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圖書館論文

  在知識和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長,獲取方式也不斷增多。作為蘊藏人類偉大精神寶藏的圖書館,圖書館始終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校圖書館管理知識管理論文

  一、知識管理理念在高校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

  1、基於知識管理的圖書館管理理念創新

  1.1管理理論基礎不同。傳統的圖書館管理的理論基礎是管理學理論,依靠科學合理的計劃與組織,經過統一的指揮協調與控制,實現了圖書館的巨集觀管理。基於知識管理的圖書館管理理論是以知識管理理論作為基礎,應用知識管理理論與管理方式,優化圖書館人力資源結構與圖書館管理模式,逐步滿足使用者日益增長的資訊與知識需求。

  1.2管理物件不同。傳統的圖書館管理物件主要集中在人員、文獻、裝置、經費、技術方法等方面;基於知識管理的圖書館管理物件主要集中在知識資源、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圖書館文化與管理技術方面。

  1.3管理重心不同。理論上來說,傳統圖書館管理與基於知識管理的圖書館管理都是以人為本,以讀者為重心進行管理的。但實際上,傳統的圖書館管理很難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管理重心集中在一般性的事務管理工作上;而基於知識管理的圖書館管理貫徹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將人力資源管理與優化作為圖書館知識管理工作的重心,將知識服務與創新作為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目標。

  2、基於知識管理的圖書館管理內容創新

  基於知識管理的圖書館管理內容主要對人力資源管理、業務管理與行政管理工作進行了科學合理的創新,突出了6項管理內容的創新。

  2.1知識創新管理。將知識作為主要的創新物件,對傳統的圖書館管理體系與理論基礎進行革新,也對圖書館的管理方法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創新,優化了圖書館的管理模式。針對圖書館工作業務流程中不規範的環節進行改良,拆分、重組了部分不合理的業務環節。將文獻的採訪過渡為知識的採集工作,將文獻的組織工作過渡為知識的組織工作,將文獻的服務過渡為知識的服務。

  2.2知識應用管理。圖書館構建了虛擬的網路圖書館或資訊中心,便於政府、企業與科研機構等單位進行查閱,同時拓展了業務服務面,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多元化、深層次的全面服務,逐步完善複合型圖書館的建設目標,全面滿足社會各個領域的檢索需求。

  2.3知識傳播管理。知識傳播與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資訊的及時、準確傳輸,便於知識的查閱者及時地獲取相應的知識。

  2.4知識服務管理。基於知識管理的圖書館管理模式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使用者服務,幫助使用者獲取知識、應用知識,更為全面地實現使用者對知識的應用與創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圖書館知識管理工作的質量。

  2.5人力資源管理。基於知識管理的圖書館管理的重心就是人力資源管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基於知識管理的圖書館管理,將培養具備全面知識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員作為工作目標,加大管理人員的培養力度,提升整體人力資源素質。

  2.6智慧財產權管理。在網路資訊科技發達的今天,圖書館需要對網路環境下保護智慧財產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到有針對性的解決中,不斷創新知識管理理論,加強圖書館的制度和文化建設。

  二、結束語

  綜上,在知識經濟發展的背景下,我們想要做好圖書館管理工作,就一定要將先進的理念和思想運用進來,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圖書館管理工作的質量,推動我國圖書館建設事業的發展。當前,我們要做的就是使圖書館管理員熟練掌握各種理念和技術,能夠使圖書館管理工作越來越先進。

  範文二:圖書館管理知識管理論文

  1圖書館實行知識管理的必要性

  提高員工素質的需要傳統的圖書館只是將員工當做保管、借還圖書的簡單勞動力,對員工的知識水平、文化程度沒有太高的要求,員工的學歷低、能力差,待遇與地位普遍偏低,人才流失問題極為嚴重。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遍應用、網路技術的普及,圖書館基本上都採用了計算機管理系統進行聯機編目、查閱、搜尋、諮詢,資訊資源的數字化、網路化程序在逐步加快,員工的綜合素質亟待提高,因此,提高員工素質也是實行知識管理的原因之一。

  2圖書館實行知識管理應採取的措施

  2.1建立一個與圖書館知識管理相適應的組織結構

  傳統圖書館實行的是金字塔式的縱向型管理模式,頂層是館長、中間是管理層、底層是員工,這種組織結構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定,管理僵化死板、部門間缺乏溝通、資訊流不暢,很難適應時代的變化。因此,必須改革原有的組織結構,建立與知識管理相適應的扁平的橫向型結構,這種組織結構增強了部門間的橫向聯絡,有利於員工間、部門間的溝通;減少了管理的中間環節與知識的流通環節;加快了知識的傳遞速度、提高了知識傳遞的準確性;提高了圖書館的應變能力與適應能力。

  2.2創新思想,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

  2.2.1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傳統的績效評估主要是以資歷為標準進行考評的,這種考評方法沒有真實地反映出員工的工作績效,嚴重影響了員工工作的主動性、打擊了員工知識共享的積極性、壓制了員工創新的熱情。因此,圖書館要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採用員工自評、領導評價以及使用者意見相結合的方式,對員工的工作業績、貢獻大小、服務質量、創新成果、合理化建議的採納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考評結果給予獎勵,對有突出貢獻的員工要給予升職、晉級或培訓深造等重獎,同時在全體員工大會上進行表彰,從而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激發員工知識共享與創新的熱情。同時,還要注重團隊精神的培養,將個人績效有團隊績效相結合,讓員工充分認識到團隊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緊密關係,從而建立一支團結協作、密切配合、極富戰鬥力、競爭力的團隊。

  2.2.2建立科學的創新機制。新的理念必須有一套新的科學的機制與之相適應,才能順利地貫徹執行下去。因此,圖書館要建立知識交流與共享機制、激勵機制、多元化的服務機制、人才培養機制、知識開發與創新機制等,以保證知識管理的有效實施。

  2.2.3建立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知識管理是以人為主體的管理,人是知識的擁有者、傳播者、使用者與創造者,是圖書館最寶貴的財富,因此,對人力資源的管理便成為圖書館知識管理的重中之重。圖書館要針對員工的不同需求、根據圖書館的發展規劃,制定員工培訓計劃;根據員工的個人能力、創造能力、學習能力、知識結構的不同,進行鍼對性的培養與深造學習,使每一位員工都能得到培訓與發展的機會。另外,圖書館還要堅持合理的分配製度與公平的競爭原則,根據員工的貢獻與工作成績給予合理的報酬,根據員工的個人能力競爭崗位,以充分調動與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上進心。

  2.2.4合理配置人員。根據每位員工的專業、特長、能力等科學、合理地安排工作崗位,將不同崗位的不同要求與員工的特長結合起來,做到人盡其才,使每一個員工都找到與之相適應的崗位。

  2.3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實行人本化管理

  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管理從“以物為本”轉向了“以人為本”,對人的管理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管理的重心。“以人為本”的管理就是重視與關心人的願望、尊重個人的努力與成績、最大限度地滿足人的合理需求,從而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的創新精神、鼓勵人的參與熱情,增強圖書館的活力與競爭力。人本管理是採用非強制性的、柔性的手段實行管理的。圖書館的人本管理包括2方面的內容:對員工的管理。員工是圖書館服務的主體,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服務內容需要員工去執行。圖書館要關心員工的需求、尊重員工的勞動、鼓勵員工的創新精神、重視員工的自我發展與自我價值的實現,通過科學、合理、公正的管理制度,全面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激發員工的潛力;對讀者的管理。讀者是圖書館服務的客體,為讀者提供滿意的服務是圖書館辦館的宗旨。圖書館要充分利用與挖掘館藏資源與網路資源,更進一步擴大與拓展知識面與知識領域;建立使用者檔案,根據使用者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資訊、知識推送服務;利用現代資訊科技,為使用者提供知識增值服務;依靠員工的知識與智慧,為使用者提供導航服務、參考諮詢服務、知識管理服務,全面滿足使用者個性化、特色化、多元化的需求。

  2.4構建知識交流的平臺

  運用現代科技建立知識網路系統,通過網路的建立,構建知識交流的平臺,使員工可以通過這一平臺交流、溝通、共享知識;也可以在這一平臺上釋出資訊、討論問題;圖書館的規章制度、通知等也可以在這一平臺上釋出,使員工能儘快看到訊息;圖書館的工作也可以通過這一平臺展開,使員工對圖書館的發展情況、管理狀況、工作程式有一個充分的瞭解;圖書館領導也可以通過這一平臺瞭解員工的思想狀況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採取有效措施,及時解決問題;管理者也可以通過這一平臺瞭解各部門的工作情況併發出指令。通過交流平臺的建立,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與服務水平,加強了館藏資源的建設、利用與管理,促進了知識資源的轉化、利用、交流、共享與增值,使員工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深入的認識、對自身的價值與能力有了重新定位,激發了員工參與圖書館管理的熱情,有利於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2.5實現知識共享

  知識只有通過共享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通過知識共享機制,使員工在提供知識的同時又可以利用到他人的知識,在提高自身知識水平、改變自身知識結構的同時,又豐富了圖書館的整體知識。知識共享包括2方面的內容:顯性知識的共享。顯性知識是能夠儲存在報刊、雜誌、書籍、資料庫等各種載體中的知識,是可以編碼的、系統化、規範化、易於交流與共享、能夠準確描述的知識。圖書館可以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對大量的資訊資源進行收集、分析、篩選、加工、評價,最後形成有價值的知識提供給使用者;隱性知識的共享。隱性知識是存在於人頭腦中的、人在長期的工作、學習、生活中積累與形成的經驗、觀點、思想等,是難以描述、編碼、傳遞、交流與共享的、非系統化的知識,對隱性知識的開發、利用、轉化是知識管理最重要的環節。圖書館可以通過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員工貢獻個人頭腦中的知識;通過交流平臺,分享知識;通過使用者溝通平臺,鼓勵使用者參與圖書館的管理、貢獻自己的知識、提出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對使用者提出的有價值的建議應給予精神上與物質上的獎勵,以激發使用者參與的積極性。

  2.6營建一個良好的知識共享的文化氛圍

  知識管理要求圖書館營建一個開放的、互動式的、便於交流與共享知識的文化氛圍,以促進知識的流通,提高知識的利用率,充分發揮知識的作用。

  2.7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

  知識經濟時代,使用者對知識的需求表現出網路化、社會化、高效化、綜合化、整合化、電子化、開放化、多元化與全方位等特點,圖書館的服務也開始向提供知識開發與增值服務轉化,其服務模式表現出產業型、開放型、針對型、主動型、知識密集型與多樣型等特點。服務方式主要有: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建立網路服務站,為使用者提供導航服務與參考諮詢服務;利用現代資訊科技與專業知識,篩選、整合、序化文獻資訊,建立知識檢索系統;運用網路技術、智慧代理、新型檢索技術、大型資料庫、搜尋引擎等技術處理與儲存資訊,通過整合化的知識管理系統,實現知識共享;通過館際互借系統,為使用者提供館際互借服務;通過知識交流與互動平臺,實現讀者與圖書館、讀者與資訊間的交流與互動;採用智慧推拉、資料探勘、資料倉等技術,開發、挖掘隱性知識,實現知識的轉化與創新,為使用者提供知識增值服務。

  2.8大力培養知識型人才隊伍

  圖書館要提高服務質量,實行知識管理,就需要培養大批知識型的員工。針對員工的特性、能力、興趣、知識結構進行不同層次、不同內容、不同級別的培訓教育,除了常規的崗位培訓外,還要進行專業知識、相關學科知識、管理學知識、圖書館知識、情報知識、網路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各方面的培訓,不斷地更新、補充、完善知識水平與知識結構,進而優化、調整圖書館整體的知識水平與知識結構,實現知識的轉化與創新。3結束語知識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知識的轉化與創新,為使用者提供知識增值服務。圖書館只有將知識管理的理念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以使用者的需求為出發點、創新服務理念、加大員工培養力度、加快隱性知識的開發速度、提高知識的利用率,才能為使用者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實現圖書館的價值。