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數學週記

  數學要靠理解才能學好的,並不是記住公式就行。下面就隨小編看看數學六年級週記,希望喜歡哦。

  數學六年級上冊週記篇1

  201X年X月X日 X天

  數學不是靠死記硬背的,而是要靠理解。

  在學習了十二冊形體應用題時,許多同學現在對應用題結果除不盡的最後保留到整數怎麼保留?是用“進一法”,還是“去尾法”或是“四捨五入法”,常束手無策。據我分析理解:通常是在做水桶時要用多少鐵皮,這樣就要用到“進一法”。因為做東西時,一定要把餘下的一點都算進去,就是說3.01平方米,也要把0.01往上進,保留4平方米,不然鐵皮不夠就做不好了,做出來的是次品,還不如不做。

  “去尾法”顧名思義就是把餘下的都去掉。比如說一個水桶能裝2.9升的水,這樣就要保留2升,如果保留3升的話,水就會滿出來。如果裝的是油的話,還會弄得滿地都是,要清理衛生就很麻煩了,而且又浪費。

  再比如有一堆沙子,結果要保留整數,那就用“四捨五入法”,如果一堆沙子重9.4噸的話,那樣就得保留9噸;如果說一堆沙子重9.9噸,最後就要保留到10噸。所以用四捨五入法才會顯得更加精確些。

  當然在我們平時生活中保留整數也有如:一般在買東西時,都會用到分,可是現在人們又沒有一分錢、二分錢,賣東西的人只好用四捨五入法。四捨五入就是尾數1到4去掉,5到9向前進“1”,比方說一斤青菜要5角4分,這樣一斤青菜就只能賣5角錢,因為是4分,所以要捨去;如果一斤青菜賣5角5分的話,那麼一斤青菜就能賣6角錢,因為是5分,所以要進“1”。

  這樣一來,同學們就不會為“保留”這兩個字發愁了。

  數學六年級上冊週記篇2

  201X年X月X日 X天

  一座美麗的小城,被一陣突如其來的颱風,頃刻間變成了汪洋大海。

  人們都躲在一艘小船上。船小人多,必須有2個人跳下去,否則,整艘船都會沉沒到水中。可是誰都知道,跳下去,畢死無疑!

  這時,一位老人說:“我跳下去吧,反正已經70多歲了,應該把生存的希望留給你們這些年輕人。”一個青年人也繼續說:“我也跳下去,我得了絕症,醫生說活不了多久了,遲早都是死,不如就今天死,也能保全你們中一個人的生命。”說著,就要往水裡跳。

  這時,人群中衝出來一個胖胖的中年男人拉住他倆的手。他問老人:“您的體重是多少?”

  “100斤”老人答。接著,他又問了小夥子相同的問題,小夥子只有80斤。

  他接著說:“你們兩都別跳,我一個人下去就行了!”那兩人紛紛勸中年人。可中年人更著急了,說:“我180斤,正是你們體重之和,我跳下去只死一人,你兩下去就兩個生命都完了,難道連這麼簡單的算式你們都不會嗎”說著,用力掙開了倆人的手,縱身跳進了洪水中,一個舉浪打來,再也沒有露出頭。

  人們開啟中年人留下的皮包,才得知他叫張茂德,是一位小學數學教師。

  這位偉大的數學教師,把這個算式詮釋得如此精彩,用他那寶貴的生命證明了一道數學“難題”:100+80=180……

  數學六年級上冊週記篇3

  201X年X月X日 X天

  “國慶期間,放假天,哇噻!這假期時間也太長了吧!”我驚訝道。天時間做什麼呢?唉管它去呢,先把作業寫好再說。於是我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把作業全寫好了,接下來幹什麼呢?還是看書吧!我便翻箱倒櫃的找課外書。

  忽然掉下來一本資料,我撿起來一看,哦,原來是老爸五年級的時候給我買的一本數學試卷,一直沒時間做。反正現在有的是時間,不如現在把五年級學的再來複習一下,想著,想著,我就拿起了筆“唰唰”的寫起來。

  突然有一道題把我給難住了,題目是這樣的:早晨小明揹著書包去上學,走後不久,爸爸發現小明的鉛筆盒忘在家中。爸爸立刻去追趕小明,將鉛筆盒交給小明後立刻返回。小明接到鉛筆盒後經過分鐘到校,同時爸爸也正好返回家中。已知爸爸的速度是小明速度的倍。那麼小明從家出來後多少分鐘爸爸才出發去追趕小明的?我仔細推敲,後來在草稿本上畫了這樣一個線段圖:我把小明的家看作,小明從點出發,後來爸爸發現小明忘了帶鉛筆盒追到B點將鉛筆盒給小明,然後小明從B走到學校,也就是這分鐘爸爸從B回到家。因為爸爸走的速度是小明速度的倍,所以路程B的長度是B的倍,也就是說B的長度是小明走分鐘的路程。

  如果假定是小明先走到D點,爸爸才從家裡出發拿了鉛筆盒去追小明,在B點追上小明。由於爸爸的速度是小明的四倍,所以小明走DB的長度時,爸爸剛好走了B長度。通過上面的分析知道,B是小明走分鐘的路程,所以DB是小明走分鐘的路程,也就是說D是小明走分鐘的路程。也就是說,在小明從家出來分鐘後,爸爸才出發追趕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