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資訊失真畢業論文

  會計資訊失真現象的泛濫,嚴重扭曲了股票的價值,擾亂了資本市場秩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中國會計資訊失真影響研究

  摘要:近幾年來,會計資訊失真的情況屢見不鮮,中小公司內外賬分立,上市公司違法違規操作不勝舉。會計資訊失真主要是受到會計環境的影響,分析中國會計環境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有利於從改善會計環境方面提高我國會計資訊質量,促進我國會計行業改革創新,推進我國社會經濟現代化程序。

  關鍵詞:失真影響;資訊失真;會計環境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公司走上了上市之路。這促使會計目標由受託責任觀向資產負債觀轉換[1],會計工作更注重於與各利益相關者定期提供真實、客觀的企業財務報告,以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結果和現金流量活動。而會計活動離不開特定的環境,良好的會計環境是正確反映企業經濟業務的前提條件,否則就會出現會計資訊失真現象。因此,分析會計環境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因素,探索減小會計環境的對會計資訊質量不利影響的措施的工作變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會計資訊失真概述

  現代化市場競爭已經由原來單一的商品競爭和人才競爭不斷演化為創新競爭和資訊競爭,網路時代的到來也帶來了資訊爆炸的時代,在資訊獲取日益便捷和快速的今天,人們更多的對資訊的真實性提出質疑和探究,會計資訊的真實性也收到了更多的關注。虛假的會計資訊不禁掩蓋了企業的真實經營成果,而且嚴重影響了社會市場經濟秩序的公平公正,不利於社會經濟健康發展和政府廉政建設。

  1.1會計資訊失真概念及其影響

  1.1.1會計環境概述

  會計環境是會計活動周圍情況與條件的總和,即對會計思想、會計制度、會計組織、會計工作等會計理論與實務產生影響的歷史條件和各種主客觀狀況。而會計資訊則是會計依託於會計資訊體系,向企業的各利益相關者提供各種決策經營所需要的資訊;理論上說,會計資訊應當滿足真實性、可靠性、相關性等質量要求;但在會計實踐中,由於會計環境的影響,會計人員有時會主動或者被動的扭曲會計主體的實際情況,不能如實準確的反應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資訊,導致投資者投資決策失誤,影響市場經濟的正常運作。

  1.1.2會計環境與會計資訊失真關係

  會計環境包括外部會計環境和內部會計環境。會計資訊失真主要受到會計內部環境的直接影響,外部會計環境則是一種巨集觀的間接影響。真實的會計環境有利於起內部會計環境管理者真實掌握企業經濟執行情況,及時調整管理計劃合理安排企業經營。反之則不利於企業發展進步。虛假會計資訊不理於外部會計環境人員對會計行業的認識理解,不利於會計行業健康發展。而內部機制健全社會經濟體制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又會對會計資訊產生直接的有力影響。

  1.2中國目前會計資訊失真問題現狀

  中國目前會計資訊失真情況主要變現為隱瞞利潤偷稅漏稅,調節資產誇大利潤。幾乎所有的中小型企業全部內外賬分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會計資訊質量檢查公告》第二十九號顯示。國有大型企業及下屬單位存在會計核算不實、會計資訊不規範等問題。其中: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多確認主營業務收入24.41億元;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所屬子公司少計收入9.02億元。上市公司還存在收入成本不實、內部控制執行不到位等問題。其中:黃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多計收入15.64億元,多計成本費用15.66億元;內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推遲確認收入2200萬元。部分外資、民營企業等存在人為操縱利潤、私設“小金庫”等問題。南京市園林實業總公司出租汽車分公司私設“小金庫”涉及金額100萬元。對一些新經濟業務或技術性較強的業務,部分會計師事務所未能合理利用專家的工作,出現職業判斷錯誤等問題;個別會計師事務所會計核算不夠規範,財務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中國會計資訊失真情況觸目驚心,也是這樣的情況才會讓會計行業內?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狽⒊?ldquo;中國會計需要假賬存在是中國國情”的感嘆。

  2內部會計環境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

  內部會計環境是來自企業內部自身對於會計決策產生影響的因素綜合,它既包括企業的物質環境,也包括企業的文化環境和人為因素。內部會計環境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是最為明顯和直接的。

  2.1會計主體組織形式及其規模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

  組織結構的設定是否合理影響會計資訊質量。合理的職責劃分,嚴格會計不相容職位分離,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等有助於減少會計實務,防止主觀會計失真現象。合理的內部組織結構有利於會計資訊的上傳下達,保證會計資訊的有效性和及時性,不及時的會計資訊一樣是會計資訊的失真。

  2.2企業文化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

  企業文化是企業領導者經營理念的體現,直接影響的企業財務人員的價值取向的和行為觀念。積極健康的企業文化理念有利於財務人員自身素養提高,保證會計資訊質量。而不良的企業文化氛圍則會對管理階層和財務人員產生不利影響,造成徇私舞弊,歪曲事實,欺上瞞下的不實資訊。企業文化是企業整體訴求的體現,是企業經營者追求的目標和動力,也是財務會計資訊想要呈現的成果追求。

  2.3企業財務人員素質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

  由於多元化的利益驅動,少數職業道德意識淡薄的人員難免受到影響。此外,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專業能力不合格,對會計職業道德準則不明確也會致使會計人員做出違背職業準則,變更事實捏造虛假資訊等違背會計道德規範的行為。企業對財務人員素質要求不到位,過多側重於技術能力放鬆財務人員品德觀念考察,企業財務人員自身缺乏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意識,在監督成本遠小於會計成本的前提下,造成會計資訊失真情況。

  3外部會計環境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

  外部會計環境是指會對會計資訊決策產生影響的來自企業自身之外的巨集觀影響因素,當前,我國屬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計劃經濟體制的某些因素還有所殘留,市場經濟受到巨集觀因素的影響較大。

  3.1政治因素對會計資訊影響

  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決定了中國經濟不可能與政治保持絕對的獨立,經濟發展程度是政績考核指標的同時,也造就了一些個別地區部門的領導為了突出自己的“業績”或者處於與“經濟夥伴”的合作關係,對會計造假現象不問不聞,甚至包庇縱容。會計失真與政治腐敗現象密不可分,政治腐敗需要會計失真來粉飾太平,而會計失真也需要政治力量為其保駕護航。近年來中國反腐力度不斷加大,各種貪汙資訊對外開放,會計失真情況雖然仍舊存在但收到了明顯遏制。

  3.2經濟因素對會計資訊影響

  我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處於不探索完善時期,市場經濟體制還很不健全,在部分地區甚至還保留了很大的計劃經濟因素,市場調節機制的作用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市場機制不完善,企業制度不合理,外部審計不到位,造成很多向現代化改革的企業很難得到及時有效的會計資訊,中國大部分私人企業仍舊是採用傳統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人脈關係親友幫助等對會計資訊真實化發展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而對於國有企業而言,追求“業績”才是企業經營者的目的,沒有什麼比會計資訊造假能更加簡潔快速提升“成效”的方式了,這也使很多人為了謀求一己之私鋌而走險,造成會計資訊失真。

  3.3文化因素對會計資訊影響

  會計行業在我國由來已久,由於一些不良的社會習性,“做假賬”似乎已經成為社會大眾對於會計人員的普遍認識,“會計是用來做假賬”的這樣荒唐的理論也就演變成為一種公認的社會習性,在這樣的文化導向下,會計資訊失真現象也就必然存在。為規範會計行業執行機制,我國先後制定了多部專門的會計法律法規,但在遏制了部分會計造假行為的同時,仍然有人在尋找法律的漏洞,並借其謀求自身的利益。一些規定則是完全無法得到有效的實施。現實中,處於被管理層的會計人員很難去監督和違背上層管理人員的意志,而被迫做出失真的會計資訊。

  4如何改善會計環境才能減少會計資訊失真問題

  會計是保障企業正常執行和經濟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工具,研究會計環境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從而改善和營造良好的會計環境方面,提高會計資訊質量是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執行的重要工作。

  4.1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和文化環境

  企業文化和企業領導的思想意識會影響會計工作的質量。因此,企業領導首先要明確準確的會計資訊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能為了一時的便捷鬆懈會計管理機制,加強企業內部監督和管理以確保會計資訊的真實性。應建立會計人員使用及考核制度,定期進行崗位調整和人員職業道德培養,以提高會計人員職業素質。在企業內部機構設定方面,應使職位之間能夠形成相互制約和監督,減少舞弊現象的發生。

  4.2健全法律法規和市場經濟環境

  在法律方面,應將會計制度作為規範的基礎,結合會計的管理、核算、監督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先“撿漏者”一步完善會計法律法規,加大會計造假行為懲罰制度,鼓勵會計法律法規和制度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對能提出合理可採納會計制度法規改進意見的人員進行物質或精神獎勵,並積極推動相關的立法工作,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會計法律法規。

  4.3加強外部監督和反腐工作落實

  政府要加強自身的內部建設,加強對政府工作人員的監督教育,加大對貪汙腐敗的打擊力度,保證國家的法律法規得到嚴格的執行和有限的監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大對企業相關人員的違法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增加會計人員會計資訊造假犯罪成本。加強對會計事務所審計工作的監督管理,嚴格註冊會計師審計工作資格,提高審計報告的可信程度,加強會計資訊的外部監督,保證會計資訊的真實可信。

  參考文獻:

  [1]井鳩雄士.會計計量理論[A].會計研究文集第十版[C].1975.

  範文二:上市公司會計資訊失真問題研究

  摘要:2015年以來,以滬深股市為代表的我國資本市場迅猛發展,對我國經濟各層面帶來越來越深的影響。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是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結果,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說,他們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活動,而是依賴於其公開的資訊進行決策,這就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資訊應清晰明瞭,以便於投資者理解和使用。因此,資訊的對稱性非常重要。目前,我國雖然已釋出實施了一系列證券交易法規來規範上市公司資訊披露,但由於種種原因,我國上市公司資訊披露中還存在不少不規範的現象。

  關鍵詞:會計資訊;財務造假;治理對策

  一會計資訊失真的分類

  關於會計資訊失真的分類,由於分類的標準不同,國內外眾多學者也是各執所見。但是這些看法本質上並沒有相互衝突,只是側重點各有不同。結合眾多學者的觀點,文章將會計資訊失真分為劃二種型別。其中客觀性失真型別裡還包含了規則性與技術性兩種不同型別。而主觀性失真則與人們的法律意識緊扣,包含了合法性與非法性兩大類。平常我們時常提到的盈餘管理屬於合法的會計資訊失真,而經常遭受投資者批判的會計舞弊,會計造假,出示虛假財務報告等等則屬於非法會計資訊失真。[1]

  一盈餘管理

  盈餘管理是企業負責人以及企業會計機構和人員,在會計相關法律法規允許或者沒有涉及的範圍內,採取不違背現有法律的手段,打著法律擦邊球,帶著一定的目的地去操控公司對外發布的財務報告過程。它是一種對會計資訊進行“深加工”的,盡最大可能去實現管理當局預期期望水平的,能夠使企業獲得最多的利潤或者收穫最大的效益的一種利弊同存管理方式。

  二會計舞弊

  會計舞弊又叫做會計造假,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是指為了獲取本不屬於自己的利益,而帶有目的性的、有意識的去操控財務資訊,完全捏造或者使之扭曲。並且這些操作違反了國家的法律或者相關政策規定。那麼這些行為就稱為會計舞弊。人們通常所說的財務報告舞弊以及財務報告衍生資訊舞弊是屬於廣義的會計舞弊範疇。而狹義的會計舞弊單單指的是財務報告舞弊。大多數的學者所研究的會計舞弊是與投資者關係更緊密的廣義的會計舞弊。而其的作弊方式主要有虛增存貨價值,虛增應收賬款,並且隱瞞重大事項的披露等等。

  二上市公司

  一上市公司資訊

  上市公司資訊是指上市公司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準時、真實、全面地將公司經營狀況、財務狀況、以及相關事項向社會進行公告,以及所包含的資訊。上市公司披露和傳遞的核心要素就是上市公司資訊,它貫穿了披露會計資訊、傳達會計資訊和應用會計資訊的整個流程。這個過程是上市公司必須依據相關法律和法規進行資訊披露,在經過了資訊的披露、傳達和應用流程後,上市公司資訊會最終會影響到公司的經營狀況,並且體現在股票價格上。然而上市公司資訊能否迅速、真實、全方位地投射到股票的價格上,將由資訊傳遞的整個過程中的每一步驟是否公正、有用而決定。

  二會計資訊披露

  會計資訊披露是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為了讓證券管理機構和眾多投資者更好、更完全的瞭解上市公司證券發行和有關交易的狀況,上市公司按照一定的程式和規範的形式進行的會計資料公佈行為。[2]

  三上市公司會計資訊失真

  自從資本市場的形成後,會計資訊作為衡量企業價值的基礎出現以來,資訊失真這個問題就相行相隨,從未消失在大家的視線。而隨著各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蔘與進來,會計資訊的影響力也從小範圍擴充套件到了全世界。雖然法律制度在完善,但製造虛假會計資訊之風卻越來越烈,影響著證券市場所有的投資者。據統計,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會計資訊披露的不滿意程度從2011年的65%漲到2014年的92.5%,呈逐年上升趨勢,並且處於一個較高的水平。投資者存在不滿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資訊披露不夠全面,不夠真實所佔比例遠遠高於其他原因,由此可見會計資訊失真已經不再是一個不痛不癢的現象,而是我國千千萬萬投資者內心的一塊心病。[3]

  三上市公司會計資訊披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虛假陳述情況嚴重

  對於相關事實作出刻意扭曲或者虛造的陳述,使其背離事情原貌叫做虛假陳述,它由歪曲事實和捏造事實組成,歪曲事實是指對客觀存在的事情進行扭曲,改變它原來的面貌。捏造事實是指對本來根本不存在的事情,但是卻憑空捏造,欺騙他人的行為。虛假陳述完全違背了會計資訊披露裡的可靠性原則,對社會造成較強和難以控制的危害。如編造不存在的業務,釋出能對股票價格造成影響的虛假資訊;有的上市公司則通過隱瞞不太好業務以及有關財務報告狀況的手段將投資者本來應該得到的資訊隱藏起來。[4]最突出是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存在惡意操作盈利預測現象;利潤失真嚴重;審計報告不真實。

  二會計資訊披露缺乏時效性

  除非是在特別的限定條件下,上市公司得到了相關管理部門的許可或者有合理合法的理由以及出於商業判斷,否則上市公司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儘快的披露財務重大狀況,給投資者完整及時的資訊。這也是證券市場順利且健康執行的基礎。由於上市公司及時披露資訊是確保市場完整而有效執行的前提,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為什麼每個國家都將“及時披露”作為發行人資訊披露義務的一項重要要求納入證券法中。而從我國目前上市公司資訊公開的狀況來說,雖然及時性相比以前得到了一定的重視,但滯後現象仍然存在,並且時有發生。

  三關聯交易披露不規範

  關聯交易大量的存在於我國交易市場中,根據相關部門的資料統計顯示,有超過70%的公司進行了關聯交易,並且比例在逐年上升。如果存在關聯交易,通過雙方的協商,互惠互利,提供方便,那麼問題有可能迅速的得以解決,並且大量的降低了交易成本,從而公司能獲得更多的利潤。但是在現實的情況中,如果交易雙方並沒有在一個同等的地位,那麼就可能發生“持強凌弱”的情況。地位高的一方侵佔了地位較低一方的利益,違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則。自己所投資的企業在關聯交易中是否利益受到損害或者從別的企業中獲得了額外的利潤,是每一個投資者都會去關心的問題。這也更加的體現了國家為什麼要求上市公司在各個季度的財務公告中要對關聯交易做出詳盡的披露。雖然近幾年來監管部門將關聯交易這個資訊披露最薄弱的環節作為督查的重點之一,但是一些存在著私心的上市公司管理者仍然頻頻授意企業會計機構對關聯交易情況隱瞞或者不規範披露。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對關聯方形成方式理解不全面;交易披露範圍不完整;交易要素揭示含糊;重要關聯交易披露不充分。

  四上市公司提供失真資訊原因

  一利益驅動是最根本的原因

  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利益驅動是美國眾多跨國大公司不惜以身犯險的根本原因。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經濟猶如搭上了一輛高速前進的長途列車,進入了一個長期的增長期。隨著經濟的增長,大量的國際資金被吸引到了美國,在形式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許多美國大公司的管理者開始過於樂觀,盲目的擴大公司規模。但是隨著經濟泡沫的大量出現和破滅,美國經濟列車駛進到了低谷。[5]管理者為了不讓資金流失,維持自己的股價,他們甘願冒著觸犯法律的風險,以公司信譽為代價,大規模的做著假賬。最典型的代表案例就是“安然事件”。該事件也很好地表現了管理當局這種被利益吸引而拋棄原則的心理。由上市公司所提供的會計資訊具有一些公共產品的特徵,換而言之,某個會計資訊需求者對它的使用並不會影響到其他的需求者對它的使用。但同時上市公司會計資訊不僅僅只是反映了公司自身的經營狀況,它還會對其投資者,債權人等等一些利益相關者造成較大的影響。當這個公司規模夠大,造假程度夠深時,那麼它的影響還會波及到證券市場上其他的上市公司,影響其他投資者的思維。也會對整個證券市場的法律規定造成衝擊。但“有錢能使鬼推磨”,在法律懲罰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仍然有公司採用偏向自身利益的會計行為,釋出在數量與質量上有失偏頗的會計資訊,侵害著他人的利益。

  二維持上市資格的需要

  進入21世紀起,“退市制度”正式被中國證監會頒佈實施。滬深交易所在2002年時,出臺了新退市規則——《關於虧損企業上市公司暫停上市、恢復上市和終止上市規則的通知》,上市公司如果連續兩年連續虧損或者當年每股淨資產低於股票面值,就將實施“ST”帶帽特別處理;而如果營業淨利潤持續三年為負,那麼該公司的上市之路就走到了盡頭。這一退市規則的釋出,“ST”公司的退市程序被加快,一些徘徊在退市邊緣的上市公司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來給自己的經營業績添彩加花,以避免被退出市場。

  三違法成本低,違法收益高

  相對於發達國家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市場管理體系,我國的證券市場管理體系相對不夠完善,監控管制並沒有涉及到所有方面,發生上市企業進行虛假資訊披露的行為的概率相對更高一些。再者,違法所帶來的支出遠遠及不上其帶來的高收益,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它也增加了上市公司的會計違法行為的發生。在現有的已經實施的法律制度中,關於會計造假這方面所給予的懲罰基本不重。相比較鉅額的違法收益,現有法律規定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的罰款條例顯然缺乏威懾力。正是在造假收益遠遠高於造假成本這種情況下,造假者們賭徒心理就紛紛顯現。

  四基本制度缺失

  用一句話來形容現在的證券市場形勢的話,那麼基本制度缺失則是最恰當的概括。主要表現為:企業如果破產將如何退出市場沒有明確規定,一直在完善入市機制卻對退市缺少研究。對怎樣懲罰作弊企業有著明確規定,但是卻忽略了市場另一重要主體——投資者,怎樣在發生了造假事件後減少投資者的損失,沒有相關的法律政策。缺乏公正有效的監管制度。在對證券市場實行監督的過程中,國家財政部,證監會等相關管理部門,對於各自的許可權劃分還不夠明確。同時也存著不科學,不繫統的地方,導致出現一些方面被反覆監測,而有些地方大家都忽略了,讓一些企業鑽了空子。例如對於管理許可權的劃分,政府部門沒有進行明確的制度規定。還有誰來監督監管者,避免“警匪一家”的局面出現也是目前沒有考慮到的問題。目前我國許多企業,都處於一種缺少統一指導和規範性要求的狀況。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就在於我國證券市場相關制度不夠完善。例如,雖然證券管理部門幾次修訂了股票的審批和核準制度,但是由於本質上沒有怎麼變動,取得的效果並沒有達到預期。同時註冊會計師對於上市公司會計資訊的審查制度也並沒有很大的改進,每年會計事務所與上市互相勾結,共同提供虛假資訊的案例不在少數。

  五應對措施

  一對上市公司的治理

  製造虛假的會計資訊,再將它公佈到社會上,需要涉及到許多的市場主體,猶如一條流水線,下一個工序承接著上一個工序。而提供原始材料的就是上市公司。所謂擒賊先擒王,要解決造假問題,上市公司管理層就是我們所要先擒拿的“大王”。[6]我們可以採取以下舉措:長期、定期地對他們進行法治道德教育,提高職業素養。講解已有的法律條規,及時宣傳解讀新的法規政策,普及法律知識,培養其法律意識,讓他們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員工是公司執行的基礎,同時要重視與員工的交流和溝通,培養所有員工的誠信意識。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降低出現會計造假的可能,為淨化證券市場不良風氣提供一份保障;除了完善的法人制度,董事制度在企業中也起著重要作用,要引入獨立董事制度。管理者進行會計造假無非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可以借鑑國外公務員“高薪養廉”的做法,給予管理者合理的薪資報酬,讓其覺得自身價值得以體現,那麼進行會計造假的機率也會相應的降低。

  二加強中介機構的外部監督

  由於目前我國會計事務所的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參差不齊,事務所的資質也有高低。所以目前市場上存在著那麼一批責任意識不強,風險意識幾乎全無,甚至職業資格都不夠的會計事務所及相關機構。因此,想要獲得高質量的審查報告,讓會計事務所和中介機構更好的服務大眾,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督促中介機構要端正自己的態度,中介機構是為公眾服務,而不是為上市企業服務的。應該關注廣大投資者的利益,而不是受眼前利益誘惑,出現有違自己職業道德的行為;

  2為了進一步的規範會計師行為,除了加強會計師自身教育外,還要督促相關主管部門也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約束好會計師。同時吸取百家所長,借鑑其他國家註冊會計師管理經驗,更好的為投資者服務;

  3除了借鑑經驗之外,管理部門更應該嚴格執法。當發現中介機構出現聯合上市企業共同進行欺騙行為時,絕不姑息養奸,讓造假成本遠遠高於其造假收益。

  三加強資訊披露監管

  在上市公司普遍缺乏自律的情況下,必須通過嚴格監督來束縛住公司管理當局那顆受利益誘惑而躁動的心,來達到盡最大可能保障資訊披露的真實性。可以借鑑的措施有:

  1對於上市企業容易造假的財務資訊,例如公司業績、關聯方交易等方面要仔細嚴格的核對,一旦發現舞弊行為,就要依據法律嚴肅處理;

  2補上法律漏洞,對於由於釋出不實資訊誤導或者誘導投資者做出錯誤投資判斷,給投資者帶來經濟損失的,上市公司應該擔起責任,對投資者進行補償;

  3要用強制的手段,要求上市企業提高資訊披露的頻率,擴大披露的範圍,多增加一些如實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的內容;

  4優化資訊披露的社會環境,用良好的社會氛圍來帶動企業誠信意識的提升;

  5根據我國群眾投資熱情較高,但是卻又普遍缺乏專業素質的情況,我們可以在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的帶領下,有規劃的開辦股市投資基本教育學習班,普及投資知識,強化風險意識,教授投資技巧,學會辨別虛假資訊,建立投資理性思維,引導投資者進行正確的投資。

  參考文獻:

  [1]滕菲.淺談上市公司會計資訊披露[J].商場現代化,2014,3.

  [2]文中明.企業財務會計資訊在傳統經濟條件下的質量特徵體系研究[J].知識經濟,2013,10.

  [3]周彩節.會計資訊失真的原因及其對策[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2,43.

  [4]向宇.淺析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監管制度[J].中國經貿,2013,22.

  [5]謝小琴.上市公司會計資訊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對策[J].知識經濟,2010,22.

  [6]劉靜,唐麗,許淑清.關於我國上市公司會計資訊披露的幾點思考[J].稅務與經濟,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