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組成化學教案及反思

  做好初中化學教案對於老師上課十分重要,那麼水的組成的化學教案要怎麼做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你參考!

  水的組成化學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
技能
1.瞭解氫氣的基本性質,認識到氫氣是一種環保燃料。
2.根據氫氣的燃燒實驗推斷出水的元素組成。
3.瞭解電解水實驗,並通過實驗推斷出水的元素組成。
過程
方法
1.學習運用活動探究以及知識歸納方法,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獲取新知識。
2.通過設計實驗,進行實驗,體會探究的過程。
3.運用Flash動畫展示一些微觀的情景和過程。
情感
態度
價值觀
1.通過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相互協作,共同學習的能力。
2.通過設計氫氣燃燒和電解水兩個實驗,引導學生認識到可利用化學反應前後元素不變的規律,來推測未知物質的成分,體會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化學知識的方法過程。
3.通過記錄現象、分析資料,培養學生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
  【教學重點】 1.根據氫氣的燃燒實驗推斷水的組成。
  2.通過電解水實驗推出水的組成,瞭解單質、化合物的概念。
  【教學難點】 通過氫氣的燃燒實驗和電解水實驗,分析出水的組成。
  二、學生認知分析
  學生在以前小學科學和中學物理的學習中,不僅知道了水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而且對水的物理性質有了一定的瞭解。但對於水的組成,學生並不完全瞭解。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可以瞭解到水能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組成這兩種物質的元素都來源於水,從而得知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情境創設,引入新課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視訊:“燒”氫氣的環保汽車】,介紹一種利用氫氣作燃料的環保汽車。且啟發學生,氫氣既然可以作燃料,說明氫氣可以燃燒,那麼可以隨意點燃嗎? 觀看視訊,學生情緒瞬間高漲,對氫氣作燃料,產生很大興趣。但又對氫氣燃燒時,有可能產生爆炸擔憂。
教師引導學生,純淨的氫氣可以安靜地燃燒,不純的氫氣,點燃,有可能引起爆炸。
【演示實驗】教師演示驗純氫氣的方法
學生產生疑問,該如何對氫氣進行驗純呢?
學生認真觀察
  環節二、提出問題,進行探究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問題1】氫氣燃燒後生成什麼物質呢?
啟發學生進行猜想,可能答案有:水,雙氧水,甚至有猜二氧化碳的。此時,老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小組同學進行排除二氧化碳。從氫氣是環保燃料的角度,生成物也不太可能是雙氧水,最大的可能是水。
教師引導學生寫出氫氣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小組交流,猜想生成物,並設計實驗,進行實驗,並仔細觀察、記錄現象。
學生做完實驗後,分析現象,得出結論:氫氣燃燒的產物確實是水。
寫出文字表達式:
【問題2】水是由什麼元素組成的呢?
並說出依據。引導學生思考,並根據前面
已有的知識儲備,小組之間討論,並做出判斷
學生各小組進行思考,交流
依據規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不變,元素種類也不會改變。初步判斷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教師引導學生,剛才的反應是一個生成水的化合反應,我們利用反應物的元素組成來判斷生成物水的組成。 學生表示贊同,並思考
  環節三、課題延伸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問題3】
你還有其他什麼方法來推斷出水的組成?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小組之間進行交流。
同學們可能會說出不同答案:
學生A:可以將水分解,通過生成物來判斷。
學生B:可以對水加熱來推斷。
學生C:對水加熱不行,是物理變化,應該讓水參與反應。
教師鼓勵大家積極發言,並引導,推斷水的組成,確實應該用一個化學變化,最好是隻有水做反應物的分解反應。 學生疑惑,那該怎麼做呢?很自然地引出下一個探究。
教師告訴學生,對水通電可以將水分解,引導大家觀察現象,並檢驗生成的產物。 學生們的情緒又高漲起來,大家在老師的幫助下,及時連線好實驗儀器,進行實驗,並觀察現象
由於實驗需要幾分鐘,此時,教師提出兩個小問題,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同時進行思考。對水通電和對水加熱有什麼區別?在微觀上過程又會是怎樣的呢? 同學們積極討論。
學生:加熱應該是物理變化,對水通電應該發生了化學變化
學生A:加熱水時,水分子之間的間隔發生改變,對水通電應該不是。
學生B:看到管內有氣泡,說明肯定產生了氣體,新的物質,發生了化學變化。
【問題4】兩端玻璃管內分別產生了什麼氣體?
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後,教師引導各小組,報出與正、負極相連兩端的玻璃管內氣體的具體體積。
    並進行分析。正極端和負極端產生氣體體積比近似為1:2,有個別組有差異的,請同學們自己思考資料偏差的原因。
同學們討論,猜測,認為應該是氫氣和氧氣。不過在檢驗氣體上,出現分歧。
學生A: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氧氣,觀察能否復燃;用燃著的木條檢驗氫氣,觀察氣體能否燃燒。
學生B:你說的不可以,因為你不知道哪端時氧氣或氫氣呀。
學生C:都實驗一下,又有點麻煩。
教師啟發學生,繼續討論,想出好的辦法。最後確定兩端都用燃著的木條,使木條燃得更旺就是氧氣,氣體本身燃燒,就是氫氣。 大家表示贊同,並進行實驗。
開始實驗,記錄現象,得出了相應的結論。確定水通電後生成了氫氣和氧氣。並依據規律得出了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教師告訴學生,根據產生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以及其他資料,經過精確的實驗測定每個水分子中有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確定了水的化學式為:H2O。
《多媒體演示》  利用flash動畫演示電解水的微觀過程,瞭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學生們思考,並及時記錄。
氫氣點燃時能轉換成水,水也能電解生成氫氣。水和氫氣形成了一個迴圈。
像水這樣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叫做化合物。
像氫氣這樣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叫做單質。
 
學生們閱讀課本,理解化合物、單質以及氧化物的概念。
       
  環節四、課堂小結—聯絡生活,知識昇華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氫氣是一種很好的環保燃料,利用電解水可以製得氫氣,成本太高,可是,我們看到水中含有氫元素,可以說水是儲存氫元素的巨大的倉庫,而且水在我們自然界中的資源非常豐富,如何利用水採用比較節能方便的方法,通過化學反應得到氫氣,也是我們化學家們一直探索研究的課題。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將來有一天能在這個領域參與其中,研究出得到氫氣的好辦法。將來有一天,我們真的能開上用氫氣做燃料的汽車來。 知識總結,知識昇華,提高同學們積極學習化學的興趣,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對同學們進行鼓勵。

  水的組成教學反思

  一、教學設計上的反思
  本節課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設計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1、注重情景設定。在新課開始前,讓學生欣賞圖片,在視覺衝擊的同時,瞭解水與我們人類生產生活的聯絡,體會到化學的實用性,這樣學生在熟悉、有趣的情景中探索化學知識,興趣盎然,求知慾望強烈,效果較好。在氫氣性質的學習環節中,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主動去探索,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在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課堂中學生上臺展示預習的內容,在課中實驗活動探究中,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學生來展示自己當堂所學,給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同時分成小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另外,讓學生課堂上有充分的時間參與訓練,並且儘可能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參與實質性教學活動。
  3、運用科學探究的手段來攻破教學難點。水的組成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本節課對課本的實驗[3-1]利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實驗室中水電解器上的電極有問題不能做實驗***,這樣全體學生都能看到,避免了演示實驗時有一部分同學看不到的敝處,而且現象比較明顯,還節省了時間,當然不能用多媒體演示代替實驗。這個探究過程中貫穿以“提出問題—作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表達與交流—得出結論—知識應用”的科學探究環節,學生對這個探究實驗很感興趣,參與度較高,他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探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此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提高了科學素養。
  4、注重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展示我們的地球,同時展示沒有水的火星,在強烈的對比下,讓同學們體會到水對我們地球上一切生命的重要性,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命的一種情感。
  此外,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仍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尤其是在學生進行了探究活動後,應對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學習過程性評價,讓學生客觀地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有待提高的方面,發揮評價的診斷功能。例如,在課堂達標檢測中,有的學生的正確率不高,未能當堂及時給與指正和評價,這些存在的問題若能及時向學生指出,則更有利於他們下一階段的發展。
  二、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反思
  整節課的教學過程順暢,教學節奏還行,語言的感染力有點欠缺,需要找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所在,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以下兩個方面也有待改進:
  1、語速較快。
  2、時間的把握。前面時間太緊,後發現時間空餘,在達標檢測環節的時間有點過長。
  3、“討論與交流”環節應適當增加時間。
  4、“小結”環節應適當增加時間。在學習完一節新課後,要交由學生親自來對新知識進行感悟和總結。在這個環節上更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只起到組織、引導和補充完善的作用,不應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