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結構畢業論文

  資本結構問題己不僅僅是財務理論的研究課題,也日益成為我國股份制公司經理所面臨的決策問題。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人力資本對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傳統人力資本 理論 存在的 問題 ,即對人力資本的忽視。進而分析人力資本對 企業 資本結構的 影響 ,從而將人力資本成本納入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公式的 計算 中,旨在完善資本結構理論,為企業的財務管理提供借鑑。

  關鍵詞:資本結構 人力資本

  傳統資本結構理論存在的問題

  資本結構是指公司的資金來源中負債與淨資產,或者說股東權益的對比關係。

  現代 企業理論認為,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有機組合,是個人之間交易產權的一種方式。它與其他市場契約之所以不同,就在於企業契約包括了人力資本的參與,它是一個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的特別契約。現代企業理論認為人力資源所有者不僅擁有其自己的人力資源的財產所有權,也擁有其參與簽約的企業的所有權。人力資源作為企業的重要資產之一,它就有了相對應的權益要求權,這就使企業披露人力資源價值資訊成為可能。

  而傳統的資本結構理論卻忽視了人力資本。財務理論認為:由於不對稱資訊,稅賦和交易成本的存在而導致資本成本的不完善,並最終影響各種不同的籌資方式下企業的價值,理性的企業總是追求資本結構的最優化。而在有關資本結構的理論中,無論是以代理成本為基礎的理論模型,以資訊不對稱為基礎的理論模型,還是以資本結構和產品市場競爭相互關係為基礎的模型以及以公司控制權為基礎的理論,都無法回答為什麼同一企業不同的經營管理者在相同的條件下會有不同的經營成果這一問題,原因在於這些理論都認為資本結構由權益資本***僅指物質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構成,獨忽視了人力資本的存在。知識 經濟 已大大拓寬了資本的內涵,企業資本總額中,人力資本所佔的比重相對上升,人力資本的存量及其自我增值能力已成為企業理財的重心,因此人力資本亦應成為企業籌資決策的內容。只有包括了人力資本的,企業的資本結構才具有完整的意義。

  人力資本的含義及相關理論

  ***一***人力資本的含義

  所謂人力資本,就是指在知識、技術、資訊同勞動力分離,成為獨立商品參加市場交換,且這種交易在市場交換中占主導地位條件下,由投資而形成的高階勞動力。人力資本作為一種主要的生產要素,對產出的貢獻已被證實,理應擁有對企業的收益分配權。人力資本收益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人力資本收益是指人力資本所有者被僱用後所獲得的報酬。包括基本工資、獎金、一般的福利等工資性收益和利潤分享計劃、股權分配、股票期權等分享利潤性收益。狹義的人力資本收益是指人力資本以資本形態獲得企業收益。它特指人力資本對企業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出的餘額的要求權。即企業利潤的分配權。

  ***二***人力資本的特點

  人力資本作為一種獨立的資本,除了擁有物質資本相似的生產性、投資性、增值性、風險性的特性外,還擁有自身獨特的性質。即私有性,人力資本的所有者只能是活的個人,人的機體是人力資本的天然載體,且人力資本的所有權不可讓渡;產權的完整性,是說勞動者必須完全控制這種人力資本的啟動,開發和利用;遞增性,人力資本會隨勞動者經驗的增加而不斷遞增,與物質資本的效用遞減 規律 相悖。

  ***三***人力資本對資本結構產生影響的原因

  1.企業是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合作實現價值增值的契約。企業具有生產性、交易性、價值性三大特徵。其中生產性是基礎,交易性是手段,價值性是目的。企業是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合作場所,而企業活動的本質是人力資本運營物質資本,實現兩種資本增值的過程。正因為企業是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合作實現價值增值的契約,所以企業在資本結構的選擇時要考慮人力資本。

  2.企業內不同型別人力資本之間的合作會帶來合作收益。與傳統物質資本的同質性相比,人力資本具有異質性。這種異質性是由於人力資本投資程度、方式不同,從而形成的勞動能力差異引起的。根據勞動能力的不同,可以把人力資本劃分為生產型人力資本、技術型人力資本、管理型人力資本、資源***企業家***型人力資本。不同型別人力資本合作會帶來合作收益。在企業中,企業家型人力資本負責企業的戰略與方向,管理型人力資本負責日常的生產與管理秩序和效率,技術型人力資本負責技術開發、創新和 應用 ,生產型人力資本從事具體的操作與執行。他們的合作,是形成企業組織、文化、制度、開展企業各項活動的重要保證,這種合作必然帶來有形或無形合作收益,這樣人力資本分享企業收益就有了可能。

  3.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共同承擔企業風險。現代產權理論認為,人力資本與所有者具有不可分離性、專用性和群體性特點。雖然人力資本與所有者具有不可分離性,使得人力資本隨意退出企業、逃避風險有了一定的可能,但是,人力資本的專用性又使得人力資本投入某企業後,一旦離開,其在該特定企業形成的知識、能力、權力、地位、榮譽、機會、人際關係、心理平衡狀態等人力資本要素不可能完全隨身帶到另一個企業去,這會使原有的人力資本貶值,在新的企業中,還需要進行新的人力資本投資的積累。而人力資本的群體性又是人力資本所有者共同協作形成的集體的合作力,一旦某個個體人力資本所有者退出企業,這種集體合作力的優勢,個人就不能繼續分享,這對 社會 性的人來說,就是一個不小的損失。這種專用性和群體性決定,人力資本所有者與物質資本所有者共同承擔著企業風險。所以,人力資本所有者也就與物質資本所有者一樣共同分享企業收益。

  人力資本對資本結構的影響

  ***一***對債權資本的影響

  債權資本包括長期債權資本和短期債權資本。在狹義的資本結構中,主要 研究 的是長期債權資本成本。長期債權資本主要來自銀行以及非銀行 金融 機構,還有企業發行的長期債券。

  首先企業的人力資本為債權融資提供條件。一般而言,人力資本質量較高、結構合理的企業更容易取得債權資本,從而利用財務槓桿的好處。所以這樣的企業債權資本的比例與同行業相比是比較高的。這是因為根據現代企業契約論可知,企業是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合作實現價值增值的契約,良好的人力資本狀況,意味著企業的資產有很大的增值潛力,可以為債權成本提供更大的還款保障。即假設有A、B兩個企業,其物質資本均謂100,其中25%為債權資本,75%為股權資本,A企業的人力資本設為25,B企業的人力資本設為30,銀行為這兩個企業提供貸款要求資產發債率不低於40%。則A企業可從銀行獲得的借款為***100+25***×40%-100×25%=25,而B企業可獲得的借款為***100+30***×40%-100×25%=27。

  其次 企業 的人力資本可以為負債提供擔保。主要表現為對人力資本使用權的抵押和控制上,如企業不履行其義務,債權人可以行使其對擔保的人力資本的權力來滿足自己的債權。人力資本的擔保形式主要為抵押***Mortgage*** 。具體的操作過程:債權人對企業的人力資本進行估價,企業將人力資本的使用權抵押給債權人,如企業在債務到期後不能償還負債,則為提供擔保而把人力資本的使用權移轉於債權人***抵押權人***,但是附有一項明示或默示的條件,即人力資本的使用權應在企業履行其義務後重新移轉給企業。

  ***二***對股權資本的 影響

  傳統意義上的股權資本主要是以物質形態出現的,而忽略了人力資本的影響。筆者認為應該把人力資本作為股權資本的一部分,歸入到資本結構中進行 研究 。因為 現代 企業 理論 認為人力資源所有者不僅擁有其自己的人力資源的財產所有權,也擁有其參與簽約的企業的所有權,符合股權資本的含義。因此企業在進行股權融資時,不僅僅需要考慮物質形態的股權資本,還應考慮人力資本的情況。

  而且企業人力資本可以為股權資本融資提供保障。這是因為企業在籌集 發展 所需的資金時,投資者更關重的是企業未來的發展,而在知識 經濟 時代 ,人力資本的發展狀況代表了企業的發展潛力,因此投資者在進行股權投資時會關注企業的人力資本的發展潛力,構建一個良好的人力資本體系,有利於公司籌集到更多的股權資本。

  人力資本成本的確定

  資本成本是指企業取得和使用資本時所付出的代價。資本成本是一種機會成本,指公司可以從現有資產獲得的,符合投資人期望的最小收益率。人力資源作為企業的一項資產,它的取得和使用也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即為人力資本成本。根據人力資本參加企業收益分配的理論,取得人力資本所付出的代價,主要是指招聘、培訓等發生的費用;使用人力資本所付出的代價,則應分為兩個部分:如果主要是低層次人力資本,那麼其代價主要體現為工資性報酬。工資性報酬根據人力資本的能力確定,取決於 職業的不確定性、職業的轉換成本、生產規模、以及影響人力資本供給的制度性因素與資訊傳遞機制的有效性。如果主要是高層次人力資本,其代價則體現為分享利潤性報酬。分享利潤性報酬既取決於人力資本能力同時也取決於人力資本所有者的行為選擇。人力資本分享利潤的份額取決於企業規模和企業所面臨的風險。隨著人力資本層次的上升,工資與分享利潤水平都呈現上升的趨勢,並且後者上升的速度要高於前者,因此人力資本層次越高,工資性收入所佔的比重越低。

  也就是說高層次的人力資本的成本要大於低層次的人力資本成本。現假設忽略低層次人力資本成本,人力資本參與企業稅後利潤分配,分配額為T,公司給人力資源的基本工資和福利為F,公司每年的稅後利潤增長率為R,則人力資本成本=T÷F+R。

  現代企業契約論,使企業資本結構所包含的 內容 更為全面豐富。人力資本作為企業的一項資本,有權參與企業的收益分配。企業在進行融資時,應考慮到人力資本對企業的債權資本和股權資本的影響,人力資本質量平均較高的企業可以考慮提高債權資本的比重;人力資本作為股權資本的一部分這個觀點的提出,進一步完善了資本結構的內涵。因此企業的加權平均成本=a×債權資本成本+b×***物質形態股權資本成本+人力資本成本***。

  參考 文獻 :

  1.鄭石橋編著.內部控制實證研究.經濟 科學 出版社,2006

  2.馮子標等著.人力資本參與企業收益分配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

  3.楊松令編著.中小企業 會計 問題 研究. 中國 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4.張作雲,陸燕春編著. 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中收入分配體制研究.商務印書館,2004

  5.肖興政,彭禮坤等.人力資本論.西南 交通 大學出版社,2006

  6.徐春立,苑澤明編著.財務 管理.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7.嶽利鴻.企業人力資源價值會計計量. 前沿,2006

  8. 陳書奇.論人力資本參與企業收益分配的意義及制約因素. 人力資源,2005

  篇2

  淺析以人力資本為中心的資本結構體系

  西方人力資本理論的興起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從人力到人力資源再到人力資本”,是西方經濟理論發展對人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地位認識的不斷昇華。但是到目前為止,理論界對人力資本的定義仍然沒有達成統一的認識,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對人力資本的內涵和組成部分進行理解,這就使與人力資本相關的一些理論拓展產生了障礙,比如資本結構的重新構建、對人力資本的產權特性以及人力資本的產權特性與最優企業所有權安排的關係等問題的研究,在理論探討中產生了很大分歧,主要原因還是歸根於對人力資本的內涵理解不同。並且,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智力、技術將直接主導企業資產的價值,形成可容納生產力加速發展並不斷推向創新的結構框架,智力資本將成為企業最大的財富的創造者。智力資本理論在企業知識理論和人力資本理論的基礎上得以迅速發展,許多學者又將人力資本納入到智力資本的結構體系中,導致人力資本理論的延伸產生泛化和模糊的傾向,概念上的混淆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弊病。

  一、“人力資本”概念的提出

  “人力資本”思想的產生可謂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他在代表作《理想國》一書中,提出了人會由於接受了教育和訓練而使能力得到延伸的觀點。而人力資本理論的真正形成,大多數學者認為應該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主要代表人物有舒爾茨***Theodore・W・Schultz***、明塞爾***Jacob Mincer***和貝克爾***Cary・S・Becker***。1960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在美國經濟年會上發表了題為《論人力資本投資》的演講,被視為人力資本理論誕生的標誌。他結合經濟增長問題的分析,明確提出了人力資本的概念,闡述了人力投資的內容及其對於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以知識經濟為背景的新“經濟增長理論”在美、英等國興起。這種以技術內生化為特徵的新經濟增長理論,把人力資本納入模型之中,從經濟增長模型中闡發人力資本理論,與20世紀60年代以勞動力要素分析為中心的人力資本理論有不同的研究主線和思路。

  20世紀90年代以來,歸功於智力資本理論***Intellectual Capital***的興起,眾多的經濟學家例如斯科特***A.D.Scott***、格魯克曼***Grossman***、赫普曼***Helpman***、貝克爾***C.Becker***等仍遵循羅默爾、盧卡斯的研究思路,在構建技術內生化經濟增長模型的基礎上,對人力資本理論的研究進行了改進。智力資本理論的代表人物有加爾布雷恩、埃德文森、沙利文、斯圖爾特及斯維比。可以說,智力資本理論的出現標誌著人力資本理論研究又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因為它加深了對人力資本特性的認識。但是,人力資本與智力資本等經濟範疇之間的關係,仍沒有得到統一完美的認可,有必要深人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二、人力資本的內涵與外延

  1.人力資本的基本內涵

  我們把資本的內涵界定為一種價值屬性,即通過使用能夠給其所有者帶來超出其投入價值的價值。那麼人力資本作為資本的一種表現形態,理當屬於價值範疇。人力資本的價值由自身價值和價值增值兩部分組成,其價值增值部分要比傳統勞動力的價值大得多。人力資本自身的價值範圍包括:維護勞動力再生產的生活資料價值;維護勞動者家屬再生產的生活資料價值;用於教育、培訓、健康的費用等。事實上,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由於資源的稀缺性,人力資本價值不僅包括人力資本生產中耗費的活勞動價值,而且還包括其中投入的物質資本價值,因為,人力資本也是商品,它的價值也分為c+v+m三部分。人力資本既然屬於價值範疇,那麼存在於個人當中的人力資本的價值屬性是如何產生的呢?顯然,是由於勞動力的存在。只有當勞動力的使用給其所有者***即勞動者本身***帶來超過勞動力投入價值的價值時,勞動力才是資本,即人力資本。因此,我們認為,勞動力應該是人力資本概念的基本內涵,人的勞動能力是人力資本的核心。我們這裡所指的勞動能力與原始的勞動力有所區別,是特指凝聚在人身上的體力、知識和技能的綜合表現。

  2.人力資本的外延

  傳統的資本理論侷限於物質資本,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人力資本理論的興起才有所改變。其實,一切的物質資本,如果離開了人的勞動力,就是靜止不變的東西,價值不會發生變化,也就不能給其所有者帶來利潤,因而就不成其為資本。利潤不只是由物質資本帶來的,而是由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共同帶來的。

  90年代以來,企業的競爭優勢轉移到企業內部,產生以資源為墓礎的企業理淪,而構成企業特有資源和能力的基礎是知識。美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現實,引發了學術理論界對知識推動經濟增長作用的重新認識。智力資本的概念應運而生。我們認為,如同原子發生“裂變”一樣,經濟環境的變化歷史就是資本外延的演進歷史,資本的外延又一次擴充套件到智力資本。當前,智力資本正在成為企業的核心資源,智力資本管理理論試圖揭示企業核心資源的作用和管理的內在機理。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人力資本理論是資本形態演進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但它沒有涉及到組織發展中知識與經驗增長的內生性,智力資本理論則彌補了這一遺憾。智力資本理淪的提出為理解企業的知識創新、知識傳遞、知識利用和知識保護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理論框架,它將傳統的有形資本和無形資本、物質資本和非物質資本、賬面價值和市場價值以及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等多對概念統一在智力資本概念中,有效地說明了人力資本與結構資本之間的互動關係,改變了以往企業財務與會計無法科學評估知識、技能等無形資產的局面,從而為企業選擇正確的經營方針和發展戰略提供指導,適應了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資本運營與資本管理的新變化。

  三、以“智力資本”為中心的資本結構

  “智力資本”是個新名詞,在學術界也沒有達成共識。智力資本的概念與相近的人力資本、無形資產等概念有何聯絡與區別,其內涵與外延又如何界定?這些問題在目前大多數的研究智力資本的學術文獻中都沒有得到正面回答。我們認為,在當前論及人力資本的外延時,不得不辨析一下它與智力資本的關係。智力資本的理論是從知識管理領域發展而來的,所以國內很多學者將“智力資本”***IntellectualCapital***譯為“知識資本”。美國學者加爾佈雷斯***J.K.Galbraith***在1969年最早提出智力資本的概念,他認為智力資本是一種知識性活動,是一種動態的資本。他將智力的含義由個體範圍拓展到組織範圍,描

  述那些存在於組織中的,能夠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為企業增加價值的無形資產。

  隨後,理論界對從不同角度對智力資本的內涵與外延進行了辨析,張海濤將國內外學者對智力資本的概念及構成方面的觀點進行了歸納和總結。雖然看法上各有差異,但人們對智力資本的內涵已經達成了以下共識:***1***智力資本是對傳統資本概念的有效擴充,它拓展了傳統的物質資本和非物質資本的適用空間;***2***智力資本包括一系列的知識、學問、創意和創新,並且尤其關注組織的知識;***3***智力資本強調與組織有關的人力資本的能力;***4***智力資本將傳統理論所忽視的無形資源與企業的競爭優勢和企業價值聯絡在一起。 [3]對於智力資本的構成要素,很多學者都是在埃德文森和沙利文提出H―S結構的基礎上衍生和擴充套件開去的。儘管不同學者對智力資本的構成要素的具體劃分有所差異,但認識的本質基本一致。我們在總結以上學者關於智力資本構成要素主要觀點的基礎上,勾畫出以智力資本為中心的資本結構圖,如圖1所示。

  一般認為,智力資本主要包括:人力資本、關係資本和結構資本三大部分***其中要素的組合可能有所不同***。其中,人力資本包括:訣竅、教育、職業資格、與工作相關的知識、職業評價、心理測量評價、與工作相關的能力、企業家熱情、創新性、積極反應能力、可變性等。結構資本包括智力資產和基礎結構性資本兩方面內容,具體有:智力資產***專利、版權、設計權利、商業祕密、商標、服務標誌***,基礎結構性資本***管理哲學、公司文化、管理流程、資訊系統、網路系統、財務關係***。關係資本包括使用者、使用者忠誠度、公司名稱、備用物定購、分銷渠道、業務合作、許可協議、有利的合同、特許權協議。

  埃德文森和沙利文***Edvinsson & Sullivan,1996*** [4]將企業的智力資本分為人力資本和結構資本,其中,人力資本是指組織中所有與人的因素有關的方面,包括所有者、僱員、合夥人、供應商以及所有將自己的能力、訣竅和技能帶到企業的個人。他們所指的人力資本是指以潛在的、未編碼的形式附著於個人身上的知識和技能,個人擁有對這些未編碼知識的所有權。一旦未編碼知識轉化為編碼知識,原所有者則失去獨有權。結構性資本是指不依附於企業人力資木而存在的組織其它所有有形的和無形的因素。尤形的包括資訊科技、使用者資料庫、經營流程、戰略計劃、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等。有形的部分則包括財務資產、設施和企業資產表中的有價位的所有專案。

  Stewart***1997*** [5]認為員工的技能和知識、使用者忠誠以及企業文化、制度和運作中所包含的集體知識都體現著企業的智力資本。他提出了智力資本的H―S―C結構。人力資本是指以潛在方式體現在企業員工身上的各種知識和技能,以員工態度、離職率和新產品產值率來衡量。結構資本是指企業的組織結構、制度規範、企業文化等,以資料庫和置換成本、銷售率、管理費用以及營運資本週轉率來衡量。關係資本是指市場營銷渠道、使用者忠誠度、企業信譽等經營性資產,以使用者滿意度、品牌、留住使用者的比率來衡量。Nick Bontis, [6]認為關係資本表示一個企業獲得的源自組織外部無形資產中的潛在能力。國內學者劉建對關係資本的理解是市場營銷渠道、服務力量、客戶忠誠、企業信譽等經營性無形資產。

  Edvinsson and Malone認為結構資本應該包括流程資本***process capital***和組織資本***organizationalcapital***。流程資本是工作程式、特殊方法,以及擴大並加強制造或服務效率的員工計劃,為一種連續性價值創造的實用知識。組織資本是公司針對系統工具,以增加知識在組織內流動的速度,和知識供給與傳播渠道的投資。其中創新資本則是指革新能力和保護商業權利、智慧財產,並且其他利用來開發並加速新產品或新服務上市的無形資產和才能。

  組織資本是與結構資本比較接近的一個概念,近年來國內外關於組織資本的研究碩果累累,許多成果可以借鑑到結構資本的理論中來。E.C.Prescott和M.Visscher***1980***, [7]最早從資訊的角度定義組織資本,他們認為資訊是組織資本的基本源泉,“資訊是企業的一種資產,因為資訊影響生產的可能性並且與產品剷除相伴而生。我們把這一企業資產稱為企業的組織資本。”

  Hubert***1996*** [8]55認為結構資本應包含四個要素:系統、結構、策略與文化。系統是指組織的流程與輸出處理。結構是職責與任務的安排,或是說組織成員間的職位與關係。策略是組織的目標與如何達成的方法。文化是指組織中個人見解、分享、價值觀與規範。並且,這四個組成部分彼此關係密切,需要相互協作,才能發揮功效。Ross***1997*** [8]66認為結構資本應細分為:與外界關係、組織、更新與發展。外界關係包括與客戶群、上下游顧客群、上下游供應商、其他投資人、股東、聯盟企業的關係,其成功的關鍵在於依賴長期資訊與商品的流量。組織代表企業的市場價值,包括基礎設施***結構配置、專利、商標、品牌等***、生產程式***能讓整個組織結合在一起運作的部分***、企業文化***能夠描繪出整個企業形象的事務,包括儀式、象徵、標匯、規範,長期互動與演化的結果,提供組織成員行為遵行的依據***。

  智力資本的構成非常豐富,涉及到人力資本、市場、管理、技術等多個方面。當對智力資本進行再細分時,就可能產生同義反復和無限迴圈的問題,其結果是無法找到最優的分類方法。此外,當為每一個類目設定相應的指標時,會產生大量的指標排列組合。而基於這些分類的智力資本報告可能使其閱讀者陷入繁瑣的指標,難以發現有用的知識。因此,將智力資本劃分得過細是不合適的。

  四、以人力資本為中心的資本結構

  我們認為,按照物質形態***從有形與無形來界定***來分,資本可分為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兩大類。雖然智力資本的構成要素主要是人的知識、技能、經驗、資歷等,但是,並不能由此說明智力資本包含人力資本,凌駕於人力資本之上。因為,智力資本的存在主要山智力因素起作用,而智力是人力資本的一個組成要素。智力是指人們認識事物和運用知識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總稱,創造性是其本質特徵,所以,我們將智力資本納入到人力資本的範圍之巾。智力資本以及結構資本、組織資本、關係資本等等都不過是人力資本的衍生資本。智力資本強調的是創新型知識對企業的更大貢獻。當前世界經濟正從農業經濟、工業經濟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產業發展形態也隨之由資本密集型***以物質資本為主體***向勞動密集型***以人力資本為主體***發展,進一步過渡到知識密集型***以智力資本為主體***,也就是說,人力資源正從人力資本走向智力資本。1996年聯合國人力資源開發報告指出:依據多個國家的調查表明,財富資源***資金、有形資本***佔這些國家總資源的12%,自然資源***指土地、礦山、水資源等***佔24%,人力資源與社會資源佔64%。可見,佔多數的就是人才、技術、管理等組成的智力資本。

  社會經濟形態從大工業時代飛躍到知識經濟時代,國家之間、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從有形的物質產品的競爭轉向無形的技術、智力與知識的競爭,產品中的技術、知識含量成了競爭的基礎和決勝的關鍵。因此,智力資本成了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競爭的焦點。

  與人力資本相比,智力資本具有一些明顯的特徵:1.智力資本與人力資本的明顯區別在於其受到相關法律的保護***如專利法、智慧財產權、商標法、著作權等***,並且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其受到保護的程度將日益深化。2.人力資本可以通過對員工的一般投資形成,而智力資本不僅趨於年輕化,更依賴創造性教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成為知識經濟時代智力資本的關鍵資源,成為創造社會財富的巨大源泉。3.智力資本具有高價值。智力資本比人力資本能更多地給社會、給全球帶來利益。微軟的成功,就顯示出這種高密度的智力資本能迅猛地創造財富,因為它擁有比物質或金融資本更具價值的智力資本。因此,人才資本化與資本人格化成為知識經濟與智力資本的顯著特徵。

  我們認為,智力資本中包括的結構資本或者關係資本,都是由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共同創造的,所以應該說智力資本是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通過有機的結合,在知識經濟的影響下凝結在組織中的能使企業價值增值,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源泉的無形資源。智力資本的內涵是人力資本理論突破傳統的一般物質資本理論後進行的又一次富有深遠意義的拓展,即從資本――人力資本――智力資本。智力資本、結合關係資本和結構資本是對人力資本外延的拓展和豐富,我們可以通過一個資本系統圖來表示兩次資本結構革命的歷程***圖2***。

  五、結 語

  作者從研究目前國內外學者有關人力資本內涵的觀點入手,將其進行比較和辨析,以資本的內涵和外延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構建了以智力資本、關係資本、結構資本為嚴肅的人力資本理論體系,提出自己對人力資本內涵與外延的新認識:

  1.如同原子發生“裂變”一樣,經濟環境的變化歷史就是資本外延的演進歷史,資本的外延又一次從人力資本再擴充套件到智力資本。當前,智力資本正在成為企業的核心資源,智力資本管理理論試圖揭示企業核心資源的作用和管理的內在機理。

  2.按照物質形態***從有形與無形來界定***來分,資本可分為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兩大類。我們將智力資本納入到人力資本的範圍之中,智力資本以及結構資本、組織資本、關係資本等等都不過是人力資本的衍生資本。

  參考文獻:

  [1]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4:254.

  [2]周朝琦,侯龍文.資本增值經營[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14.

  [3]張海濤.知識型企業井購的風險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10.

  [4]EDVINSSON.L,SULLIVAN.P.Developing a Model for Managing Intellectual Capital[J]***.European ManagementJournal,1996,14***4***:356―364.

  [5]徐笑君.現代企業智力資本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博士後論文,2002:21.

  [6]Nick Bontis.Intellectual Capital:An Exploratory Study That Develops Measures And Models,Management Decision[J].1998,36***2***:67.

  [7]尼古萊・福斯等.企業萬能:面向企業能力理論[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85.

  [8]帕特里克沙利文.價值驅動的智力資本[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5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