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傳統文化的論文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我們必須重視和弘揚民族的優秀文化。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文言文教學要重視傳統文化

  摘要:傳統文化可以豐富人們的大腦,可以提高人們的內涵,可以汲取悠久的古代知識和經驗,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文言文是連線現代與古代的紐帶和橋樑,是文化的載體。文言文包含了傳統文化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我們要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就必須閱讀學習文言文,文言文的教學也就更重要了。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傳統文化

  在如今的社會生活中,許多人,特別是青少年一代,對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瞭解越來越少,就如社會上流傳的:知道魯迅的少了,瞭解周迅的多了;知道端午節的少了,喜歡聖誕節的多了;粽子水餃不如肯德基麥當勞了……這都表明中國的傳統文化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特別是在青少年中,這種衝擊是前所未有的。

  整個高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教學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傳統文化的薰陶、發展和完善,能夠豐富人們的大腦,提高人們的內涵,汲取悠久的古代知識和經驗,調動愛國激情和學習古代文化的興趣,積澱文化底蘊,並能把文言文教學融入傳統文化中。關注身邊文言文的現象,學習傳統文化,能使現代文明社會得到更快速、更全面的發展。第一,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優秀的篇章,這些傳統文化篇章對我們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有著巨大的指導與建設意義。第二,文言文當中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文言文字身也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其蘊含著傳統文化的豐富資訊,教師要想更好地讓學生理解並掌握文言知識,吸取更多的文言精華,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文言文教學是必不可少的。

  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有上百篇,從先秦到兩漢到唐宋到明清,綿延幾千年,這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史。從內容看,聚集了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縱橫家、兵家等諸家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精粹。這些膾炙人口,人人都能誦讀的經典篇章,沉積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化底蘊,其中既有禮樂、規章制度層面的文化,也有更深層面的價值觀、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內容。對此,我們可以進行整合、學習、理解、運用,以便在實際教學中指導學生更好地學習。

  我們的傳統文化底蘊豐厚,精深博大,具有非常強的活力。文言文是傳承傳統文化的紐帶和橋樑,是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播工具。文言文不僅本身具有傳統文化的內涵,還展現了中華民族語言的發展,同時也包含了傳統文化中社會政治、經濟、藝術、宗教、哲學、倫理、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內容。因此,我們要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就必須閱讀學習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教學在傳承傳統文化中有重要的作用,那我們如何在文言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呢?我認為要充分挖掘文言文中的傳統文化因素,在文言文教學中進行滲透。

  1.古代“英雄形象”和“先人形象”的優秀個人品質的弘揚可以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加以體現,鼓舞學生學習古代英雄,從而提高學生自身英雄氣概,學習他們的品格,達到以古為範的教育目標。歷代古文中的精華篇章,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的燭之武,面臨國家危難時不計個人得失,深明大義智退秦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杜甫表現出廣廈千間庇天下寒士的胸懷;《歸去來兮辭》中的陶淵明獨善其身,嚮往山林生活,有愛護環境的情致;《滿江紅》中的岳飛誓滅胡虜的決心等。教師在講解時,一定要重視文章中這些人物的品格塑造,以此來影響、塑造學生的個人道德思想情操,讓他們形成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指導學生誦讀山水精品,使學生熱愛自然。高中文言文課文內容豐富,其中不乏山水精品,如必修1中《蘭亭集序》對陽春三月江南山峻水清、樹翠林綠的描繪:“暮春之初,……地有嵩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引導學生在誦讀這些山水精品時用心去體會當時的景象,感受山水的美妙,激發對大自然的嚮往和對祖國美好山河的熱愛。當學生沉浸於美景時,會感到社會和自然的情趣,會產生熱愛生活和自然美景的情感。古代作家為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豐富、至真、至純的審美情趣。無論是山水美景、自然想和,還是體察世情、關注人生,都體現出深沉的美學積澱。因此,對山水精品的誦讀,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景、熱愛山河的博大情懷,開闊學生的博大胸懷,培養學生的美好人格。

  3.在上課前,鼓勵學生積極查閱相關資料,主動去了解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對教師要講授的古典傳統文化奠定紮實的基礎。中國傳統文化非常博大精深,學生了解掌握的只是一些皮毛,對相關的文化、背景、人物瞭解不夠,只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理解也是膚淺的。比如我們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時,教師在課前就應該讓學生去查閱資料,瞭解鄭國當時的社會環境是怎樣的,局勢又是怎樣的,面對當時的局勢在自己不被重用的情況下,舍小我成大我的精神。在學習《孔雀東南飛》一課時,教師花大力氣來歌頌焦中卿與劉蘭芝至死不渝的愛情,讓學生對愛情有更深的認識;同時讚頌劉蘭芝勤勞、善良、恪守孝道的傳統女性形象;再次,還要抨擊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對愛情與婚姻的破壞,以此來表明對劉蘭芝和焦仲卿愛情不幸的同情,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惡。如此,學生對《孔雀東南飛》一課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和體會,對文章的思想內容也有了很好的掌握。

  4.引導學生讀至情美文,培養學生美好的道德情感。在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至情之文,如《陳情表》等。古人曾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陳情表》一文寫出了古今至孝之情。學生在學習、閱讀和賞析這一文章後,對李密的“至孝”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使學生在現代社會環境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培養一種至孝之情,養成一種良好的道德情感。學習《師說》一文,可以明白為師的道理,懂得尊師,養成一種尊師的風尚。

  學習《蘇武傳》一文時,蘇武那種寧死不屈的精神,那種對生命的執著,對國家民族的無比忠誠,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華民族曾屢遭匈奴、羌等民族的襲擾,但中華民族從來就沒有屈服,而是進行了頑強而又長久的鬥爭和抵抗。優秀的中華民族精神,在文言文中,在傳統文化中的積澱是非常深刻的。發揚這種民族精神能夠對學生的思想起到教育的作用,也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全面的崛起奠定穩固的思想基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堅持抗倭鬥爭不屈服的戚繼光,堅決虎門銷煙的林則徐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顯現。

  他們身上這種優秀的品質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這對現今社會的很多不良風氣有很好的啟示作用,特別是對尚未成熟的學生更具有教化意義,因此引導學生多讀至情之文,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5.引導學生品讀礪志名篇,使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學習《遊褒禪山記》時,對探索精神的讚頌,對“志、力、物”相結合提高認識,提高修養,培養持之以恆的品質都有重要的意義;品讀《勸學》明白學習的重要性,立志於學習,“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品讀《荊軻刺秦王》可以感受一種英雄氣概;品讀《寡人之於國也》、《過秦論》可以知興替,明白國家興亡之道,從而培養自己為國家做貢獻的遠大理想。品讀這些文言名篇可以激發人的大志,使學生奮發向上、開拓進取。

  古代聖賢給了我們無比豐富的知識財富,文言文是智慧與文化承傳的工具,因而絕不能放棄!如果你放棄文言文,就等於是放棄了古代聖賢留給你的豐富遺產,那是無窮無盡的智慧的寶藏、藝術的寶藏、修身的寶藏。

  現代人學文言文看起來很難,為什麼會感覺困難呢?難在不肯下功夫,不肯查閱相關資料,不肯大聲地誦讀,不能靜下心來汲取中華名族的優秀知識精華。只要努力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會給我們開啟走向成功,走向世界的大門。

  6.怎樣進行文言文的教學。其實文言文的學習並不困難,關鍵就在於熟讀與背誦,掌握了閱讀的技巧和方法,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就掌握了一把開啟優秀傳統文化寶藏的鑰匙。古聖先賢積累的智慧,總結的經驗,都為我們的成長和進步提供了豐富的營養。作為一名當代的中國人,不會使用就辜負了歷代先賢的期望。

  現在的文言文教學側重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的積累,詞類的活用還有文言句式的辨析與應用,卻忽略了文言文作為傳統文化傳承的作用。文言文基礎知識很重要,這也是認識文言文的前提,但理解文言文的目的是繼承和傳揚中華的燦爛文明,教化現代人,不斷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研讀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讓我們吸收學習我國曆史上具有的“忠臣文化”,忠臣的特點是對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忠誠,對軍隊的忠誠,對朋友的忠誠,是不怕掉腦袋,敢於說真話,逆耳忠言,卻是為國、為民、為家、為友。教學中,老師也不妨引導學生思考忠言是否可以順耳,鄒忌的方式能否使用,順耳的勸告可以成功嗎?教學中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指導學生。學生可以在閱讀中體會傳統文化中忠臣的智慧,忠臣的無奈和痛苦。

  以多媒體進行文言文教學,能夠將與文字相關的資料多範圍、多角度地進行展現,加深學生的理解。此外,通過圖片、視訊等了解史實,可以將枯燥的文言文展現得豐富多彩,實現文字再現,寓教於樂。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實踐、學習、閱讀中體會到樂趣,才能產生更高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拘泥於固定模式,要有創新。教《黔之驢》時,可以把課文變成課本劇,讓學生扮演相關的角色,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活躍課堂的氣氛。不管什麼方法,都要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慾望,培養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文言素養。假如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能想盡辦法吸引學生,那麼文言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語文教學也就不成為“雞肋”了。

  文言文教學起著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作用,一篇名作不僅包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因素,還包含著豐富的育人品質,還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內涵,也遠遠不止以上所列舉的文言知識和傳統文化。高中語文教學不僅僅擔負著傳統文化教育的重任,還擔負著傳統文化傳承的重任。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文言文中的傳統文化因素,努力滲透到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當代中學生的文化品位,讓文言文這顆燦爛的明珠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