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實驗論文相關範文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化學實驗教學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大學化學實驗課

  摘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對於化學科學而言,所有的重大突破幾乎全部是由化學實驗而獲得的,正如波義耳曾經說過的,如果沒有實驗,任何新的東西都是不可能深知的。化學實驗課對大學學生領會、掌握相關知識非常重要,隨著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及內容已無法滿足高等院校培養學生的目標需要。必須對化學實驗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實驗 大學化學 實驗教學

  1 當今大學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

  1.1 化學實驗課的系統完整性被其獨立性破壞

  因為現代的化學實驗教學與相關理論的教學是相關聯的,而且是同步的或者稍微滯後進行的。應該說,實驗教學在很大程度是依賴於理論教學的。四大基礎理論化學完整性以及系統性全部自成體系,這就造成了一部分實驗內容出現了不必要的交叉重複現象和部分實驗專案責任不明導致出現遺漏的現象。

  1.2 欠缺新的實驗教學內容

  目前大多數學校的化學實驗教學內容比較陳舊,出於這種現狀,涉及化學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與發展趨勢有關聯的實驗內容非常少見。總體來說,驗證性的實驗所佔的比重較大,而設計性與探究性的實驗所佔的比重較小。

  1.3 在實驗教學方法手段上比較欠缺

  化學實驗教學在方法手段方面而言,絕大多數學校現今仍然沿襲著過去的老傳統,採用教師現場講解並且示範的方式,老師把相關的實驗內容以及步驟詳細地寫在黑板上,顯得單調而古板,抑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發揮。

  2 改革措施

  2.1 充分發揮實驗的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對於學生而言,除了讓其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地發現問題外,作為教師更要注重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來創設問題情境,從而引導學生能夠發現並且提出問題。應該說,化學實驗是最為形象、最為直觀的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之一。

  2.2 加強基礎技能方面的培訓

  對於學生而言,紮實的化學實驗技能是所有的學習化學的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礎。實驗教學的重點是,要使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訓練規範化、熟練化,儘量達到標準化的程度。所以說從實驗一開始就要強調操作規範化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通過基礎操作使學生能夠認識各種實驗儀器,同時掌握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並且要學會準確地觀察實驗,重點認識如分光光度計、電導儀、分析天平等中學還沒有接觸到的儀器;同時對諸如分離、提純、結晶等基本的實驗技能也是要重視的。

  2.3 要注意營造寬鬆、民主、自由的實驗氛圍

  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作為教師,一定要注意觀察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操作。一旦發現學生出現操作不正確的問題時,要注意不要過分指責,要用婉轉的語氣進行指導。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肯定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而這正是考驗每個學生的時刻。學生面對實驗操作,必須要冷靜、細心、具體、有條理地去分析每一個獲得的結果和資料,並且去觀察和回顧每一個實驗的步驟以及整個過程。教師應該注意給學生營造一個相對民主、寬鬆、自由的氣氛,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設計的方案,即便學生提出的方案不夠全面、完善甚至出現錯誤,也應該多鼓勵、多表揚,充分地肯定他們在提出方案過程中的主動參與意識。

  2.4 教師角色需轉變

  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也要進行相應的轉變,由傳授者變成指導者,學生則由被動接受轉變為進行實驗操作的探索者和實踐者。只有如此,學生的各種能力才能不斷得到提高。教師在學生進行提問的時候,應該做到四個不輕易:第一,不輕易在學生髮言的時候插話;第二,不輕易否定學生得出的結論;第三,不在學生進行爭論的時候打斷;第四,不直接給出學生正確答案。做到這四個不輕易,就可以讓學生在一種相對平等的氛圍中和教師進行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2.5 增加設定探究型和設計型的實驗,鼓勵自主創新型實驗

  應該說,化學實驗在整個大學系統中是自成體系的,其具有相對的獨特性以及獨立性。要想真正培養創新人才,必須要在現如今的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增加各種設計型和探究型的實驗內容。

  2.6 藉助多媒體的幫助進行“化學實驗”, 使化學實驗與時俱進

  豐富多彩的實驗現象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還能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探究其中的奧妙。但不是所有的化學實驗現象都很明顯,能起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作為教師,要接觸多媒體,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及技術,這樣從多角度進行化學實驗教學,有些問題將會變得很簡單。

  2.7 重視實驗成敗的分析

  學生在完成實驗之後,需要完成實驗報告,有的老師對學生的要求是,報告內容在結尾處要完成課後的相關思考題,而筆者則認為對於學生而言,對實驗成敗以及自己得失的分析遠遠比那些思考題重要。對有機化學實驗,要注意分析影響產率高低的原因;對分析化學實驗,必須要考慮引起各組平行實驗資料差異的原因;對於物理化學實驗,應該從學生的操作熟練程度、溫度以及樣品的濃度等方面考察實驗結果和實際相偏離的原因……這樣做更能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2.8 改變傳統實驗考核,積極探索和完善實驗操作考核制度

  一般而言,長久以來大學實驗課的考核依附於理論課的考核,理論課的成績越高,那麼學生的總體成績就越高,如果僅僅根據這個結果是無法對學生的獨立思考以及動手能力做出準確判斷的。作為我們教研室,通過各種積累,目前已經逐步形成一套規範化的操作考試體系,即先由教師準備好十幾個操作考試題,在這些考試題中,既有學生做過的,也有從未接觸過的,學生通過抽籤的方式來確定自己的考題,然後一位教師監考一名學生。在考試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參考各種資料,教師根據提前設計好的操作標準進行相應的評分,現場給出成績。這一舉措既可以規範學生的操作,同時也能夠對學生思維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曾昭瓊.有機化學實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周錦蘭,張開誠.實驗化學[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3]張智鈞.工科專業實踐教學的問題分析與改革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5,***6***:81-82.

  篇2

  淺析高中化學實驗有效教學

  【摘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高中化學新課程中,化學實驗既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新課程倡導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化學實驗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化學基礎理論、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髮展思維能力和訓練實驗技能,因此,化學實驗教學能夠給學生創設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實驗當中主動尋求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觀察能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 有效教學 化學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以實驗為基礎是高中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徵。實驗能為化學學習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有利於學生理解化學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學的思想和觀念;能為學生提供練習和實踐的機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實驗操作技能;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學習動機,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能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應用、檢驗和鞏固有關的知識、技能,繼承前人積累的最基本的經驗,形成自己的體驗,是培養學生運用化學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途徑。化學課程改革將有效教學作為突破口,而化學實驗則是進行化學學習的有效教學的重要形式。那麼如何在具體高中化學教學中進行化學實驗有效教學呢?

  1.創設探究氛圍,驗證式實驗變探究式實驗

  傳統的實驗教學基本上都是學生在固定的實驗程式下進行操作,目的只是驗證已有的答案。這種實驗缺乏實驗者的主動性參與,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索”。為此,在實驗教學中,我嘗試通過創設探究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引導他們自主設計實驗的教學策略,來實現學生的主動創造。

  如在證明氨水是弱鹼的實驗教學中,傳統教學只作將相同濃度NaOH和氨水,作導電性實驗,觀察燈泡亮度來證明氨水是弱鹼。

  我們學生用提供的酚酞、石蕊、pH試紙、0.1mol/L氨水、氯化銨晶體、0.1mol/L鹽酸、pH值上述與氨水相同NaOH溶液和蒸餾水,上述試劑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證明氨水是弱鹼的實驗探究:

  方案***1***取少量NH4Cl晶體溶於水,滴加石蕊試液,溶液顯紅色,或pH小於7,說明氨水是弱鹼。

  方案***2***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0.1mol/L的氨水,測pH值,若pH小於13說明氨水是弱鹼。

  方案***3***將pH相同NaOH和氨水稀釋同等倍數,若氨水pH大於NaOH 溶液的pH,說明氨水為弱鹼。

  方案***4***取等體積的pH相同NaOH和氨水,用0.1mol/L鹽酸進行滴定,氨水消耗的鹽酸更多說明氨水為弱鹼。

  方案***5***取少量0.1mol/L氨水,滴加酚酞,溶液呈紅色,然後向其中加入少量NH4Cl晶體,振盪,可看到紅色變淺,說明為弱鹼。

  這樣,通過一系列學生自主設計的實驗,通過不同方法驗證了氨水為弱鹼。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高漲,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使學生不斷重新設計新的實驗,真正實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

  2.實驗要以學生為主體

  傳統化學實驗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實驗是教師用來驗證理論知識的,學生只能在臺下看、聽是被動的,學生學習只停留在表面現象上。教師把知識“驗證”了、工作完成了,但多數情況下學生的動手渴望和現象疑問沒有得到滿足,時間久了便會對實驗深深失望,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新課改理念要求學生是實驗的主體,教師要發揮引導的作用,儘量把實驗交給學生去做,我們要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

  例如:“在加熱的條件下觀察銅與濃硫酸的反應,理論上觀察到試管中除銅片外只有藍色溶液,但事實上試管中卻發現黑色物質”,黑色物質是什麼,從哪裡來的?對此要學生根據實驗原料和相關知識去思考, 去探究。堅持以學生構建知識平臺為中心,從而有助於發展學生蒐集資訊、處理資訊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設定問題情境,學生分組討論

  新課程強調合作精神的培養,而化學實驗就是一個培養合作精神和人際協調能力的極好途徑。教師演示實驗時,學生只是一個被動的觀察者,且常常因距離太遠,現象十分不明顯。而分組實驗是學生與化學物質及反應的近距離接觸,親自操作,親自觀察,身臨其境的體驗化學驗證的全過程。其次,驗證性實驗也並非個個實驗現象明顯,人人成功。

  因此學生分組實驗自有其不可替代作用。首先提出問題,後學生分組討論,再進行分組實驗,最後根據教師的觀察和學生自我的評價,評出“最佳合作”,“最佳設計”,“最佳操作”等小組。就這樣,學生在競爭中得到了探究的樂趣和合作的愉快,在愉快中培養了科學精神。在實驗中培養了學生尊重實驗現象、對問題觀察細緻的科學態度和對科學問題的一般探究過程。

  4.有效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

  多媒體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已日漸普遍,它不僅克服了傳統實驗教學的某些不足,更重要的是達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另一方面,多媒體技術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的方式選擇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實踐證明,有些實驗如果用多媒體代替了,適得其反。

  使用多媒體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不能喧賓奪主,用課件代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二是不能代替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的分組實驗;三是不能濫用視聽手段;四是合理選擇課件內容,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以下教學內容比較適宜使用課件:①難以實現的化學反應的模擬;②擴大演示實驗的效果,做演示實驗鈉與水的反應;③深奧抽象難理解的內容的模擬,如原電池的電子流向;④微觀物質結構及其運動的模擬,如食鹽晶體結構、電子雲;⑤化學化工過程模擬,如化學平衡過程、工業上制硫酸、合成氨。總之多媒體課件的作用,盡在“輔助”二字,必要的講解、分析還需要老師來完成,對課堂氣氛的控制,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計算機是無能為力的。因此,它只能作為傳統教學的一個輔助。

  5.學生課外實驗要趨於生活化

  化學實驗的生活化。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科學,化學知識廣泛而深刻地滲透到個人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化學物質、化學現象、化學變化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因此貼近生活、貼近社會成為化學實驗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為此可以在實驗教學中創設一些新的化學實驗形式,如生活化學實驗:香菸煙霧中化學毒物的測定、溫室效應模擬實驗、玻璃上刻花實驗等;家庭小實驗如:廚房中化學物質的性質驗證、家用水硬度的定性分析等。從而使學生認識和理解化學科學對個人和社會的貢獻和價值。

  總之,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更加深刻體會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方式將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課程改革要求新課程在實施過程中,應建立具有新型學習方式的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教學的最基本特徵,而化學實驗的主要場所在化學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順利實施的基本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