方向旋轉輻合運動。

  高壓中的空氣,呈順時針方向旋轉輻散運動。

  大氣運動教學反思:

  整個授課過程中,我的主導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使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的還不夠,沒有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分析問題的積極性,尤其是講到活動題的時候,由於對等值線沒有事先鋪墊,導致學生畫不出來,由於擔心學生回答不出,我在講好等值線後就迫不及待地將後面問題的答案說出來了。

  1、教學特色的反思:

  ***1***拋磚引玉: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課題

  ***2***案例教學:結合例項,學以致用,水到渠成

  ***3***縱向聯絡:將地理知識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4***多媒體教學:圖、文資訊豐富,課堂容量較大

  ***5***實驗教學:大膽開創地理實驗教學,注重理論聯絡實踐

  ***6***環環相扣:根據學生思維特點設定問題情境,層層設問

  2、值得探討的方面:

  ***1***可佈置學生回家設計實驗,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讓大部分學生能按時完成實驗設計。

  ***2***課堂時間把握不夠合理,學生討論時間過長,導致最後的小組展示交流顯得倉促。

  ***3***通過現實驗分析,引導學生形成聯絡實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讓學生通過實驗理解大氣的受熱及大氣環流的過程,並能在氣壓圖上正確地判斷風向。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大氣受熱過程圖和熱力環流圖來增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4***實驗設計可以綜合性更強一些,在講完城市風之後,將海陸風和熱力環流設計成一個實驗,採用細沙和水,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觀察實驗現象,交流試驗結果。這樣既能讓學生掌握熱力環流,大致瞭解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為季風環流打下基礎,還能鍛鍊學生的組織技能、創造技能、操作技能和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