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成本畢業論文

  資本成本是現代財務理論最為核心、內涵最為豐富的一個概念,資本成本的估算更是一直困擾理財學界的問題。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論資本成本會計的帳務處理

  摘要:1986年美國伊利洛斯大學E·貝爾考依教授提出未來 會計 的六大 發展 趨勢,資本成本會計便是其中之一。而在傳統會計上只確認債務資本成本,不確認股權資本成本,使傳統會計中“成本”不完善,也未能體現公司作為“會計主體”的理念。本文通過對資本成本會計 理論 基礎的探討,闡述了股權資本成本的 計算 及資本成本會計的核算。

  關鍵詞:資本成本會計 債務資本成本 股權資本成本 經營風險準備

  自從1973年美國會計學家羅伯特·N·安東尼教授在《哈佛 企業 評論》發表了題為“權益資本成本會計”的論文之後,資本成本會計 問題 一度成為會計學界關注的熱點。本文將對資本成本會計的有關問題進行探討。

  資本成本會計的理論基礎

  會計主體和成本是財務會計的兩個基本概念,是建立資本成本會計的理論基礎。

  資本成本會計是以 現代 金融 市場和企業制度為依託,以企業資本成本為物件,將企業成本概念及計量引入產權領域,全面確認、計量和報告企業資本成本資訊的一個新的會計領域。

  會計主體是現代會計學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條件,現代企業制度是現代會計主體概念發展的 經濟 學基礎。在19世紀,所有權觀念主宰著財務會計。當時,大部分企業組織都是獨資或合夥形式,由其所有者直接管理,公開持股的公司十分罕見。根據所有權觀念,企業的全部資產歸所有者所有,企業的全部負債也由所有者承擔,構成所有者的義務。在這種情況下單獨確認和計量股權資本成本沒有多大的意義,相反更重要的是要確認和計量債務資本成本,因為從所有者角度來看,債權人才是唯一的真正的“外來者”,在滿足了這些“外來者”的權益之後,剩下的就是業主的利潤。因此,在金融市場不發達和企業組織形式以獨資或合夥形式為主體時,重要的是如何確認和計量債務資本成本而不是股權資本成本。

  以後,隨著金融市場和企業組織形式的變革,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式後來居上。這時財務會計的基本觀念發生了相應的變革,從原來的所有權觀念轉變為主體觀念,公司被認為是一個與其所有者獨立的個體,甚至具有自身的“人格化”,與發達的金融市場相聯絡的公司通過兩個渠道來籌集其所需的資本,即從債權人那裡籌集債務資本和從投資者那裡籌集股權資本。這時,從公司作為一個獨立主體的角度來看,是主體而不是其所有者擁有資產,是主體而不是其所有者結欠債務,無論是債權人還是股東相對於公司這個獨立的“人格化”主體而言都是外來者,至於債務資本與股權資本如何組合,這是公司理財的一個重要課題。

  根據主體觀念,所有原始資本都是由公司主體“外來者”提供的,無論從哪個渠道取得的資本,對於獨立的“人格化”主體而言都是有代價的。根據主體觀念,無論是債務資本成本還是股權資本成本都應作為成本處理,因為從公司作為獨立主體而言,它們都是公司使用資本的代價。然而遺憾的是現代財務會計一方面傾向於接受主體觀念,而另一方面卻在會計實務中的某些領域繼續採用所有權觀念,股權資本成本的處理就是其中一例。

  成本是指在成本客體上耗費的全部資源的數額。眾所周知,在現行的財務會計實務中,僅僅確認債務資本成本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利息費用,而沒有確認股權資本成本。安東尼教授認為利息費用不僅包括債務資本成本,而且還應包括股權資本成本。股權資本成本與債務資本成本,以及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間接費用等成本專案在性質上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因為債權人不會為需要資本的公司提供資本,除非這樣做他們可以得到回報,這個回報在會計上稱為“利息”,就是公司使用債務資本的成本;而股東也不會為需要資本的公司提供資本,除非這樣做他們也可以得到回報,這個回報就是公司使用股權資本的成本。根據主體觀念, 應用 股權資本的成本與應用債務資本的成本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從形式上看股權資本成本屬於隱含成本,而債務資本成本屬於顯現成本。

  綜上所述,安東尼教授提出的資本成本會計理論構想,明確了主體權益,進一步強化了會計主體的概念,拓展了會計學 研究 的視野,突破了傳統會計學只計量債務資本成本而不計量股權資本成本的侷限,從而將會計學成本概念及其計量引入產權領域,全面計量產權成本。

  股權資本成本的計算

  由於債務資本成本一般是明確的,即利息費用,所以計算公司資本成本的關鍵是計算股權資本成本,這是會計理論界的一個難點和核心問題。股權資本成本的計算,通常先計算股權資本成本率,再計算股權資本成本。

  股權資本成本由風險報酬與無風險報酬兩部分構成,股權資本成本率也由風險報酬率與無風險報酬率兩部分構成,本文將做如下設想:

  首先,由民間來組建權威的風險評估機構,由權威機構評估確定各行業的平均風險係數,並在此基礎上根據企業生產規模進行調整,確定行業中大型企業風險係數,中型企業風險係數和小型企業風險係數,及新進入該行業的風險係數等基本風險係數值。這些風險係數指標,由權威評估機構定期公佈,用以指導各個行業的發展,也有利於引導企業進行風險投資。

  其次,以權威評估機構定期公佈的基本風險係數值為標準,對於多元化經營的公司,則以各行業所佔資產的比重為權數,計算出綜合風險係數值作為標準,至於經營者的經營理念、個性等所帶來的風險,由公司委託人***即股東代表,下同***與經營者進行談判,通過不斷博弈,確定公司的風險報酬率,在博弈過程中,債權人***指主要債權人***也應列席,避免出現有損債權人利益的行為發生,保護債權人的權利,另外其風險報酬率也應得到債權人的認可。

  再次,無風險報酬率則以當期國債利率作為標準確定,這樣投資者的投資報酬率也就確定了,這就是資產投資者所要求的必要報酬率。投資報酬率的確立過程,符合公司經營者與委託人之間“契約關係”的確立過程。契約中應明確規定各方的權利與義務外,更重要的是其所傳遞的資訊,能反映出公司經營者對其職責履行情況與公司的實際執行狀態,以便委託人及時監督、約束公司經營者的行為。另外在契約執行過程中,隨著權威評估機構所公佈風險係數值的變化,而進行不斷博弈,以達到動態的均衡。

  根據上述 方法 確定的投資報酬率,再乘以股東權益總額就是投資者的報酬,即股權資本成本。由於明確了股權資本成本,則股東將不再擁有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因為“在契約中明確指定的那部分對財產的控制權是特定的控制權”,“凡在契約中未經指定的權利都是剩餘控制權”***錢穎一,1994***。從而使經營者擁有了公司剩餘索取權,能充分體現公司人力資源的價值,與當今重視人力資源的趨勢相吻合;另外也能充分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

  該方法所確定的投資報酬率比較客觀,受主觀因素 影響 較少,但受客觀 經濟 環境變化的影響,從而使投資者的收益與風險 聯絡起來,經營者不再承擔由於外部環境變化所造成利潤波動的風險,有利於增強經營者的公平效用;該方法所確定的投資報酬率是可行的,也符合成本效益原則;該方法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也充分體現了經營者、股東、債權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係;最後所確定的經營契約也更完善、更合理和公平。

  最後,將股權資本成本加債務資本成本就 計算 出資本成本總額。

  資本成本的 會計 處理

  首先,設立資本成本會計後,為了使債權人、投資者和經營者的權益在會計上得到充分的展示,需改變傳統的會計恆等式變為: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主體權益。設定“利息彙總”、“應付債權利息”、“股權股利”和“經營風險準備”及“主體公積”等帳戶。“利息彙總”是費用歸集分配帳戶;“應付債權利息”是負債類帳戶;“股權股利”是股東權益類帳戶;“經營風險準備”、“主體公積”是主體權益類帳戶。“主體公積”包括:接受捐贈的資產和資產重估增值,因為接受捐贈的資產,從捐贈者來看,是為公司或經營者而捐贈,非投資者;資產重估增值,是經營者對資產投資、保管和使用得當而帶來的,非投資者帶來的,所以這兩項應作為主體權益,單獨設定一個“主體公積”科目來反映。股東權益包括: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及股權股利。主體權益包括:經營風險準備、主體公積、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潤。

  其次,每期根據計算出資本成本總額,計提資本成本時,借記“利息彙總”,貸記“應付債權利息”***債務資本成本***,“股權股利”***股權資本成本***。

  再次,期末將資本成本總額除以使用中的資本總額,得到資本成本率。再將計算出來的資本成本率乘以各個成本目標所 應用 的資本數額,便得到各該成本目標所應分配的資本成本數額,借記有關資產、費用類帳戶,貸記“利息彙總”。

  第四,支付利息時,借記“應付債權利息”,貸記“銀行存款”。當監事機構與經營者協商決定發放股利時,借記“股權股利”,貸記“應付股利”、“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當留存於公司中股權股利用於轉增資本時,借記“股權股利”,貸記“股本或實收資本”。

  第五,當經營者加入本公司時,可根據董事會的要求,或通過雙方協商確定,由經營者先期注入一定的風險準備金,借記“銀行存款”,貸記“經營風險準備”;當公司實現淨利潤,按規定計提風險準備金時,借記“利潤分配”,貸記“經營風險準備”,當經營風險準備金達到股東權益的50%時,可不再計提;當公司發生虧損,用風險準備金彌補虧損時,借記“經營風險準備”,貸記“利潤分配”,補虧後的風險準備金不得低於股東權益的25%;當經營者退出本公司時,可根據協議規定返還或延後返還其所享有全部或部分風險準備金時,借記“經營風險準備”,貸記“銀行存款”。當公司破產時,以其破產的財產先償還債務,有剩餘的可在股東之間償還,如還有剩餘的才可在經營者之間分配。另外計提的風險準備金率,也應由經營者與委託人通過不斷的博弈來確認。

  第六,當公司接受捐贈或資產評估增值時,借記有關資產類帳戶,貸記“主體公積”、“遞延稅款”;當資產評估減值時,借記“營業外支出”,貸記有關帳戶。當公司發生虧損時,也可用“主體公積”彌補虧損。

  參考 資料:

  1.餘緒纓 汪一凡 毛付根 胡玉明 管理會計學 北京 中國 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 531—554

  2.李百興 芻談股權資本成本會計 財會月刊 1999年第10期14—15

  3.胡玉明 關於會計主體概念及資本成本會計 理論 的思考 財經 研究 1998年第4期

  4.許必建 股權資本成本會計初探

  篇2

  淺析資本成本會計

  摘 要:自從1973年美國會計學家羅伯特·N·安東尼教授在《哈佛企業評論》發表了題為"權益資本成本會計"的論文之後,資本成本會計問題一度成為會計學界關注的熱點。資本成本會計沖淡了傳統的資本要素的地位與作用,站在經濟學的角度對會計學提出了改進,從而實現了會計學與經濟學的統一。本文主要論述了資本成本會計對傳統會計的改進之處,並對資本成本會計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問題。

  關鍵詞:資本成本;股權成本;會計利潤;經濟利潤

  一、前言

  資本成本會計是以現代金融市場和企業制度為依託,以企業資本成本為物件,將企業成本概念及計量引入產權領域,全面確認、計量和報告企業資本成本資訊的一個新的會計領域。資本成本會計站在企業的角度,對企業創造財富所佔用的全部生產要素的成本予以確認和計量,突出了對企業這個獨立主體的權益的計量。

  在資本成本會計思想下,企業不再是被所有者擁有的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而是因為市場需求而存在的一個獨立的運營主體。投資者和債權人只是被企業的投資專案所吸引過來的資本提供者,二者僅僅因為面臨的風險不同,所以索要的報酬不同。除此之外,兩者對於獨立的"人格化"主體而言都是有代價的,都應對其成本進行確認和計量。

  二、資本成本會計的改進

  資本成本會計的提出,在很多方面對傳統會計的處理提出了改進,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實現了會計學與經濟學的統一。在當前經濟環境下,隨著市場體系、現代公司制度的完善,企業受到金融市場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兩者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企業經營中所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廣,實際上,企業自身就在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大市場。在這種趨勢下,資本成本會計的提出成功地協調了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推動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

  1、企業淨收益衡量的變動

  資本成本會計將生產經營所佔用資金作為產品的必要生產要素之一,在每期計算產品成本時,同時確認資金成本,並對這些成本在期末進行攤銷,企業的營業成本及各項費用出現大幅度的提升,得到真實完整的產品生產成本。按這樣的方法計算的利潤總額,為歸屬於公司主體的淨收益。實現了會計利潤與經濟學利潤的統一。傳統會計中並不考慮股權資本的成本,將其作為企業淨收益的一部分體現在期末淨利潤額中,虛增了公司主體的淨收益額,使得關於收益的資訊失去了真實性,可能導致市場投資者參照錯誤的資訊做出決策,不利於市場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

  資本成本會計的採納可消除資本結構不同對企業利潤的影響,使利潤指標不論橫向縱向均有可比性,以真實反映經營者的經營業績及經管責任的履行情況。隨著股市的不斷髮展,企業股東人數的不斷擴大和公司股權的不斷分散化,企業的股東無法真正掌控公司的經營決策權,在這種形勢下,對經營者的業績及責任履行情況的考核就顯得更為重要。然而隨著企業淨收益計量發生變動,原來我們賴以分析投資價值的財務指標也而喪失意義。近些年來時興的經濟學指標EVA將取代原來的每股收益的地位,成為評判公司投資價值可行性的一個重要性指標。EVA減少了傳統的銷售收益比率和淨資產收益比率所產生的資訊誤導,提供有用的資訊,企業的經營的好壞將成為唯一的影響評價指標變動的因素。

  2、對經營投資決策的影響

  由於傳統會計處理下股權資本成本計量的缺失,給管理層提供了操縱利潤的空間--在經營業績不變的狀況下,僅僅需要擴大股權資本就可以提升賬面利潤。這樣的操作進一步導致報告利潤失真,從而形成資訊披露質量下降的惡性迴圈。

  我們就以前幾年盛行的國企"體制解困"方法--"債轉股"為例,在傳統會計處理中,因計算淨利潤時不再扣除財務費用,使得賬面上計算的淨利潤提升。但實質上這只是通過轉移資本來源,將原債務資本的成本轉化為股權資本成本,並隱藏在了企業的淨收益中,形成了在未對企業的經營產生任何影響的狀況下虛增了企業利潤的假象,即"財務解困"。換句話說,國企的"扭虧為盈"只是一種賬面上的操作,通過調整資本來源修飾利潤進而達到"體制解困"的目的。

  3、代理成本的減少

  代理成本自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時候起就一直是股東絞盡腦汁想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由於經營者與股東利益方向的不一致,股東必須採取一定的方式監控經營者的行為,以使經營者向著與股東利益相同的方向努力。但如何來激勵管理者呢?這麼多年激勵理論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無非是胡蘿蔔加大棒的方式。近幾年來又引進了股票期權的方式,力求在更大程度上解決經營者與企業所有者之間的利益平衡的問題。儘管股票期權在構想層面上是使得經營者也作為企業股東,享有企業經營業績的一部分收益,從而對經營者的決策行為做出約束。但實際執行起來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經營者片面努力追求股票價值的上漲,可能會導致企業經營的短期行為,出現經營者的收益快於所有者的收益增長,兩者不同步增長的現象。

  三、資本成本發展構想

  儘管我們在以上的論述中對資本成本所帶來的改進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並提出資本成本會計是市場需求發展的結果。但這並不意味著資本成本會計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取代現行財務會計。我們必須認識到資本成本會計的實施尚需要一定的條件,主要有以下幾點:

  1、權益資本成本的確定

  這是資本成本會計得以實施的一個基礎。安東尼教授在提及這個問題時認為可以由FASB確定一個權益資本成本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業內企業的經營風險是不同的,股權資本成本的計量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但並不意味著股東可以完全不承擔經營風險。當公司破產時,股東作為公司資產的第二追索人,仍然會有資產無法收回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單獨的權益資本成本率不能真實的反映不同行業的風險。如,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高新技術行業的運營風險高於傳統行業。

  2、經營者與股東權利的博弈

  在企業經營中,股東退居監管線,將公司的決策權利全部移交管理層。但是股東仍然享有對管理層的罷免權。怎樣實現兩者之間力量的均衡,避免一方獨大,侵佔公司主體的剩餘權益仍是需要我們思考的重要問題。

  3、列報的資產賬面價值失真的問題

  股權資本成本的計量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真實的反映了企業的經營淨收益,但另一方面,將資產所佔用資本的成本計入其賬面價值中的做法,卻會使得期末報表中資產額賬面價值包含了資本的時間價值,虛增了資產賬面值。

  資本成本會計的提出為我們打破了傳統會計思想的束縛,沖淡了資本要素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強調突出了企業主體權益。儘管其在短期內的實施尚不滿足條件,但是,其思想對會計學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近年來,引人注目且開始廣泛應用的經濟學指標EVA便是體現。資本成本會計的提出是市場發展的需求,也是推進金融市場進一步發展完善的條件。

  參考文獻:

  [1]王紫嫣.資訊披露質量與股權資本成本[J].時代經貿,2009,***8***

  [2]楊豔麗.資本成本管理會計理論探索[J].財會月刊,200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